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科技救通脹

作者:林佳萱 發表:2008-05-30 23: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當全球能源庫存緊縮、糧食生產及水源短缺,不可 小看的「停滯性通膨」再度降臨。美國當代最重要的經 濟學家Jeffrey D. Sachs指出,想解決危機,重心必須 放在開發再生能源科技、農業科技,政府更要朝此目標 制定連貫性政策。

Jeffrey D. Sachs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特別顧 問,參與聯合國千禧年扶貧計畫,更兩度當選時代雜誌 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現任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中心 主任。他回顧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的餘威,想替今日經 濟僵局尋覓解決之道。

回想30年前的劇情:物價上漲、民生消費成本不斷 攀升,但民眾的經濟狀況卻沒有隨之提升,反而手中握 有的資產逐漸縮水,一股蕭條低迷的氣氛沿著時代蔓延 。1970年代油價與原物料狂飆,經濟成長停滯、通貨膨 脹相互結合,讓全球陷入非常糟糕的「停滯性通膨」。

當時,全球經濟一度瀕臨生存危機,甚至有輿論認 為,整個世界已經觸及經濟成長與繁榮的極限。以現在 的角度來看,成長末日時候未到,但30年後的今天,一 場溫和的停滯性通膨卻捲土重來,而且Jeffrey D. Sachs教授認為現在情況恐怕會更惡劣。

他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全球核心原物料( 包括能源、食物及飲水)都供給緊縮的情況下,該怎麼 同時維持強勁的經濟成長?比較30年前與30年後兩次停 滯性通膨,現在想要增加各項資源的開發,限制比以往 更難克服,因為全球經濟已經發展得更加龐大,各項限 制也比過去複雜得多。

1970年代前半與今日情況有些荒謬的相似:當時與 現在一樣,全球經濟成長非常快速,平均每年5%,為大 宗物資的狂漲旋風埋下伏筆。

當時,美國同樣熱衷於昂貴、不合時宜而且終告失 敗的戰爭(越戰),揹負大量預算赤字和外債,財政包 袱沈重。那時美元也同今日一樣急急走貶,隨著美國採 取擴張性貨幣政策,美元強勢貨幣的地位一點一滴被腐 蝕。

當時中東也是充滿了戰亂動盪,1973年以阿戰爭最 知名。

此外,當時也上演原物料價格攀升的戲碼。1970年 代早期,石油市場供應相當吃緊,主因並非以阿戰後阿 拉伯聯合抵制,而是需求勁揚超出供給,導致當時石油 價格飆破 4倍;全球需求增加、肥料提價及氣候變遷( 特別1972年強烈聖嬰現象)同步助長糧食的漲幅。

這些事情,今天都再度發生了。從2002年起,油價 大約翻升 5倍,原因又是全球需求超越石油的供給限制 ;去年穀物價格漲 2倍,類似1972年糧價暴升的情況, 都是受到氣候變遷衝擊所致。澳洲乾旱、歐洲熱浪席捲 使 2005-2006年全球農作減產。

就連政治情勢也不可思議地十分相似。1974年和20 08年主政的美國總統都是共和黨員,同樣沒有人氣,同 樣面對歷史新低的民意支持度,同樣對一系列總體經濟 政策不知所措,美國缺乏方向。

Jeffrey D. Sachs教授表示,1976年 Dick Cheney 曾任 Gerald Ford總統的競選幕僚,現在則位居要津擔 任副總統,兩個時期他都非常接近領導核心,但 Dick Cheney 把1970年代獲得的錯誤經驗應用到今日的美國 ,讓事情弄得一團糟。

1976年 Gerald Ford角逐總統大位,當時石油價格 飆高衝擊他的選情,最後他以些微差距敗給民主黨的 Jimmy Carter。因此, Dick Cheney從中得到教訓,認 為掌握油價、控制中東產油大國的輸油量對美國的能源 安全至關重要,這導致日後 Dick Cheney力主啟動對伊 拉克的戰爭。

時至今日,美國官方仍不願證實攻伊與美國的石油 需求有關,但 Dick Cheney此舉反而成為美國的致命傷 。Jeffrey D. Sachs教授認為,在能源方面美國很容易 受波動衝擊,採取戰爭行動,令美國沒有機會嘗試別種 能源政策,更不能向無止無休的武裝軍備競賽喊停。

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讓全球都付出很高的代價,各 國經濟成長放緩的情況至少維持15年。從數據來看, 1960-1973年間世界經濟擴張5.1%,但 1973-1989年間 迅速下滑為3.2%。經濟放緩以及能源供應緊縮,造成全 球性獲利銳減、投資受限、工作機會減少。

油價上漲的非預期性結果更強化了金融混亂,因為 全球的中央銀行(包括美國聯準會在內)一開始都採取 擴張性貨幣政策,想克服高油價供給面不足需求面強勁 的限制,然而不僅經濟沒有好轉、石油的問題沒有解決 ,貨幣擴張反而引發通貨膨脹。

這在今日的環境下非常關鍵。因為此刻美國聯準會 把原物料漲勢放一邊,打算繼續維持低利率政策, Jeffrey D. Sachs直言,壓低利率會限制央行處理原物 料供應緊縮時的工具和彈性。

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開啟了一連串「全球核心原 物料是否充足」的辯論,特別是糧食與能源的庫存。 1972年國際諮詢機構Club of Rome發表了一份宣言,主 題為「發展的限制」。當中預測全球經濟發展將超出地 球自然資源的限制,而隨後世界經濟崩潰。

不過,一度陷入危機的全球經濟終究成功克服停滯 性通膨,1980年代中期再次回歸通膨程度低、經濟成長 強勁的好時光,眾人對從前自然資源不足的悲觀及擔憂 霎時煙消雲散。

