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死後:3年18位證人死亡的真相(圖)

發表:2009-01-14 16:5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肯尼迪被刺殺震驚世界,此後的短短三年中,18 名關鍵證人相繼死亡。其中 6 人被槍殺,3 人死於車禍、2 人自殺、1 人被割喉、1 人被擰斷了脖子、5 人自然死亡。在 40 多年的歲月裡,『肯尼迪遇刺案』的各種證據、和證人早已灰飛煙滅了。

本文從分析肯尼迪遇刺案件,揭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國際銀行家,為了在世界範圍內,廢除黃金和白銀這兩種「誠實的貨幣」,所引發的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

總統令 11110 號:肯尼迪的死亡證書

1963 年 11 月 22 日肯尼迪總統,在得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遇刺身亡。噩耗傳來,整個美國都陷入了震驚和悲傷之中。

究竟是誰、為什麼刺殺肯尼迪,至今仍眾說紛紜。美國官方的『沃倫委員會』的最終結論,是一個名叫「奧斯瓦德」的凶手單獨作案;但是疑點太多,幾十年來,社會上流傳著各種陰謀論。

最明顯的疑點是:凶手被警方抓獲不到 48 小時,就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另一名猶太殺手近距離槍殺,而動機竟然是:「要向全世界的人展示猶太人的膽量」。

另一個巨大的疑點是:到底幾個人參與了謀殺肯尼迪?

沃倫委員會的結論是: 奧斯瓦德,在 5.6 秒的時間裏連發三槍,其中一發子彈打飛、一發擊中肯尼迪的頸部、另外一發致命的子彈,命中肯尼迪頭部。

奇怪的是,打中肯尼迪頸部的子彈,是先擊中了肯尼迪後、再射中坐在肯尼迪前方的德州州長。而這樣的概率幾乎為零。所以,人們稱為:一發神奇的子彈。更多的專家相信:不止一人,從不同的方向朝肯尼迪開槍,而且,不止三發子彈。

據後來,護衛肯尼迪的一名巡警回憶:

【當肯尼迪,在機場忙著和歡迎的人群握手時,約翰遜(副總統)的秘密特勤,走過來給我們做安全工作指示。最讓我吃驚的是他們說:總統在德利廣場(刺殺現場)的行車路線,臨時做了修改。如果,保持原來的路線,殺手可能完全沒有機會下手。

他們,還給我們下了一個聞所未聞的命令:通常情況下,我們四個摩托護警,應該緊靠總統座車的四周;但是,他們讓我們全部退到車後,任何情況下,不得超過總統座車的後輪。

我的另一位朋友(保護副總統約翰遜),看見他(約翰遜)在第一發子彈飛出前 30 或 40 秒時,開始在車裡彎下身來;甚至,在車隊拐上休斯敦大街之前,就這樣做。也許,他在車裡的地毯上找什麼東西,但是他看起來,就好像預感到會有子彈飛過來一樣。】

當第一夫人「傑奎琳」隨著丈夫的遺體,乘空軍一號到達華盛頓機場時,她仍然穿著濺滿肯尼迪鮮血的大衣,她堅持這樣做就是為了:「讓他們看看自己犯下的罪惡」。

此時凶手「奧斯瓦德」仍被警方看押,傑奎琳所說的「他們」又是誰?她在遺囑中說:在她死後 50 週年(2044 年 5 月 19 日),如果她最小的孩子已經去世,她授權『肯尼迪圖書館』,公開一份 500 頁的關於肯尼迪的文件。她沒想到的是,她最小的兒子,在 1999 年的一次飛機失事中喪了命。

肯尼迪的弟弟「羅伯特」,在 1968 年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後,幾乎肯定可以當選總統。但是,就在他歡慶勝利時,又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亂槍打死!

在肯尼迪被刺殺後的短短三年中,18 名關鍵證人相繼死亡。英國的一名數學家,在 1967 年 2 月的《倫敦星期日時報》中聲稱:這種巧合的概率為 10 萬萬億分之一!

