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調養秋燥、預防小感冒

作者:劉惠敏 發表:2009-08-02 09: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立秋將至,氣候將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應特別注意「養護收藏」保養原則, 調養秋燥症狀、預防小感冒,也要注意情緒放鬆、小心憂鬱。
今年立秋在8月7日,表示秋天將近,但近日烈陽、酷暑不減,多數人沒想到涼爽舒適的秋天已屆。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申一中表示,立秋是邁入秋涼的先聲,但在初秋時,盛夏余炎未消、秋陽肆虐,還會有好一陣子濕熱天氣,也就是所謂「秋老虎」。
「秋到早起差下午」,看天吃飯的農民們,必須趕在立秋前後完成插秧工作,因為再晚一些,稻作可能就生育不良、難以收成。許多立秋的諺語,皆是老一輩農漁民預測收穫的根據,不妨作為參考、注意氣候變化。
「雷打秋,年冬高地半收,低地水漂流」,如果立秋打雷,二期水稻收成可能歉收,而「一天落雨一天涼」,則表示立秋後,若有下雨,則氣候便逐漸隨著雨天而轉 冷,但是「立秋無雨最堪憂,萬物從來只半收」,立秋不下雨,當年收成恐不佳。「六月秋,快溜溜,七月秋,秋後油」是說立秋在農曆六月,漁業會比較早結束, 而在七月,天氣將持續穩定,漁業會較晚結束,漁民收入也會較多。
百合銀耳蓮子粥
材料:百合20克、銀耳40克、蓮子15克、粳米80克、冰糖適量。
作法:將銀耳洗淨、用清水發脹後,先煮蓮子,再放入百合、銀耳、粳米煮沸後,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百合性味甘微苦平,潤肺止咳、清心安神;銀耳性味甘淡平,具潤肺生津、提神養胃等功效,可改善乾咳或咳嗽痰中帶血。蓮子性味甘澀平,可養心安神、健脾止瀉。粳米性味甘平,功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止煩止渴。
數據提供申一中
芝麻、蜂蜜、梨...滋陰潤燥
夏轉秋後,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氣候也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申一中提醒,雖然初秋濕熱,但中秋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通常是白天熱、入夜涼,身體有不適症狀,很容易傷風感冒、舊病也容易復發,即所謂的「多事之秋」。
因此秋季養生要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以「養護收藏」為原則調養身心,申一中解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為轉換時期、進入冬寒,應養精蓄銳、以應付來年春夏生長發育時期。
秋為「金」當令,而「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傷津耗液,而產生眼乾、眼澀、口渴、口乾、鼻燥、皮膚乾燥等症狀,也就是所謂的秋燥證,秋季飲食應以「潤其燥」為原則。
許多食物具有滋陰潤燥的功能,例如芝麻、蓮藕、蜂蜜、梨、柑橘、柿子、枇杷、杏仁等,也可以選擇「適辛多酸」,「酸」味能收能澀,有健脾生津、收斂固澀的 作用,如山楂、烏梅。有「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宣開發散、行氣活血的作用,如一般所謂的五辛─蔥、姜、蒜、韭、辣椒,以及胡椒、酒類等。
直到秋天、夏天瓜果還是多產,雖然有生津潤燥功效,但申一中提醒,瓜果性味偏寒涼,還是要少吃為妙,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秋風葉落,也容易引起心中淒滄之感,特別是有憂鬱傾向者,隨著氣候轉涼而傷感、情緒不穩,申一中建議可透過靜坐、冥想、散步放鬆心情、安神定志;而秋高氣 爽時節,也非常適合運動鍛練,隨著天氣漸涼,也可適當增加運動量,但全身出汗後,不要急於脫掉衣物,以避免感冒,也可登山遊覽,一來訓練心肺功能,也可藉 由登高遠眺,拋開憂愁!

来源:聯合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