異族通婚:華人甜蜜的痛

作者:溫故 發表:2006-08-05 20: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近十幾年來,隨著移民不斷增加,加拿大社會中的異族通婚已經越來越普遍。一項人口研究的結果顯示,異族通婚夫婦所生子女的增長速度已經遠大於任何一個民族子女數量的增長。在加拿大異族通婚最活躍的城市溫哥華的街道上,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來自不同族裔的男女手挽手,帶著他們的孩子。加拿大一項預測認為,到2025年,每四個加拿大家庭中就會有三個由異族婚姻組成。社會學家認為,這種異族通婚現象的普遍化將會給加拿大帶來新的希望,因為這樣可以使人們更為接受種族融合的觀念,同時異族通婚的後代大都更加認同自己是加拿大人。

異族通婚漸成風尚 

在加拿大的異族通婚者中,2004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最多的是黑人和白人的聯姻,全國共計有4.42萬對;其次就是華人和白人的聯姻,全國共有3.12萬對,其中溫哥華的異族通婚者為最多。

溫哥華卓越移民中心主任狄福瑞茲表示,他對於溫哥華有那麼多異族通婚的現象也感到很意外,因為溫哥華的兩大移民族群,即華人和印度人,都是家族和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者,如今居然可以接納異族通婚,實在不簡單。

異族通婚雖然愈來愈普及,但不少觀念保守的華人家長,仍難以接受在海外土生土長的子女舍華裔而和其他族裔結為連理。

來自青島的胡仙人移民加拿大已經4年,他又兩個不到10歲的女兒,他認為,異族通婚導致的弊端大大多於有利的方面,他從小就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瞭解這種差異產生的後果。
 
因不同文化相互吸引

曾經在南亞生活過近30年的菲律賓華人陳先瑞目前在溫哥華從事地產經濟工作,他以自己的所見所聞感到:異族通婚的現像在歐洲移民以及部分亞洲移民中相當的普遍,這本身並不奇怪,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亞洲國家曾經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當地國民受過多年的英語教育,生活習慣也逐漸被西化了。

婚姻關係方面的諮詢顧問谷裕說,不少第二代華裔找「洋人」,這就有點讓人不很舒服,其實這些人是因為被異族對象的不同文化背景吸引的,華人在這方面比較討其他族裔的歡迎。他說:「從工業化或是發達國家來的移民認為來自於傳統社會的人更具有吸引力,他們認為這些具有傳統觀念的人更加溫柔,待人親密,更能理解文化的內涵。而來自傳統文化的人則很看重發達國家的社會價值觀,例如個人自由等等。」 然而這種不同在某種時候又恰恰是造成婚姻破裂的原因所在。

現在列治文同大眼睛鋪檔眼光助力的陳女士的大女兒曾經有過兩次和其他族裔結婚的記錄,但最長的只維持了10個月,她告訴記者:「我得孩子告訴我,他們需要克服彼此之間的不同。有時這些不同點是巨大的。這使得他們的面對每天繁瑣的生活時候變得信心不足。」

溫哥華資深大律師範爾瑞贊同這個觀點。他說,不同文化、宗教背景可能意味著夫婦兩人要在很多小事上謹慎從事,否則會給各自的家人帶來不快。範律師以自己在海外生活了60多年的體會表示:「當你要使大家都高興的時候,就需要特別有技巧。對於這些棘手問題,很多異族通婚的夫婦可能需要外界的諮詢與幫助。這種關係如果處理不好,這有時會嚴重影響到夫妻兩人的關係。特別是那些年輕人。」

父輩對異族配偶十分抗拒

多倫多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方偉晶稱,嚴格地說,異族通婚並非是必然的社會現象,特別在非白人族群,如中國、韓國、阿富汗等移民社群,仍盛行單一族裔婚姻。多倫多華人家庭專業輔導中心總幹事區慕啟認為,在多倫多這樣一個包容各族裔社群的大社會的客觀因素,促使異族通婚的情況更為普遍及廣為接納,但多倫多華人大分家庭仍對子女的異族配偶十分抗拒。區慕啟稱,別說異族通婚,就算華人子女在中學時與異族同學談戀愛,不少父母都不能接受;有些父母更以脫離父子、母女關係威脅來拆散一對異族情緣。

溫哥華時事評論員、目前居住在臺北的李國政認為,華人的這種排斥表現在文化的衝突上,而這是無法在短期內銷餌的。

從中國香港來加拿大已15年的劉姓夫婦表示,他們不是種族歧視,但自己子女如果要談婚論嫁,當然希望他們找中國人。

最大障礙是文化差異

通常,在異族通婚中,最大的障礙是文化上的差異和語言上的溝通困難。

在老一輩華人的觀念中,西方人崇尚個性、追求自我,這些往往與維繫婚姻長久、家庭完整的觀念格格不入。

孟菲在加拿大認識祖輩來自歐洲的阿強時,這個希臘裔的後代幾乎半輩子的時光是在桌球臺、咖啡廳度過的。蘇姍父母和朋友都反對蘇姍嫁給這個過慣無拘無束生活的「洋大佬」,認為她不會有好結果。但婚後孟菲寬容豁達,勤勞持家的本色,令阿壯覺得「真正找到了人生的歸宿」。現在,這個中西合璧的家庭有了一個歐亞混血的兒子,在歐裔人社區,他們的幸福家庭已頗有名聲。

