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中共政權有多富?大陸百姓有多窮!(下)

"世界工廠"中的勞工現狀

發表:2008-07-16 18: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三、中國為何不歡迎跨國公司的驗廠審查?
伴隨著"中國製造"行銷天下,中國"血汗工廠"的面目也逐漸呈現在世界視野之內。應當令中國人感到慚愧的是,關注中國勞工悲慘境 遇並試圖幫助他們擺脫這種不體面的工作環境的,並非宣稱"以人為本"的本國政府,而是中國政府一直排斥、監控的維護勞工權益的跨國網路。這個網路由許多跨 國公司、消費者運動組織、國際勞工組織、國外基金組織、公司社會責任國際組織、慈善機構以及宗教組織等構成,近年來一直對生產基地設在中國的各大跨國公司 施加壓力,促使他們對中國的生產廠家加強驗廠審查,以改善中國工人的惡劣工作環境。

2006年11月27日,美國《商業週刊》的一則報導使中國的"血汗工廠"再度受到關注。這篇題為"秘密、謊言和血汗工廠" 的文章,其新穎之處在於,它指出了中國的出口製造業充滿了欺騙,甚至出現了專門幫助中國供應商作偽以逃避檢查的"諮詢公司"。該文稱,在過去4年中,中國 供應商遞交偽造工資單而被發現的比例從46%上升到75%,估計只有20%的中國供應商遵守薪水規定,而只有5%服從對工作時間的限制[51]。

這裡涉及到近年來跨國公司在中國推行"SA8000標準"(全稱為《企業社會責任標準》)遇到嚴重阻力的問題。從表面上看,"血汗工廠"似乎是企業主缺乏 良心的產物,只要約束企業主的行為就可以解決問題。但這種看法卻很難解釋與此相關的另外兩方,即政府與工人對驗廠審查的消極反應。實際上,"血汗工廠"是 中國現有經濟模式及整個社會大環境的產物,因此,反對"SA8000標準"的力量不僅來自企業管理層,還來自中國政府,願意配合驗廠審查的工人也不多。

個別中國媒體曾很無恥地將美國跨國公司推行"SA8000企業認證制度",說成是美國害怕中國強大,變相設置貿易壁壘。一篇題 為"美欲向我掄SA8000大棒,珠三角恐成重災區"的文章自2003年12月12日在廣東一家媒體發表後,幾年來在中國網站上時不時被翻出來炒作。在這 種輿論主導下,中國不少媒體都將"SA8000"關於童工、強迫性勞動、健康與安全、結社自由與集體談判權、歧視、懲罰性措施、工作時間、工作報酬等標 准,一律視為美國藉此"打壓"中國,意在構筑一種變相的貿易壁壘。儘管有負責任的媒體如《新京報》對此作了澄清,認為在中國推行"SA8000"有利於保 護中國勞工權益,但主流媒體還是堅持這種所謂"愛國主義"的看法。如《環球》雜誌駐倫敦記者於2006年1月曾發表"美歐將中國妖魔化為世界血汗工廠,凸 現恐懼心理"一文,仍然堅持"美歐批評中國是世界血汗工廠是害怕中國強大",並指責許多造成中國勞工惡劣工作條件的罪魁禍首是西方公司[52]。

中央政府對此究竟採取什麼態度,這可以用"國家認監委"的表態加以說明。"認監委"曾聲稱,現階段在中國不宜推行"SA8000認證"。其實, "SA8000認證"與中國的《勞動法》、《消防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等基本一致,在很多方面還不及中國的現有法律規定嚴格。該機構的 官員還說,如果中國企業不願意遵守國外的社會責任標準,感情上可以理解;因為就連中國法律這一強制性規定,企業都沒放在眼裡[53]。