從 1963 年到 1993 年,115 名相關證人,在各種離奇的事件中自殺或被謀殺。

沃倫委員會,讓人生疑的還有封存所有文件、檔案和證據長達 75 年,直到 2039 年才解密,這些文件涉及: CIA、FBI、總統特警保鏢、NSA(國家安全局)、國務院、海軍陸戰隊等機構。另外,FBI 和其他政府機構,還涉嫌銷毀證據。

2003年,肯尼迪遇刺 40 週年,美國 ABC 廣播公司搞了一次調查,70% 的美國人認為,刺殺肯尼迪是一個更大規模的陰謀!

如此明顯的證據、和證人的封殺,都說明肯尼迪遇刺事件;其實,已經不是一次秘密謀殺,而更像是公開處決。意在警告今後的美國總統們,要搞清楚,誰才是這個國家的真正主宰。

早在 20 世紀 40 年代,肯尼迪家族,就躋身億萬富豪行列了。如果沒有這樣顯赫的家境,肯尼迪也不可能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信仰天主教的總統。肯尼迪,何以得罪了整個統治精英階層,以至於,落得殺身之禍呢?

毫無疑問,肯尼迪是一位富有雄心和才幹的人物。年紀輕輕的他,一坐上總統寶座,就碰上了古巴導彈危機這樣的重大挑戰,他的表現堅定沉穩、可圈可點,最終逼退了赫魯曉夫。還意氣風發地推動了美國航天計畫,最終,使人類的足跡第一次踏上了月球。

在推動民權運動方面,1962 年當第一名黑人大學生,試圖到密西西比大學註冊時,引發了當地白人的強烈反對。肯尼迪毅然下令,出動 400 名聯邦執法人員、和 3000 名國民警衛隊隊員,護送這名黑人學生上學,轟動了美國,肯尼迪深得人民愛戴。

當肯尼迪越來越強烈地想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運作這個國家時;他就必然,與他背後的強大而無形的統治精英集團,產生尖銳的衝突。當衝突的焦點,涉及國際銀行家最核心、最敏感的問題——「貨幣發行權」的時候,肯尼迪也許不知道,自己的大限已經到了...。

1963 年 6 月 4 日,肯尼迪簽署了一份鮮為人知的:11110 號總統令。

下令美國財政部:以財政部所擁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銀,包括銀錠、銀幣,和標準白銀美元銀幣作為支撐,發行白銀券,並立刻進入貨幣流通。

肯尼迪的意圖十分明顯:從私有的中央銀行美聯儲手中,奪回貨幣發行權!如果該計畫得以實施,美國政府將逐步擺脫,必須從美聯儲「借錢」並支付高昂利息的荒謬境地。

並且,以白銀為支撐的貨幣,不是透支未來的債務貨幣;而是,基於人們已有勞動成果的「誠實貨幣」。《白銀券》的流通,將降低美聯儲發行「美元」的流通度,很可能,最終迫使美聯儲銀行破產。

如果,失去控制貨幣發行的權力,國際銀行家對美國這個最大的財富創造國,將失去大部分影響力!這是,關乎生死存亡的根本問題。

國際銀行家 對白銀美元的地位恨之入骨


白銀在美國成為合法貨幣,始於1792年《鑄幣法案》,該法案奠定了美元的法律地位。1 美元包含純銀 24.1 克,金銀比價為 1 比 15。美元,作為美國貨幣最基準的度量衡,是以白銀為基礎的,此後,美國長期保持金銀貨幣雙軌制。

到了 1873 年 2 月,1873 年《鑄幣法案》在歐洲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壓力下,廢除了白銀的貨幣地位,實行了單一的金本位。

由於,羅氏家族掌握著世界上,大部分的黃金礦產和黃金供應,他們實際上,控制了整個歐洲的貨幣供應。所以,在 1873 年前後,「羅斯柴爾德」家族,脅迫歐洲大部分國家,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實行完全的金本位。