在華人觀念中,白頭偕老才是婚姻幸福的標準,而西方社會較高的離婚率令老一代華人對子女選擇異族配偶心存隱憂,尤其是華人女子選擇異族男性配偶時,本應受到祝福的大喜日子裡,華人父母卻往往示以憂心忡忡的訓誡。

與加拿大尼克結婚的臺灣女子英華,婚前曾是外企公司的高層主管,收入頗豐,婚後做起了全職太太,英華母親對此耿耿於懷,提醒英華一定得把錢抓在手上,「財權在握」以免日後「淒慘」,英華對母親說這樣的話感到心情沮喪。

兩代溝通不暢產生誤解

從中國大陸嫁到加拿大的小凌姑娘,把母親接到加國同住期間,「洋丈夫」在給小凌和自己倒了果汁後,就坐在一旁,令中國丈母娘非常不滿。小凌安慰母親說,「洋丈夫」只是不懂得中國式的察言觀色及思維習慣,要母親多練習把自己的需求講出來,「在加拿大,如果你自己不表達,別人是不太會揣測你的意圖的。」

來自東北的李老太自己的女兒在溫哥華找了一個「鬼佬」,心裏一直有點憋氣。女婿手上全是大毛,而且身上還有紋身,每天要到很晚才回來。因為不懂英語,李老太幾乎沒有完整地和女婿對過什麼話,老人嘆了口氣說:留學加拿大,把女兒送給了洋人,真是得不償失啊。  

不同期望會產生嫌隙

異族通婚看似一件美事,生個洋娃娃皆大歡喜,但孩子一落地矛盾就來了。

上海移民張小菲十年前13歲的時候合父母移民來到了溫哥華,三年前還在大學讀二年級的她和一位烏克蘭的小夥子接了婚,張小菲說,孩子出世之後,那種要盡量滿足各自家人期望的現象就更加嚴重了,例如在孩子叫什麼名字、講什麼語言、信奉什麼宗教等問題上,不同文化背景的家人將會有不同的看法。先生信的時東正教,自己信的是基督教,這 就非常難統一。

溫哥華華人婚姻問題研究者、前廣東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寶國認為,儘管沒有研究結果顯示異族通婚是否比一般婚姻更加成功,但是在加拿大離婚率不斷高起的今天,異族通婚的夫妻維持持久婚姻關係條件並不具備。不過,他認為,加拿大社會對異族通婚已經不再持有歧視的態度。隨著更多人選擇這條道路,不同民族、種族之間的聯姻與溝通將會更多。這很有可能會改變澳大利亞的人口特性與組成,甚至改變澳大利亞文化。

應尊重子女的婚戀觀

在十來歲就到海外或是在海外出生長大的華人子女則沒有太多的傳統觀念,他們認為白人浪漫多情,富於幽默感,有激情。而專家也說,不少異族通婚是建立在好奇與激情上的。

目前就讀加拿大卑詩大學南青,從小卻只喜歡結交白人朋友。她的理由是:華人及亞裔男生都只會死讀書,一點情趣都沒有!

她的母親則認為,白人大多浪漫多情,將婚姻視為兒戲,她生怕女兒受傷,不贊成女兒與老外約會。不過女大不中留,她管得愈嚴,女兒卻愛得愈深。

女兒讀UBC的老陳夫婦,也很難接受女兒與白人男友出雙入對的事實。陳先生為了讓女兒阿春喜歡華裔,曾將她送回臺灣參加海外青年夏令營活動,沒想到孩子回家表示,實在沒辦法接受華裔男生。她的理由是他們不夠紳士。她舉包水餃活動為例說,男生竟然只會坐在一旁聊天,讓女孩子們從頭忙到尾,讓人氣餒。

對目前仍無法接受子女與異族通婚的華裔父母,專家建議,最好從小與子女討論與異族通婚的利弊得失,以免子女長大時被愛情沖昏頭,什麼都聽不進去。

來自臺灣、擁有博士學位的、在臺加文化協會當過一段時間義工的苗女士認為,人格特質比膚色重要。她說,她在子女小時就灌輸他們若交異性朋友,除學識等基本條件要匹配外,特別要注重他們是否有一顆善良的心,對人是否友善。

從事婚姻輔導諮詢多年的溫哥華情緒健康互助會的陳女士建議,如果家長擔心子女未來與非自己族裔的對象結婚,不如在子女還小時就開始灌輸觀念,希望他們將來找的對象是能與父母及親友相處、語言及文化上都能溝通的人士。

来源:環球華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