地方政府出於增加稅收的考量,對"血汗工廠"的存在普遍假作不知,也不歡迎任何媒體報導此事。"沃爾瑪"的遭遇就是一個明顯 的例子。2004年2月9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在頭版報導"沃爾瑪"供應商的工人實際工資為每小時16.5美分(當時約為1.36元人民幣)。美國"全 國勞工委員會"等機構在調查後發表一份報告,指責"沃爾瑪"公司在廣東省東莞地區的數家供應商工作環境惡劣、剋扣工人工資、強迫工人加班。儘管"沃爾瑪" 在法律上無須承擔"血汗工廠"的罪名,但美國公眾和媒體掀起的拒絕"血汗商品"的聲討,使"沃爾瑪"感到巨大壓力,轉而要求它在全球的供應商實施 "SA8000"制度,其供應商達到了該規定設立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才有機會取得"沃爾瑪"的訂單,成為其合作夥伴。"沃爾瑪"的驗廠行為引起了中 國眾多加工企業的恐慌,而這些企業又是地方政府稅收的主要臺柱,於是地方政府與中國的媒體幾乎一邊倒地批評"沃爾瑪"對中國企業實施的"社會責任壁壘" [54]。在中國政府嚴格控制輿論的環境中,這種一邊倒的批評很容易造成社會認知的混亂。"沃爾瑪"尊重社會道義的行為也引起了受害工人的恐慌,因為"沃 爾瑪"的"社會責任標準"使企業陷入困境,工人們將失去工作。在就業艱難的今日之中國,"包身工"式的工作境遇儘管非常糟糕,但在中國農村有2億多勞動力 無業可就,城市也有數千萬失業者的情況下,有工作畢竟要比失業強得多。工人們既痛恨黑心廠主的虐待苛剝,但更害怕失業。因此,只要工廠主未將工人逼到無路 可走的地步,工人們大多不會向審查員主動提供情況。所以,跨國公司的驗廠審查員要調查清楚中國企業的真實情況十分困難。可以說,缺乏中國政府的支持,跨國 公司欲在中國貫徹社會道義責任,不僅收效甚微,還有可能被中國當局利用民族主義情緒在民眾中煽起不滿。

然而,與在中國本國企業工作的勞工相比,這些在外企工作的勞工還算是幸運的,至少還有關注中國勞工權利的跨國網路在並促進 改善他們那不體面的工作環境。中國勞工的最底層其實並不是他們,而是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資源型產業--煤礦以及各種礦井中工作的工人以及多次被揭露曝光的 "黑窯童奴",他們悲慘的生存處境為世界創造了一個絕無僅有的名詞--"帶血的GDP"。我曾經撰寫過一篇專門研究分析中國礦工生存處境的文章--"清洗 ‘帶血的GDP'為何如此困難"[55],此處就不再重複了。

結語:社會進步的基礎在於富民與人權進步

中國啟動經濟改革30年,中國以透支勞工生命與福利而營造的"中國製造",支撐著中國成了"世界工廠",它帶給中國的其實不只是"世界工廠"的榮耀。從本 質上看,中國勞工的悲慘處境源自中國當局的改革目標,即只追求"富國強兵"而刻意忽略"富民"及促進人權進步。這條漠視人民福祉的"富國強兵"之路,與晚 清以來中國歷屆政權在百多年內所走的道路並無根本不同。只有少數被當局極力消除的聲音曾質疑過中國當局的"富國強兵"之路,絕大多數中國人至今也未認真思 考過這條發展道路與自身的利害關係到底是什麼,更未體會到中國特色的"富國強兵"之結果,就是勞工階層和普通民眾的相對貧困化與人權狀況持續惡化,以及每 年高達數萬起的社會反抗事件。

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件事:自世界銀行公布2006年各國GDP總量排行榜以來,中國行將成為"世界第二強國"、若干年後會 超過美國這一說法,幾乎成為中國媒體的最強音。同年11月,中國媒體公布了一項來自"歐美"的民調,聲稱歐美人民"一致認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強 國"。於是網上有評論說,這證明了"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實現的強國之路是正確的"。