在美國的行動,也是這個總體步驟中的一步。這個法案,在美國西部產銀州激起了強烈反對。

美國國會,為了平衡紐約地區,有歐洲勢力背景的銀行家的影響力;又通過了《1878年布蘭德-埃勒森法案》,要求美國財政部,必須每月購買價值 200 萬到 400 萬美元的白銀,金銀比價重新設定為1比 16。

銀幣與金幣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用於支付,所有公共和私人債務。和《黃金券》一樣,財政部同樣發行《白銀券》,1 美元的白銀券直接對應 1 美元的銀幣,以便於流通。

後來1878年《布蘭德-埃勒森法案》,被1890年《謝爾曼白銀採購法》所取代。新法案增加了對財政部,必須購買的白銀數量的規定。財政部,必須每月增加 450 萬盎司的購買量。

1913 年美聯儲成立以來,《美聯儲券》開始發行。到1929 年大衰退時,《聯儲券》,已經逐漸佔有貨幣流通的主要份額。到 1933 年時,《美聯儲券》仍能兌換等價的黃金。

在 1933 年羅斯福廢除金本位、並宣布擁有黃金非法之後,黃金券即退出流通。

美國貨幣流通領域,僅剩下「美聯儲券」、《白銀券》和《美國政府券》。由於《美國政府券》先天不足、有發行上限。所以,不被國際銀行家視做重大威脅,《白銀券》就麻煩多了!

由於法律規定,美國財政部必須常年購買白銀。到 20 世紀 30 年代,美國財政部,已經擁有高達 60 多億盎司的白銀,大致接近 20 萬噸的龐大儲備。再加上白銀生產量也頗為可觀,要是全部實現貨幣化,由美國財政部直接發行《白銀券》,勢必成為國際銀行家最大的夢魘。

不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廉價貨幣」和「赤字財政」的大業,就會受到嚴重掣肘。國際銀行家,夢寐以求的通過通貨膨脹,神不知鬼不覺掠奪公民財富的計畫,就會受到牽制!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大規模赤字財政的推行,再加上戰後重建歐洲經濟的龐大開支,以及朝鮮戰爭的捲入、和越南戰爭升級,美聯儲大規模發行國債貨幣,逐漸被市場發覺。

美國人民從 40 年代開始,不斷將紙幣兌換成銀幣和銀錠,導致財政部天文數字的白銀儲備,急劇縮水。50 年代蓬勃發展的電子工業、和航天工業,對白銀的需求量急劇增長,更是雪上加霜。

到 60 年代初,肯尼迪入主白宮時,財政部的白銀儲備,已銳減到 19 億盎司。同時,白銀的市場價格猛漲,已逐漸逼近銀幣的貨幣價值 1.29 美元。當「白銀券」被兌換成白銀實物後,白銀券也就自然退出流通,《劣幣驅除良幣》的【格雷欣法則】效應顯現了出來。

這一切,就是肯尼迪簽署 11110 號總統令的大背景。保衛白銀、和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成為肯尼迪和國際銀行家鬥爭的焦點。

肯尼迪對銀本位的維護 犯了大忌

對於,國際銀行家而言,由於白銀的潛在礦藏資源非常巨大。一旦,世界各國在市場價格引導下,開始更大規模地勘探和開發,不僅廢除黃金貨幣的目標將難以實現;而且,還將陷入與黃金和白銀的兩線作戰。

一旦白銀供應量大漲,白銀券很可能死灰復燃,重新與美聯儲券一爭高下;美聯儲的生存,就面臨著極大的風險!