評論家開始嘲弄支持「馬爾薩斯學派」的人(18世 紀英國政治經濟學家Thomas Malthus提出對人口的觀察 ,斷言人口增加將比食物供應、地球負荷提升的速度更 快)。但Jeffrey D. Sachs認為,這些人的擔憂並非杞 人憂天,他們也不是忽略未開發的資源、替代性商品以 及彌補物資缺乏的新科技。

他認為,擔憂自然資源不足的人或許曾在這場辯論 中屈居下風,但停滯性通膨復興,這些人才顯得有遠見 。Jeffrey D. Sachs直指,全球攜手度過上一個停滯性 通膨,事後卻遺忘了過程的艱辛;雖然現在資源還沒耗 竭,但資源不足與生態限制的窘境已經襲來,為避免拖 累經濟,現在該優先處理天然資源減少所產生的侷限。

按一般情況而言,未來石油供應會持續緊張,雖然 新油田陸續發現,但不足以應付逐年攀升的需求。 1960-1973年間全球原油生產量差不多翻了 3倍,從每 天2100萬桶增加到5600萬桶,但之後成長速率就減緩為 30%,2006年時平均每天石油產量為7300萬桶。

實際上,1974年之後波斯灣原油生產量就完全停止 增長,高點維持在每日2100萬桶左右。而中東以外的地 區石油探勘及生產增幅都不會太大,甚至現在有許多地 區已經開始下滑,例如英國北海、美國阿拉斯加北部海灣。

再看1970年代一度出現的糧食匱乏問題:隨著全球 導入「綠色革命」,加強施用肥料、廣泛灌溉、改良各 種品種的種子,使農作物大幅增產,糧食危機慢慢被人 遺忘。但Jeffrey D. Sachs指出,增產並非毫無上限, 許多農產豐收區(如中國、印度)依賴大量超抽地下水 灌溉,此外,過度且不當地使用肥料,反而污染環境。

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更加劇了情況的嚴重性,現在 影響世界糧食生產最主要的風險就是氣候。全球較乾燥 的地區(如美國西南部、非洲撒哈拉、地中海、澳洲等 )旱災發生頻率越來越高、災情也日益嚴重,這對糧食 生產有很大的負面效應。

另外還有許多環境問題也衝擊世界糧食供應:包括 全球溫度提升、土壤侵蝕、脆弱的動物棲地遭到破壞、 生物多樣性降低以及冰河消失,後兩者令農作物授粉昆 蟲和鳥類大量減少,許多河川和灌溉水源的源頭枯竭。

今天,這些氣候變遷對人類的挑戰遠比1970年代更 大。1973年,全球消耗化石燃料大約排放 170億噸二氧 化碳,但現在全球連手製造 300億噸二氧化碳。1973年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為325ppm(parts per million) ,每年以1ppm增加,但現在暴增為385ppm,每年以 2.4ppm的幅度向上提升。

其中蘊含的意義很清楚:跟1970年代相比,今日人 類使用的資源已經縮減受限,但同時全球經濟卻更加龐 大,需要消耗更多資源支撐,大自然修復能力卻沒有那 麼迅速。

閱讀數據可以發現,1974年全球人口為40億,全球 收入經過校正後總計23兆美元,但現在全球人口膨脹到 67億,經濟活動高達65兆美元。就算同樣4%年化經濟成 長率,世界需要消耗比1970年代水平更多的天然資源, 包括能源、水和可耕作土地,然後對地球氣候及生態系 統又加諸更大的風險。

因此,人們將進入全球經濟成長受限的遲滯期,這 次限制經濟成長的不是政府總體經濟政策或市場體系, 跟國際貿易的限度沒有關係,更非新興市場投資新產業 能力不足,而是天然資源與地球氣候的紅線。

1973年後整整辛苦過15個年頭,全球才度過第一次 停滯性通膨,克服能源及糧食匱乏的問題。Jeffrey D. Sachs認為,今日如果不採取更新的突破,人們勢必面 對更嚴酷而漫長的經濟陣痛期。

最後這位經濟學家開了藥方,他表示人們應該採取 連貫性的國家及全球科技政策,透過研發,滿足日益增 加的能源、糧食與飲水需求,解決氣候問題。
他認為當美國人每年投資 300億美元全民資金給國 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就 該投注同樣的錢給國家永續科技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Sustainable Technologies)。因為如 同私人生技醫藥公司會依附國家衛生研究院生存,資助 永續科技研究院也能推廣永續概念,透過政府力量吸引 產業界重視。

Jeffrey D. Sachs指出,科技研發沒有缺人的時候 ,卻可能缺錢、缺乏政府關心。現在有許多資源替代方 案,以太陽能供應為例,有機會超越全球能源需求的數 倍,而且科學家已經找出壓低價格、長距離運送、解決 收集間歇性(陰天或夜晚)的方法。

此外,節能汽車、綠建築、二氧化碳封存技術、非 糧食作物提煉的纖維素乙醇燃油、安全核能等,各種環 保科技都有望用來舒緩全球的能源需求,克服化石燃料 缺乏以及氣候變遷的威脅。

在糧食供應方面,耐旱的新品種作物有機會支持糧 食生產,降低氣候不佳造成的欠收。新灌溉科技可以幫 助貧窮農民,拉長高經濟作物的生長季。

不過Jeffrey D. Sachs再三強調,這些「救世科技 」目前獲得的投資還太少。他抨擊,美國仍然把鈔票倒 入對伊戰爭中,美國政府每年只分30億美元給這些能源 研發部門實在不夠。這些新科技該受全球重視,由政府 與民間部門挹注經費,加速研髮腳步,才能真正解決能 源及糧食不足對經濟的衝擊,讓全球經濟永續發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鉅亨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