當人們為"富國強兵"的結果--看起來相當龐大的GDP總量--所陶醉時,完全忽視了一個本應認真思考的問題,即中國發展經濟 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其實,改革初期對這個問題曾有過討論,而且基本達成社會共識,那就是毛澤東時代的"富國強兵"之道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困難,所以必須通過 改革扭轉這一方向,讓經濟發展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服務。1989年以後,不知不覺間,這場"改革"又悄悄地朝著當初被否定的毛澤東熱衷的"富國強兵"模 式回歸。這些年來,中國政府一直矜誇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富國強兵"成就,如"大大提升了國家的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之類,絕口不提中國現在生活於日均一 美元以下的貧困人口高達3億這一事實[56]。

作為一位中國的知識份子,我無法忽視中國民眾的生存權經常因政府的自利性目的而受到嚴重侵奪的現實,比如本文談到的中國勞工為 "中國製造"的低廉價格提供的"生命補貼",近十多年以來到處都發生的征地與拆遷,這都是政府肆意侵奪民眾生存權並批量製造窮人的過程。在一個貧困人口佔 四分之一左右的國家,底層民眾被迫在不體面的工作環境中有失尊嚴地工作尚不得溫飽,政府依靠掠奪民眾的生存資源並犧牲生態環境而堆積出貌似強大的經濟實力 與綜合國力,不過是在流沙之上建構大廈,難奠磐石之安。

現實是對本文最好的註腳:2008年,既是改革30週年,又逢北京舉辦奧運,但中共中央卻在6月13日召開緊急會議,號召"共 克時艱"[57]。"時艱"因何造成?當局難道還不應該從改革方略、改革目標與改革手段等方面好好反思自己這場以權力市場化為起點、權貴私有化為實質的 "改革"嗎?