所以,國際銀行家最緊迫的任務是:盡最大可能壓低銀價,一方面讓世界銀礦業處在虧損,或是微利狀態,從而延緩銀礦的勘探和開發,減少供應量。

另一方面促使《工業用銀》量猛增,由於白銀價格極其低廉,使得替代白銀材料的研究、和應用毫無必要,從而以最快速度,消耗美國財政部僅存的白銀儲備。當財政部拿不出白銀的時候,《白銀券》自然就不戰而降...。

肯尼迪自然是心知肚明,他一方面對國際銀行家表態:適當時機,可以考慮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另一方面卻另做安排。

不幸的是,他的財政部長「道格拉斯.迪倫」並非他的心腹。「迪倫」出身於華爾街銀行大家族。身為共和黨人,被國際銀行家,強塞到肯尼迪的民主黨內閣中。

果然迪倫不負眾望,他以 91 美分一盎司的超低市場價,向工業用戶大量傾銷白銀。1947 年成立的『美國白銀用戶協會』,與迪倫遙相呼應,強烈要求:【賣掉(財政部)剩餘的存銀,來滿足白銀用戶的需求】。

1961 年 8 月 19 日的《紐約時報》登載了這樣的消息:

主要來自產銀州的 13 個西部民主黨參議員,今天,向肯尼迪總統提交了一封聯名信;信中要求財政部,立刻停止拋售白銀的行為。財政部的傾銷,壓低了國際和國內市場的白銀價格。

肯尼迪總統終於出手了!因為,財政部的白銀,此時已剩下不足 17 億盎司了...。

但是,他的果斷措施,已經使市場銀價向世界各地的白銀生產廠家,發出了明確的信號:白銀產量的上升、和財政部的存量趨穩,都是可以預期的事,白銀公司的股票一飛衝天。

按照一般規律 ─ 從白銀市場,得到明確的價格上漲的信號、到重新開始新的資源勘探、新增設備擴大生產規模,最後提高總供應量,需要五年左右的週期。所以,能否最終保住白銀的貨幣地位,從而保留下美國政府,直接發行貨幣的希望 ─ 關鍵時刻將是 1966 年。

肯尼迪與國際銀行家爭奪的制高點,就是白銀的貨幣地位。整個戰役關係著美國民選政府,是否能夠最後保留住貨幣發行權。一旦,白銀重新開始大量供應,肯尼迪就可以與西部白銀生產州聯手,進一步推動美元貨幣的「白銀含量重估」的立法,《白銀券》勢必再度崛起。

到那時,1963 年 6 月 4 日,肯尼迪簽署的 11110 號總統令,就會成為對付《美聯儲券》的撒手鐧。

可惜的是,國際銀行家也同樣看出了肯尼迪的部署。這個深受選民熱愛的總統,幾乎可以肯定,會在 1964 年的大選中獲得連任。如果,肯尼迪再當四年總統,局面將無法收拾。

除掉肯尼迪 ─ 成了唯一的選擇!當國際銀行家中意的副總統,於肯尼迪被刺當天,在飛機上繼任美利堅第 36 屆總統時,他深知:國際銀行家們對他的期許是什麼。

1964 年 3 月「約翰遜」上臺後不久,就下令財政部,停止白銀券與實物白銀的兌換,從而事實上廢除了《白銀券》的發行。

財政部又開始以 1.29 美元為支撐點,向工業界大量拋售白銀儲備;以繼續壓制白銀價格,打壓白銀生產商的生產動力,防止白銀供應量上升。

緊接著,約翰遜又在 1965 年 6 月,下令稀釋銀幣純度,進一步降低白銀在硬幣流通中的地位。

《華爾街日報》1966 年 6 月 7 日的一篇報導,譏諷地回應道:【確實如此!但是,那個著名的紙幣的購買力,在同樣的政府三十多年來的通貨膨脹政策下,已經被逐步地侵蝕掉了。正因為如此,難怪我們的貨幣完全和金、銀分道揚鑣了。】

到 1967 年夏天,財政部基本沒有閑置的白銀可供拋售了。終結白銀貨幣的大業,終於在「約翰遜」手中實現!



来源:新聞午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