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中國製造」怎樣才能再度興盛?

作者:何清漣 發表:2009-12-11 13: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從11月23日開始,由中國商務部"大力指導和支持",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商會、中國輕工工藝進出口商會等數家機構作為"製作方"的"中國製造"廣告在CNN等世界知名媒體播出,宣揚的理念成了"攜手中國製造"(Made with China)。這一理念強調"合作和參與",表明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同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廣告的用意很明顯,目的是挽回自從2007年以來因質量問題在國際市場上潰敗的"中國製造"之聲譽。

如果國內的解讀到此為止,倒也罷了。但有國內媒體卻將此解讀成"中國軟實力的布局與經營,是圍繞中國製造的對外品牌宣傳活動"。

"中國製造"缺乏品牌是其致命傷,廣告宣傳固然重要,但卻不能無中生有地製造出"中國品牌"。將這則廣告解讀成"軟實力的布局與經營",無異於精神自慰。國際社會對"中國製造"的重新認可與接受,其實不取決於中國花巨資投入的廣告宣傳有多精彩,而在於中國製造的質量。也正是在這一點上,中國方面與國際社會有不同的認知。

"中國製造"的"阿基里斯腳踵"

中國媒體對"中國製造"賦予了不少道德色彩,概括而言,一,"中國製造"是建立在中國自我犧牲基礎之上的"全球經濟發動機"和"生活品質助推器"。在經濟上升階段,讓全球安享了"中國製造"所帶來的福利;二,在全球經濟發生變化時,"自我犧牲"的"中國製造"又成了其他國家應付金融危機的擋箭牌;三、在世界深陷經濟危機當中時,中國製造的"諾亞方舟"拯救了世界,是帶領全球經濟走出泥潭的"發動機"。

雖然"中國製造"被如此高調宣傳,但中國政府也知道,時至今日,"中國製造"在海外的形象並不光鮮,投入巨資製作廣告改善形象就是為了讓中國製造變得亮麗一些。

事實上,"中國製造"的"阿基里斯腳踵"不在於外包裝不足,而在於其質量低劣、不安全。過去幾年以來,中國生產的含毒糖漿、毒牙膏、毒奶粉、含鉛玩具、含有各種有害食物添加劑的中國食品等一直是各國媒體報導的目標,上海"樓脆脆"更是讓世界建築業目瞪口呆。"商業信譽 "的建立需要寸積銖累之功,而毀壞起來卻猶如大水推沙。在沒有多少資訊證明中國廠商洗心革面之前,僅靠廣告是無法取信於外國消費者的。這一點有中國海關統計數據為證:2009年前10個月,中國外貿出口同比下降20.5%;儘管對美、歐、日三大經濟體的出口數量減幅均持續收窄,但達到這點卻是依靠降低出口商品價格得以實現。

國際社會為何對中國的"自我犧牲"不領情?

中國的所謂"自我犧牲",談的其實就是"中國製造"建立在透支勞動者的生命福利與環境生態之上這一事實。但這種"自我犧牲"不僅與"高尚"無半點關係,還表明中國政府的愚蠢,是中國人的恥辱。正如我在"世界工廠中的勞工現狀"一文中的分析的那樣,中國對勞動者實行低工資、低福利(或無福利)的"血汗工廠制度",不僅剝奪了勞動者權益,還使國內消費力長期低迷不振。伴隨著"中國製造"行銷天下,中國"血汗工廠"的面目也逐漸呈現在世界視野之內。應當令中國人感到慚愧的是,關注中國勞工悲慘境遇並試圖幫助他們擺脫這種不體面的工作環境的,並非宣稱"以人為本"的本國政府,而是中國政府一直排斥、監控的維護勞工權益的跨國網路。這個網路由許多跨國公司、消費者運動組織、國際勞工組織、國外基金組織、公司社會責任國際組織、慈善機構以及宗教組織等構成,它們近年來一直對生產基地設在中國的各大跨國公司施加壓力,要求推行"SA8000標準"(全稱為《企業社會責任標準》),促使跨國公司對中國的生產廠家加強驗廠審查,以改善中國工人的惡劣工作環境。可以說,建立在低工資低福利(或者無福利)的中國製造因其價格低廉而一度在國際市場上雖然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但不會有消費者對此領情。前些年由一些人權組織發動的"良心購買"運動,曾獲得不少消費者支持。

至於缺乏環保約束,污染者無須付出環保成本,從而使中國成了各國資本的"成本窪地",那更是中國政府的政策引導與監管無能所致,不會有任何廠商認為自己應該感謝中國的慷慨"犧牲"--因為資本最聽利潤的話,哪裡便宜哪安家。不僅如此,對來自污染嚴重的國度的產品,各國消費者還睜大眼睛,一旦對產品發生懷疑就會拒買。歐美各國也經常築起"綠色壁壘",以防止受到污染的產品進入本國。

"中國製造"的出路何在?

對"中國製造"這種情況,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的研究員愛利卡?道恩斯曾評論說,"中國商人從來不考慮人權、環境和安全等方面的社會價值,很少捐助所在地的學校和醫院等公益事業,甚至不惜和獨裁政權合作,而這一切只為賺錢。"但對這類合乎事實的批評,中國政府自有一套 "中國特色"的對付方法,其套路如下:開始是將美國跨國公司推行"SA8000企業認證制度",說成是美國害怕中國強大,變相設置貿易壁壘;繼而宣稱這是 "西方國家妖魔化‘中國製造'",目的是打擊中國出口;最後則聲稱"中國製造"被"強注政治商標","在西方有色眼鏡下,中國商品也揹負了政治和道德缺失的色彩。"

如此認識,又如何能讓"中國製造"在國際市場上"重振雄風"?

我想,"中國製造"的出路除了提高血汗工廠的工人工資與福利之外,讓其工作環境變得體麵人道之外,最根本的出路在於提高國內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像中國經濟那樣,對外依存度高達70%,而國內消費能力卻嚴重萎縮。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國民在住房、教育、醫療方面投入過高。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主題之一是將在明年採取措施提高農民的消費能力。但我認為,提出的那些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等方法的騰挪空間畢竟有限,最有效的方法還是應該從國人負擔最重的方面入手"減負",只要住房、教育、醫療這"三座大山"的壓力減輕,國內消費者的購買力會大大加強,"中國製造"也有可能從外銷為主轉變為外銷內銷並重,減輕對國外市場的過度依賴,中國經濟轉型才有希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