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晚,臺灣反貪腐示威展開圍城之夜遊行活動,雨勢忽大忽小,凱達格蘭大道上一片紅潮。(中央社)
|
避免讓外界有「藉口」把運動「抹紅」 中共「克制」反應
臺灣反貪腐靜坐示威活動9月9日啟始至今已有一週,身穿紅衫的示威人群形成的「紅潮」。據悉,中共低調稱「臺灣人民的事由臺灣人民解決」的「克制」反應,是不想讓外界有「藉口」,把反扁運動「抹紅」。
中共有系統的部署對臺灣媒體滲透,秘密收購臺灣媒體的股權,並以大陸市場為利誘,脅迫在大陸有巨額投資的大財團影響臺灣媒體。在「倒扁」事件背後中共通過已被滲透的臺灣媒體扮演這場運動的指揮和導演,恐臺灣不亂,企圖搞垮、抹黑臺灣的自由民主。另外,北京也有意藉助臺灣倒扁事件來轉移中共黨內的危機。
目前不少時事評論稱「臺灣倒扁,媒體最瘋狂」。
儘管臺灣朝野慶幸沒有暴力發生,但臺灣不少親中人士呼籲要暴力,大陸中共學者也公開鼓動暴力倒扁,臺港親共媒體和中共媒體則推波助瀾。臺灣有報紙在靜坐未登場前,即以頭版頭煽動說有史無前例的人民上街頭;另有報紙在第一疊報紙十六版中,扣除五個半版廣告,以高達六個半版面力挺施明德。
臺灣媒體成運動的指揮者及導演
在臺灣歷史的十字路口,臺灣媒體不僅介入事件,並成為運動的指揮者及導演。而近年來中共安全部、信息部和軍方總參等多個系統控制的中資財團通過各種間接或間接控股和安插特務、收買等滲透的方式進入臺灣媒體,北京同時用大陸市場為誘惑來脅迫臺灣媒體老闆暗助中共。目前中共正在通過控制和影響臺灣媒體,扮演這場運動背後的蒙面指揮。
這幾天有線電視新聞臺連廣告時間都以子、母雙畫面繼續強力播出紅衣現場,一旁並加上聳動的跑馬字眼。媒體強調圍城、革命、流血、罷工、上斷頭臺……,一天24小時,一小時3600秒,每一秒鐘的新聞都強調倒扁。
臺灣政論節目的主持人簡余晏刊文表示:臺灣媒體強調煽動情緒的文字與畫面,幾家電視新聞臺有默契地不提供非倒扁的新聞資訊。但,這還叫做新聞臺嗎?或者臺灣的媒體淪為特定政治立場的文宣工具?更進一步,這場政治活動根本由媒體導演推動?
余晏認刊文稱,民主國家應尊重不同意見者的意見,但,過去標榜「收視率至上」市場導向的新聞臺,這次清一色只提供「紅色」新聞,只強調單一觀點。臺灣媒體老闆、政論節目主持人、來賓、媒體人進一步參與活動決策,為施明德等人下指導棋。
臺示威群情亢奮 但未發生暴力衝突
連日來,反貪腐靜坐示威活動沒有發生暴力衝突,不過也有一群比較激動的群眾,圍繞著凱達格蘭大道周邊道路向過往車輛比出倒扁手勢和踢罵,在身著紅衣的人群中也不時傳出對陳水扁的各種謾罵。而挺扁民眾則踩踏紅衣,高喊「脫掉、倒掉」,「打倒紅衛兵。」
靜坐示威群眾中有激進人士鼓動「暴力革命」,並有黑社會背景的「天使隊」出現在人群中。期間,一名男子手持汽油和打火機走上講臺,聲言要自焚,工作人員隨即將他制伏帶走。此外,還有人在靜坐場邊販賣巫毒娃娃,將巫毒娃娃戴上扁帽,身上還掛著咒語,要讓倒扁群眾買回家「咒扁」下臺。
9月 15日晚倒扁總部發起圍城遊行,包圍總統府和總統玉山官邸,示威群眾手持紅色螢光棒,群情亢奮。據臺灣親中媒體TVBS報導,倒扁圍城遊行發生一起意外,有一身穿紅衣的民眾突然衝向陳水扁玉山官邸,被警方迅速將其架離。9月16日,由臺灣社發動的挺扁集會在總統府前廣場展開,他們表示要支持臺灣的民主法治,反對以民粹方式要總統下臺。
