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千年佛光,是佛祖顯靈還是自然現象?(圖)

發表:2006-10-08 18:5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公元366年的一天傍晚,在中國西北部的甘肅省敦煌市附近的一座沙山上,「佛光」的一次偶爾呈現被一個叫樂僔的和尚無意中看到了。看到「佛光」的樂僔當即跪下,並朗聲發願要把他見到「佛光」的地方變成一個令人崇敬的聖潔寶地。

  受這一理念的感召,經過工匠們千餘年斷斷續續的構筑,終於成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座舉世聞名的文化藝術瑰寶——敦煌莫高窟!


學者賴比星拍到的寶光

   今天,在敦煌莫高窟第332窟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碑文上記載了這一段莫高窟創建的原始動機。那麼,樂僔和尚看見的「寶光」到底是什麼呢?佛家認為,只有與佛有緣的人才能看到佛光,因為佛光是從佛的眉宇間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傳說1600多年前,敦煌莫高窟建窟前曾閃現「金光」和「千佛」的奇異景象。那麼,「金光」和「佛光」的出現,是「佛祖顯靈」呢,還是一種自然現象?

  文獻有將「金光」解釋為霞或因幻覺所見的「光像」,也有將它解釋為「佛光」的,如余秋雨在其《文化苦旅》中用白話文對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前半段,特別是對「樂僔……忽見金光,狀有千佛」作了較為詳細而生動的闡釋。

  關於金光的成因,海內外學者提出過多種學說,有「複雜散射」學說,也有「先反射,後衍射」學說,還有「先衍射,後反射」學說,不一而足。由於存在一些缺陷,至今尚無定論。最近,賴比星的論文提出的「衍射-反射」成像原理,成功地解釋了寶光的形成過程,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學術界相關專家的高度評價。
  
  「佛光」形成原理其實並不複雜,當觀察者處於太陽和雲霧之間時,就很有可能看到「佛光」環在雲霧上顯現。「佛光」,俗稱「寶光」,它是一種在有雲霧的山地較常見的大氣光像,以往人們認為在峨眉山多見,因此人們又把「佛光」稱之為「峨眉寶光」。簡稱「寶光」。


孫永學先生在黃山拍攝到的寶光

 千百年來,「峨眉寶光」馳名古今中外,佛教的渲染更使其富有傳奇色彩和神秘感,吸引著無數的好奇者前去探尋。

  有關專家介紹說,「寶光」呈現所需的客觀條件其實並不苛刻,只要有光源和雲霧,觀測者介入光源和雲霧其間,三者位於一條直線上,觀測者就有可能看到寶光環在雲霧上顯現。這個寶光環紅光圈在外,紫光圈在裡,其相應的光圈介於紅、紫光圈之間,具體排列從外到內依次是紅、橙、黃、綠、青、藍、紫。寶光環中間的「佛」(人影)其實就是觀測者自己的影子。

用光學的知識解釋,就是光源(通常為太陽光)從觀察者身後射來,在穿過無數組前後兩個薄層的雲霧滴時,其間的前一個雲霧滴層對入射陽光產生分光作用,後一個雲霧滴層則對被分離出的彩色光產生反射作用。

  反射光向太陽一側散開或匯聚,任一個迎接那些匯聚而來的光線的著眼點(即站在太陽和雲霧之間的人),都可見到略有差異的環形彩色光像,這就是寶光。只要光照較強,雲霧滴半徑較小,大小均一,一般都可見到多個光環明亮程度不同,但色彩排列順序相同的「寶光」,一般都為4圈,因最外層的第4個光環圈光強過弱,通常情況下即使出現,人眼亦難於分辨。

  專家指出,敦煌的「狀有千佛」實為人影在雲霧中交互放射形成的多重影像。事實上,寶光在給人以美好感受的同時,還因投射入光環的人影(「幻影」)產生不同尋常的變形能給人以一種撲朔迷離的神秘感,而樂僔和尚所見的「金光」「狀如千佛」正與此有密切關係。

  為弄清寶光及其中所謂「幻影」實際呈現的情形,研究者曾多次前往峨眉山、黃山等地進行實地考察。1999年12月22日的峨眉山,目擊者看到寶光在雲霧頂部高度,約三個小時的時間裏基本維持,始終徘徊在金頂捨身崖下不遠處的山谷中,對寶光揮手時有淡淡的雲霧瀰漫於人體四周至光環間,致所見自身身影不再是平時所見的一對一的二維平面剪影式模樣,而成為交互變動的多重立體形式。

  其實,寶光環中「幻影」的形成原理與月食產生過程中陰影的形成原理十分相似,當人與寶光環距離較近時,在光環中除了可見人們熟悉的自身影子即本影外,還有平常不為人們認識和注意的半影及「虛影」。

  一般說來,本影較深,明顯可見;半影較淺,似隱還現;「虛影」更淺,微妙玄乎。人們看到光環中自己的身影形狀呈現不可思議的虛幻放大,是由於身影外圍的半影以較大張角的喇叭形擴展作用造成的。人與影子的錯位互動作用,加強了人影虛幻的效果,最終使光環中所出現的影子給人以虛無縹緲之感,以致被人們視作「幻影」或「幽靈」。

 樂僔和尚所見的「金光」「狀有千佛」其實是對所謂「幻影」的具體描述,觀者的身影投射到寶光環後,本影在雲霧中的輪廓的確很像人們在寺廟中所見的佛像(因其本身即是人形),而半影與「虛影」是本影的錯位和放大,即在本影輪廓外另加了「兩重」影子。當人們對著寶光環中的影子晃動身體,特別是揮動雙手時,身體各部三種影子不斷交錯、疊加,看上去就似有無數個佛身疊加在一起,並在其中躍動。

  現在的敦煌莫高窟一帶難以遇上「寶光」,是因為該地濕度極低,平日較難形成雲霧。今天的人們,站在莫高窟沙丘山頂,很難看見「寶光」,是因為莫高窟地處沙漠地帶,空氣乾燥,濕度極低,平日較難形成雲霧。當年樂僔和尚所處的環境可能比現在要好一些。但即使在現在,要在敦煌莫高窟一帶遇上寶光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只要雲霧、光照條件合適———「陽光-觀者-雲霧」三者成一直線,人們還是可以看到大致相彷的「寶光」景象。

  對於喜歡觀測和拍攝「寶光」的人們來說,「寶光」其實並不是那樣難覓蹤跡。在中國的峨眉山、黃山、泰山、廬山等地,以及在德國的布羅肯山、英國的維尼斯山等人們都能經常欣賞到「寶光」的風采;若乘飛機在雲彩上飛行,遇上好的天氣,眼睛注視飛機影子落在雲上的地方或方向,人們幾乎隨時都可看到「寶光」的呈現。對於視力好的人,在滿月的夜間,也可以欣賞到月光下迷人的「寶光」景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