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俗:中國歷史上幾樁著名的冥婚

發表:2008-02-20 00:0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冥婚」在中國的習俗歷史久遠。《周禮·地官司徒第二》稱,「媒氏掌萬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禁遷葬者與嫁殤者,男女之陰訟,聽之於勝國之社。」從「禁遷葬者與嫁殤者」一句中可見,「冥婚」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前,便存在了,而且比較普遍,不然官方不會「禁遷」。

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一起冥婚,是曹操為其早死的兒子曹沖操辦的。《三國誌·魏書·武文世王公傳》(卷20)記載,曹沖「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文帝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則流涕,為聘甄氏亡女與合葬,贈騎都尉印綬,命宛侯據子琮奉沖後。」這裡,曹操是聘了一名甄姓早死女子給其當做兒媳。

曹沖是曹操與環夫人所生,曹沖很聰明。五六歲時,吳大帝孫權送了一頭大象給曹操,曹操想知道大象有多重,但問了好多大臣都想不出稱量的法子。曹沖說,「置像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如此有天分的兒子,難怪曹操為他的死悲傷萬分,還要為他操作冥婚。

冥婚的興起,便與曹操這樣溺愛子女有關。但在民間還有一說法,不給死去的未婚者「成親」,家中會鬧鬼,家人不寧。所在,在迷信盛行的古代,冥婚普遍為民間認可,成為「合法婚姻」,墓主兩家還成為「親家」。

實際上,「冥婚」在各個朝代均未絕跡。

唐朝時,冥婚也廣泛存在,這種情況被反映到時人的志怪小說裡。唐人載孚《廣異志》「王乙」條的故事是這樣的,有個叫王乙的人,有一次因趕集從李氏莊門前經過。遠遠看見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女孩也看見了他。兩人有意,女孩便讓婢女傳話給王乙,讓他晚上到莊上借宿。兩人半夜相見,一番纏綿之後,女孩忽然覺得病了,有點心不在焉。

王乙問是怎麼了,原來女孩是翻牆來幽會的,翻牆時腳讓牆角的爬齒刺破了,疼痛難忍。女孩臨走時說,「看來我活不了了,如果你真對我有情,將來再經過時到我墳上看看,安慰一下我的靈魂。」後王乙當官東歸,經過李氏莊時,聽說女孩真的死了。於是私下與當年的婢女去女孩的墓上祭祀,傷心不已。不一會兒,那女孩竟然從墓裡出來了,這時王乙倒地猝死。婢女見到王乙的靈魂已與女孩攜手進入了墳內,於是兩家結為冥婚。

據南宋人康叔聞所著《昨夢錄》,宋時此俗在北方民間亦很流行,「年當嫁娶未婚而死者,兩家令媒互求之,謂之鬼媒人。通家狀細帖,各以父母命禱而卜之。得卜,即制服冥衣,男帶女裙帔等畢備,媒者就墓備酒果,祭以合婚。」

《元史·烈女傳一》(卷200)記載,時有東平須城女子楊氏,以孝順聞名,丈夫郭三去當兵後,她留下來悉心服侍公婆。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郭三戰死疆場。楊母強行逼閨女改嫁,她流淚發誓不從。丈夫屍骨被送回鄉後,公公考慮到兒媳婦年紀輕輕的,將來必定改嫁,這樣兒子在陰間就成了光棍,便打算託人給兒子找一個已死去女子合葬,給他辦陰親。楊氏聽說後,更加悲傷,絕食五天,最後上吊死了,得以與丈夫合葬。可見,冥婚在元代民間的影響。

「冥婚」在民國時期也頗流行,不少有錢有勢的人家都會給早殤者辦這門陰親。蔣介石的弟弟也曾辦過「冥婚」。

這是一樁鮮為人知的蔣家「婚事」,說事這事,得交代一下介石的父親名叫蔣肇聰,其有三個兒子:蔣介卿、蔣瑞元、蔣瑞青。這裡的蔣瑞元,就是蔣介石,也就是說,蔣介石是兄弟三人。蔣介卿是蔣介石的同父異母哥哥,是蔣介石父親蔣肇聰第一任妻子徐氏生所;蔣瑞青則是蔣介石的同胞親弟弟,即蔣介石親生母親、蔣肇聰的第三任妻子王採玉所生。蔣瑞青聰明伶俐,比蔣介石還有天賦,很討人喜歡,蔣介石在《先妣王太夫人事略》裡提到過這位弟弟,「其(蔣瑞青)居吾弟行為最末,而天賦殊姿,兄輩均莫能及。」

王採玉對小兒子自然疼愛萬分,但不幸的是,蔣瑞青卻沒有福命,未及成年就病死了。蔣介石對這位親弟弟亦很有感情,親自為他寫了祭文,手足之情溢於言表。蔣瑞青的死,讓王氏遭受到很大的精神打擊,悲痛異常,不久即病倒了。作為一位傳統的中國母親,王氏覺得很不住小兒子,未能把他帶大成人。於是王氏做了她能做的事情,給小兒子辦了一場「冥婚」:找了一個同樣早殤的王姓女童,與小兒子合葬,給他娶了「媳婦」。後來,王氏又把蔣經國過繼到蔣瑞青的門下當兒子,讓蔣瑞青有了「後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