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對付傳染病 首次狂犬病記載

發表:2006-08-28 16: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公元前556年秋天,宋國出現了一種怪病。這種病的症狀不僅在人的身上表現出來,也在狗的身上表現出來。人們逐漸意識到這種病可能與狗有關,於是聯合起來於10月24日驅逐這些「狾狗」。這就是我國現有典籍上首次記載的傳染病———狂犬病。

  傳染病發生越來越頻繁

  傳染病的歷史與人類歷史相始終,中國也不例外。據《中國傳染病史料》統計,中國疫年與非疫年的比例分別為:兩漢三國時期1︰7.6,兩晉南北朝時期1︰4.9,隋唐五代時期1︰6.5,兩宋時期1︰3.19,元朝1︰2.3,明朝1︰1.77,清朝1︰1.23。周秦時代關於傳染病的記載相對較少。就次數來說,據《中國救荒史》的不完全統計分別是:周代1次,秦漢時期13次,三國兩晉時期17次,南北朝時期17次,隋唐五代時期17次,兩宋金元時期32次,明代64次,清朝74次。從數字可見,從古到今,傳染病的發生頻率基本上是越來越高。

  傳染病在古代是十分可怕的災難。東漢末年,傳染病肆虐,每隔幾年就有一起甚至多起傳染病流行。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曹操的軍隊於秋天來到當時的血吸蟲病流行區域,冬天作戰之時,將士染病近半數,極大地削弱了戰鬥力。而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傳染病。曹植描述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說:「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清朝是一個傳染病高發期,幾乎每隔一年就發生一次疫情。尤其是1910年的東北鼠疫,死亡六萬餘人,震驚中外。

  巫師是怎樣變成醫生的?

  記載古代疫情的文獻很多,《尚書》、《詩經》、《國語》、《左傳》、《史記》和《漢書》中都有部分疫情記載。《五行志》裡記載了傳染病的發生和防治情形。從文獻來看,中國古代十分注重防治結合,尤其在國家安定、力量較強的時期,對傳染病的控制最為有效。

  上古之時,無所謂醫術,只有驅邪破邪的巫術。用巫術治病的人就是巫醫,又叫做「苗父」。苗父作法之時,用草紮成狗的形狀,在上面纏繞些絹布、描繪些圖案,向北面禱告,只用寥寥數語,就可以治療在場的病人。就連《論語》也提到巫醫:「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巫醫們漸漸積累經驗,逐步形成醫學和醫藥。

  到了周代,醫已經有自己獨立的系統。民間疾疫也有專門的醫生來治療,叫做「疾醫」。秦漢時衛生問題開始受到重視。《論衡》告誡人們不能吃老鼠碰過的東西;《金匱要略》則指出,決不能吃被蟲子、螞蟻咬過的掉在地上的果實;漢代還規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淮南子》總結民間經驗,認為被打死的病犬不可以投入水中,否則會污染水源;而城市污水也受到重視,據說蕭何在未央宮修建了下水溝,像石渠一樣,名石渠閣;為了減少城市灰塵,還製造了類似灑水車的「翻車渴烏」。

  隔離———秦朝創造的防疫辦法

  秦朝十分注重用法律來控制傳染病。秦律規定,凡麻風病人都要送往「癘遷所」隔離起來。西漢時碰到疾疫,也採取了及時的隔離措施,以防傳染。晉時,為保護皇帝及朝廷官員,規定官員家中發生傳染病,如有三個以上的親屬被傳染,即便官員自己沒有被傳染,也不得入宮,為期一百天。

  公元568年,河南汲郡首次出現了寺院傳染病院。在西山寺,僧人們設立病房,「收養癘疾」。北魏先「於別坊遣醫救護」,後又成立醫館。南齊還出現了私人醫院,以彌補國家力量的缺失。隋朝與秦類似,專門為麻風病人設立「癘人坊」。唐時,疫情發生後,政府採取贈藥、埋葬和在交通要道上曉諭藥方的辦法來加以控制。寺院中設立醫院也很盛行,武則天還設專使加以管理。

  北宋出現了接種疫苗

  最重視防疫和治疫的莫過於兩宋。宋人已意識到「煎水」可以消滅疾病的源頭;兒童從小被教導上廁所要除掉上衣,且「下必浣水」;糞便也會傳播疾病,因此杭州城有專門的收糞人,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的清潔衛生;宋朝對監獄的衛生也空前的重視,規定每五天就要打掃一次,甚至連犯人的枷鎖都要清洗乾淨;《太平聖惠方》還告誡人們,春末夏初是狂犬病的高發期,碰到瘋狗一定要趕跑。

  兩宋前後有各種職能不盡相同的醫療機構,如養濟院、福田坊、將理院和安濟坊等。一些醫學教育機構在疾疫發生時也承擔治疫的任務,如中央的太醫局。地方上,州縣設醫學校,有疾疫時負責安置、隔離和救治病人。除此之外,浙江地區的私人醫院也十分盛行,其代表是蘇軾創辦的「安樂坊」,主要也是起隔離和救治的作用。

  當時皇帝對民間疫情的重視也超過以往。宋仁宗為了治療京師大疫,不惜將留給自己的名貴藥材分發給百姓。兩宋時還大量修訂、編撰和印行醫書。1057年,朝廷還設立「校正醫書局」,運用當世著名醫家的力量,對歷代重要的醫學典籍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再版。由政府出面整理和推廣醫書和藥方,這在全世界的歷史上都是一個驚人的創舉。據說北宋時還首次出現了接種天花疫苗的案例。

  明朝傳出「種痘之法」康熙親自研究天花

  金、元、明、清各朝都部分地繼承了兩宋的防疫治疫措施,但具體情形又有所不同。金朝的醫療機構主要服務於官府,惠民司也僅僅對外銷售藥物,沒有治疫和防疫的功能。到了元代,醫生的地位較高,醫書的出版也很活躍。宮中設醫學提舉司,負責醫學典籍的整理和出版、考察醫生和教官、教育太醫子弟。民間設醫戶,可以從事醫療活動,在民間發生疫情時即投入治疫工作。

  明朝是中醫歷史上傳染病研究有重大進展的一個朝代。這一時期湧現了大量傳染病學的專家,他們總結經驗,分別出版了專門研究瘟疫、痘疹、麻風病、梅毒和瘧疾等傳染病的醫學專著。明朝隆慶年間,寧國府太平縣某不知名人士傳出了種痘預防法。雖然種痘的方法還在摸索之中,推廣的地區也不廣泛,但這畢竟是中國古代預防傳染病的一大進步。在設置醫事機構方面,明朝大多沿襲元代的做法,但國家在治疫防疫方面發揮的作用日漸變小,許多原本為日常需要的醫療機構卻在重大疫情發生之時才被啟用。

  到了清朝,僅有少數惠民藥局還在發揮作用。與此相對應的是,明中期以來,地方人士在防疫治疫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清朝唯一顯得活躍的是天花的防治。不僅設了「查痘章京」,康熙皇帝還親自研究天花,大力推廣種痘法。不過,同治皇帝卻依然死於天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