【註釋】
[1]"‘世界工廠'中國會吞噬世界製造業嗎?"《環球時報》網路版,2007年2月1日,http://www.southcn.com/news/international/gjsp/200702010221.htm。
[2]"建立基地,汕頭市澄海玩具生產形成大產業",原載《經濟日報》,2006年12月14日,中華玩具網,http://www.chinatoynet.com/html/list3.asp?id=9431。
[3]"裂變:中國制鞋業與世界鞋業的博弈",中國經濟網,2008年03月10日 10:04http://intl.ce.cn/zgysj/200803/10/t20080310_14777401_1.shtml。
[4] 孟凡臣、高少薇,"我國紡織品服裝業的國際競爭力分析",《集團經濟研究》(北京)2007年第12期中;《2005∼2006中國紡織產業安全報告》 (摘要),全球紡織網(中國),http://cn.globaltexnet.com/news/detail/9/2/d92187.html。
[5]依據歷年《中國統計年鑑》計算。
[6]"德國從中國進口量八年內增長了三倍",德國之聲,2008年5月14日。
[7]計算公式為:居民消費總額/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100%。計算所用數據見《中國統計年鑑2005》第63、64頁。對消費率與儲蓄率之分 析可參見何清漣的"中國老百姓為什麼不消費?--斯諾的建議與中國的現實",此文發表於Taiwan News財經文化週刊(2005年10月27日,總209期),何清漣個人主頁上亦可查找此文,http: //www.danke4china.net/jjgc/16.htm。
[8]"中國製造能否轉變為中國創造,技術將是終極關鍵",《中國經濟時報》2005年3月9日。
[9]"出口退稅或將上調 紡織業能否絕處逢生",中金在線,2008年6月20日,http://news.cnfol.com/080620/101,1280,4315506,00.shtml。
[10]許波,"中國世界工廠時代即將結束?"VOA, 2008年5月12日。
[11] 楊明,"中國工人三資企業處境難",VOA,2002年12 月12日。
[12]"中國勞工",星島環球網, www.singtaonet.com,2006年4月18日。
[13]"韓國勞資衝突加劇促使公司移師海外",《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站,http://chinese.wsj.com,2006年8月14日;"中國‘組裝'了美國新財富",《中國經濟週刊》第17期,2005年5月8日。
[14] 程剛、何磊、董偉,"珠三角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機器吃人何時了?"原載於《中國青年報》,見http://news.163.com,2005年1月2日。
[15] Inside Apple's iPod factories,Macworld staff , Monday, 12 June 2006 ,http://www.macworld.co.uk/news/index.cfm?newsid=14915。
[16] 比如中新社2007年7月1日電,"中國職工工資總額和平均工資連續四年兩位數增長",以此證明這段時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職工實際工資收入水平增長最 快的時期",但該文根本就沒提這一時期中國政府財政收入增加遠比職工工資快得多這一事實。2007年7月2日。來源: 中國新聞網。
[17]"中央黨校專家周天勇:中國宏觀稅負高達31%",新華網,2007年3月14日
[18]本文預算外財政收入取中口徑,預算內與預算外的具體數字(以億元為單位)如下:
1978年:1,132.26+347.11=1,479.37;
1985年:2,004.82+1,530.03=3,534.85;
1995年:6,242.2+ 2,406.5=8,648.7;
2000年:13,395.23+3,826.43=17,221.66;
2002年:18,902.64+4,479=23,382.64;
2004年:26,396.47+4,699==31,095.47;
2006年:39373.38+6,000=45.373.38;
2007年:51,304+ 8,000(估計值)=59,304。
[19] 數據取自《中國統計年鑑2005》。《中國統計年鑑2005》第93、120頁。
[20] Russian Economic Report #14,June 2007,Published by: World Bank,http://web.worldbank.org/。
[21] Russian Economic Report,August 2003, No.6, Published by: World Bank,http://web.worldbank.org/。
[22] Russian Economic Report #12,Date: November 2005,Published by: World Bank,http://web.worldbank.org/。
[23] Russian Economic Report #14,June 2007,Published by: World Bank,http://web.worldbank.org/。
[24] 瓏銘,"中國工資水平比印度落後在哪裡",《上海證券報》 2007年2月13日。
[25] 郭威,"1985年後歷次公務員薪酬體系調整",公務員考試信息網,www.gongwuyuan001.com/,2006年6月26日。
[26]"公務員工資改革調查:三大爭議阻礙調薪",公務員考試信息網, www.gongwuyuan001.com/,2006年6月26日。
[27] "珠三角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機器吃人何時了?",網易,http://news.163.com,2005年1月2日,來源:《中國青年報》。
[28] 仲大軍,"中國經濟:侈談勞動力低成本是犯罪",《重慶晚報》2004年11月9日。
[29] S. Baek, "The Changing Trade Unions in Chin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Vol. 30.
[30] 吳革,"尷尬的工會--工會主席訴僱主開除案",中國影響性訴訟網,2007年4月12日,http://www.imlawyer.org/。
[31] Simon Clarke, Chang-Hee Lee, and Qi Li, "Collective Consultation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China,"2004;D. Ding, K. Goodall, and M. Warner, "The Impact of Economic Reform on the Role of Trade Unions in Chinese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Vol. 13, No. 3, 2002, pp. 431-4