臺北市長馬英九9月15日強調,面對反扁和挺扁集會同時進行,雙方應以和平非暴力方式進行,不要製造混亂,「誰用暴力誰就輸了」。警政署長侯友宜強調,警方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保障集會活動和平舉行。
中共學者鼓動暴力 美吁和平
然而,親共港媒《文匯報》9月14日報導,大陸中共著名臺灣問題研究專家陳孔立教授表示,「要使扁下臺只有兩種途徑。一是利用法律手段,調查有陳水扁的貪污受賄行為,除此之外,彈劾以及‘倒閣’都沒有用。另一種情況就是使用暴力行動迫使陳水扁下臺。」
親共港媒《文匯報》9月14日報導,大陸中共著名臺灣問題研究專家陳孔立教授表示,「要使扁下臺只有兩種途徑。一是利用法律手段,調查有陳水扁的貪污受賄行為,除此之外,彈劾以及‘倒閣’都沒有用。另一種情況就是使用暴力行動迫使陳水扁下臺。」
《蘋果日報》總主筆卜大中9月14日發表文章指出,「剛動過肝癌手術的施明德顯然疲憊不堪,也無力矯正一些與原意相反的狀況。」他表示,「臺灣不少親中份子呼籲要暴力,否則扁不下臺。這種唯恐臺灣不亂的北京狗腿子論調已遭到社會嚴厲譴責。」
行政院長蘇貞昌9月14日在行政院大禮堂發表看法,對兩股對立勢力接連兩天上街頭感到憂心。他說,看到最近以來,報導越來越煽動,有一些言論越來越激烈,有一些人陷入「只有我對,你不對」的激烈對抗中,甚至變成激烈的攻擊行為,傷害了別人,也破壞了秩序。他希望遊行集會不要有暴力的行為發生。
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處長楊蘇棣9月15日再度重申美國立場表示,希望這些活動能和平,並且不要違反法律與憲法規定。如果活動走向罷工或暴力這種體制外運動,美方不會支持。
臺港親共媒體和中共媒體煽風點火
近來中共黨內高層內部電話傳達中描述臺灣民主是「鬧劇」,慶幸大陸沒走「臺灣的民主道路」,要官員珍惜大陸目前的「穩定」。中共新華社16日的「倒扁」文章中高調引述臺灣倒扁民眾稱「紅色是我們共同的顏色」。中共媒體持續暗示臺灣社會隨時會暴動。
親共港媒《文匯報》煽動說,民進黨在臺灣民間發動圍城遊行的同時號召民眾在星期六參與挺扁行動,顯示陳水扁和民進黨把反貪腐運動導入藍綠對決和族群衝突的軌道。
《文匯報》報導,香港傳媒暨臺灣駐港傳媒海峽西岸參訪團9月14日訪問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表示,此場「顏色革命」雖然使陳水扁危急萬狀,但國民黨也不能因此過分樂觀。報導中,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陳孔立教授表示,要使扁下臺兩種途徑之一,就是使用暴力行動迫使陳水扁下臺。
親共港媒《大公報》報導,中共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9月15日晚上在會見港臺傳媒海西參訪團時表示,臺灣的倒扁運動是正義的,大陸方面非常關注。
《中國時報》9月15日在網上發表「再談:阿扁下臺,中共不來」的文章說,有人擔心:越戰期間,也曾有「阮文紹下臺,共產黨不來」之呼聲,但南越還是赤化了;一九四九年前在中國,也曾有「蔣介石下臺,共產黨不來」,中國還是赤化了。文章試圖消除「凱道紅潮」會不會讓中國共產黨趁機得利的擔心。
