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舞:唐代風格健朗的《柘枝舞》

作者:木木 發表:2007-03-27 10: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唐時有一種源於西域、風格健朗的舞蹈,名為「柘枝舞」。我們不妨通過幾位唐朝詩人的詩歌來一窺這種舞蹈的表演內容和風格。

舞者尚未出場時,「平鋪一 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1],即先響了三聲鼓;隨即舞者出場,她們頭戴珠帽或繡帽,身穿羅衫和長裙,腳上穿著錦靴,腰身非常纖細,在詩人的眼中是 「垂帶覆纖腰」[2]、「花鈿羅衫聳細腰」[3],而且腳步輕盈,「移步錦靴空綽約」[4]、「旁收拍拍金鈴擺,卻踏聲聲錦袎摧」[5]。她們的眉毛畫的 很濃,兩眉之間還放上了花鈿,眼睛充滿動感,每一刻都吸引著觀者,是「傾眸溯華榱」、「曲盡回身處,層波猶注人」[6]。伴隨著鼓聲,舞者不斷變換著舞 姿,走、蹲、跪、下腰,時而舞動羅衫,振袖拋拂,「紫羅衫動柘枝來」[7],「長袖入華裀」;時而腳踏節拍,「紅錦靴柔踏節時」[8],舞裙飛動,「迎風 繡帽動飄颻」[9]。節奏由慢到快,身形變化快,只見「亞身踏節鸞形轉,背面羞人鳳影嬌」[10]。在觀者尚沉浸在優美的舞蹈中,以為乃是神舞之時,舞者 以下腰的動作結束了舞蹈,「鼓催殘拍腰身軟,汗透羅衣雨點花」[11]。然後舞者謝幕,「舞停歌罷鼓連催,軟骨仙蛾暫起來。」[12] 此時觀者的感覺好像是「卻赴襄王夢裡期」[13],仍然意猶未盡。

從唐詩的描述中,可以知曉柘枝舞的伴奏樂器是鼓。正是在歡快的鼓聲中,柘枝舞的表演者出場、起舞、謝幕,因此舞蹈節奏鮮明歡快,風格健朗。此外,根據在阿斯塔出土的唐墓中的舞樂絹畫以及史料,可知柘枝舞是雙人對舞,稱為「雙拓枝」。

柘 枝舞最初發源於西域石國。史書載:「石(國),或日拓支、日拓折、日赫時,漢大宛北鄙也。」後在隋唐之時傳入中原。唐代「拓枝舞」流行很廣,除京都長安 外,常州、杭州、洪州(南昌)、潭州(長沙)、 四川等地均有人表演「拓枝舞」。最早的舞者是石國的舞伎,後來中原一帶的舞伎也學會了,還出現了專門的「柘枝伎」。如唐朝宮廷中著名的舞伎蕭煉師,就是以 善跳柘枝舞聞名。

參考資料:

[1] 唐白居易《柘枝妓》。
[2] 唐劉禹錫《觀柘枝舞二首》。
[3] 唐章孝標《柘枝》。
[4] 同註釋3。
[5] 唐張祜《觀杭州柘枝》。
[6] 同註釋2。
[7] 同註釋1。
[8] 唐張祜《觀楊瑗柘枝》。
[9] 同註釋3。
[10] 同註釋3。
[11] 同註釋2。
[12] 同註釋5。
[13] 同註釋8。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