[32] Philip P. Pan, "When Workers Organize, China's Party-Run Unions Resist," 見該文註釋23。
[33] Qi Li, "A Study of Labour Relation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Continued Dominance of the State and the Failure of the Collective Contract System" (Ph.D. thesis,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0)。
[34] 黃岩、郭巍青,"跨國網路在中國的勞工維權行動",《當代中國研究》[美] 2006年第2期(總第93期)。
[35]"華為、沃爾瑪大規模裁員,企業用裁員打如意算盤?" 新華網,2007年11月05日 08:36:02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1/05/content_7012499.htm。
[36] "新勞動合同法引發員工拒簽潮",《南方都市報》2008年1月17日。
[37] 程剛、何磊、董偉,"珠三角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機器吃人何時了?"原載《中國青年報》,見http://news.163.com,2005-01-02 15:54:38 。
[38] 2004年6月,中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趙鐵錘在首屆"全國外來工職業安全與健康權益研討會"上的講話,見彭嘉陵,"農民工職業安全健康狀況堪憂",《人民日報》2004年6月19日,第5版。
[39] 夏小林,"社會責任、最低工資和經濟學革命",http://www.sa8000.org.cn/csrinchina/COCArticle/200509/1315.html。
[40]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李毅中,"談談我國的安全生產問題(2006年6月16日)",中國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網站,http: //www.chinasafety.gov.cn/zhengwugongkai/2006-06/17/content_172198.htm。
[41] 韓詠紅,"中國工傷人數雖減猶高,去年仍多達10萬餘人",新加坡聯合早報網,2008年1月23日。
[42] 中國農業部鄉鎮企業局"關於鄉鎮企業職業衛生情況的調查報告" ,中國鄉鎮企業信息網新聞,2003年5月21日,http://cte.agri.gov.cn/index/asp/xqxw.asp?idd=1181。
[43] "山東查處時風集團重大苯中毒事件",中國法律網, http://www.cnfalv.com ,2007年10月29日; "去年主要苯中毒事件",中國質量新聞網,www.cqn.com.cn/news/2003218/0-0-0-11325.shtml;新華社 2003年6月5日電,"近年來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溫嶺鞋廠苯中毒事件 已造成4人死亡",愛喜城市網站,http://city.icchina.com/news/getInfo.asp?id=46900,2002-3 -25 17:18:00 ??趙春香、羅榮等人,"一起特大箱包業苯中毒事件的調查分析",預防醫學網站,http: //www.cqvip.com/qk/95647X/200305/8408001.html。
[44] "國內PX新項目及擴容情況",中華紡織網,2004年9月16日,http://www.texindex.com.cn/Articles/2004-9-16/34392.html。
[45]" PX需求將以每年100萬噸速度增長",中國聚酯網?,www.juzhi.com.cn , 2008年5月4日。
[46] "媒體被封殺報導:南周PX化工:成都危險拐點?" http://www.aboluowang.com/news/data/2008/0509/article_48308.html。
[47] 鄭巍,"寧波:醫院每天接診30名斷指人,多為外來務工者",新華網江蘇頻道,www.JSxinhuanet.com,2005年5月13日,來源 ,《今日早報》。
[48] Anita Chan, "Labor standards and Human Rights: The case of Chinese workers under market Socialism", in Human Rights Quarterly,20(1998),pp. 88 6-904。
[49] 李桂茹,"關注‘打工仔'生命健康權",人民網,www.people.com.cn,2001年10月9日。
[50] "珠三角農民工生存狀況的調查",《中國青年報》2005年1月1日,騰訊 網,http://news.qq.com/a/20050101/000212_a.htm。
[51] Secrets, Lies, and Sweatshops,Business Week Cover Story ,Novermber 27, 2006.
[52] 馬桂花,"美歐將中國妖魔化為世界血汗工廠,凸現恐懼心理",《環球》雜誌,2006年1月8日。轉引自中華網,http: //news.china.com/zh_cn/finance/11009723/20060108/13013391.html。
[53] "國家認監委:目前在中國不宜推行SA8000認證",《法制日報》,2004年10月13日,轉摘於http: //www.ce.cn/new_hgjj/hgplun/more/200410/13/t20041013_1974826.shtml。
[54]"沃爾瑪‘驗廠'成隱性貿易壁壘,誰支付代價?"http://www.cnfstar.com/gold/show.aspx?id=135067, 來源於: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8月11日。
[55] 參見何清漣,"清洗‘帶血的GDP'為何如此困難"?何清漣個人主頁,http://www.danke4china.net/jjgc/54.htm。
[56] Albert Keidel, "The limits of a smaller, poorer China"(直譯為"限定在一個更小更貧窮的中國"),英國《金融時報》2007年11月14日。
[57] "國際國內形勢出現不少新的複雜因素,中央召喚共克時艱",新華網,2008年06月2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6/24/content_8429544.htm,來源:《瞭望 新聞週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轉載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