文章鼓動凱道逐漸成長成一股超脫在純政治部門「藍/綠」板塊,能代表社會「第三部門」的「泛紅新勢力」。文章宣稱,「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陳水扁如果繼續戀棧,臺灣絕對會繼續內亂。」鼓動由具有主體性的「第三部門」公民社會解決陳水扁問題。
率先報導罷工的《中國時報》刊登這種鼓動「泛紅新勢力」倒扁、而不是通過法律和憲政途徑解決問題的文章很具有煽動性。在整個倒扁靜坐示威活動中,臺灣香港親共媒體以及中共海內外媒體起到了很大的煽風點火、推波助瀾作用。
著名政論家林保華表示,問題是透過街頭抗爭而不是法治程序,終究欠缺正當性。而媒體卻以「誓不兩立」與「你死我活」的腔調來形容這場倒扁活動,一旦因此出現暴力事件,這類媒體不容卸責。如果對泛藍有更大影響力的司法部門都不信任,就只能完全回到黨國體制,這是不是臺灣某些黨國權貴子弟的努力目標?
政論家:最大的贏家是隔岸指揮的中共
臺灣民調顯示,民眾並不認為倒扁運動會真的使陳水扁下臺。在此情形下,倒扁陣營傳出了各種包括罷工與暴力倒扁的聲音。對從來沒有發動過政治性罷工的臺灣來說,許多媒體的民調顯示,民眾多數不贊成這種「拚政治不拚經濟」做法。臺灣政界和工商業領袖也出面表示反對的態度。
林保華9月15日發表「歸根結底還是紅綠對決」文章指出,「倒扁」靜坐,已經坐不住了,於是要罷工,要圍城,唯恐天下不亂。在「不是你倒,就是我亡」的玉石俱焚思想指導下,邁向暴力是必然的去向。因為發動者不願自己亡,於是就拿整個臺灣作為實現自己目標的賭注。問題是這樣做對誰有利。顯然,最大的贏家是隔岸指揮的中共。
他認為,靜坐領導人越來越多的鼓吹暴力,與共產黨的「暴力萬能論」如出一輒;而把中小學生也拉來靜坐與發表蠱惑人心的演講,就像文革中「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紅衛兵」與「紅小兵」。把「斷頭臺」也般出來,不就是法國大革命流血的雅各賓專政?
林保華指出,臺灣奇蹟的喪失,中共當然是最大的得益者,因為中共解除了臺灣民主示範對它的威脅,是中共所夢寐以求的。他呼籲,對愛護臺灣主權,不願被赤化的民眾來說,你們應該站出來,以愛心與和平理性向紅色說不!
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指出,「人民革命」式的群眾運動在民主體制裡是沒有一席之地的。劍拔弩張的「決鬥」,不是公民實踐。激情的「人民革命」,革掉的會是民主。
臺灣政論節目的主持人簡余晏刊文刊文指出,當媒體已介入事件,成為運動的指揮者及導演時,臺灣的新聞工作者能否發揮關鍵的自省,拋開收視率及個人仇恨,將第四權還給人民,提供閱聽人多元化的新聞及政論呢?
《北京之春》主編胡平、著名民運人士王丹、王軍濤、著名作家兼記者盛雪、《動向》雜誌總編張偉國8月25日聯合發表聲明表示,臺灣的現行憲政民主體制是經由藍綠兩方面及其他民眾共同努力而建成的。民進黨執政只有六年,且面臨朝小野大的局面,否定臺灣的現行憲政民主制度的有效性,不只是對泛綠的否定,也是對泛藍的否定。
来源: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