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我國傳統節日「二月二」,這是繼新年過後的又一重大節日。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從古到今,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二月二的「故」與「事」。在此,讓我們通過以下幾篇文章去領略一番民族文化的精彩內涵。
吃蠍豆 沐春雨
舊時二月二這一天,有「引龍」、「打囤」、「熏蟲」、「擊梁辟鼠」等活動,現在常見的是「二月二,吃蠍豆」。前一天,把上好的黃豆在水裡泡一 晚,第二天早晨拿到鍋裡溫火炒熟。蠍豆能炒五味,用什麼樣的水泡,炒出的就是什麼味道。用鹽水,炒出來的豆是咸的,如果喜食甜,可以在炒時放匙糖。據說吃 了炒蠍豆,一年不被蠍子蜇。有個童謠就唱道:「吃了蠍子爪,蠍子不用打」。
據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女人,在河邊喝水懷了胎,十月之後生了一個男孩,男孩身上卻長了個尾巴。女人把孩子藏在家裡偷偷地養著。男孩一天天長大, 亦一日一日地頑皮。他一頓能喝一缸水。有一天,趁著母親不在家,他自個跑到河邊去喝水,被人發現了。從此,男孩和母親常遭人白眼。終於有一天,男孩受不了 憋屈,趁人不注意從窗戶跑出去,飛往天上去了。他娘邊哭邊追邊喊,她娘每喊他一聲,他都哭著回頭看一眼,每看一眼,地面上就現出一汪水灘。那些灘,後被人 稱作「望娘灘」。男孩說,娘啊娘,你莫哭,以後每年二月二,我都會回來看你。人們才知道男孩是條龍。
果然,每年二月二,那條龍都回來看親娘。而他的娘,也會炒上一些豆,讓他吃飽回天庭。他們住的那個村,從此風調雨順,年年五穀豐登。因為龍來時,總會挾來一陣小雨,「細雨下得滿地流,一年吃穿不發愁」,也成了人們相互傳頌的民諺。
趙縣範莊村,每年陰曆「二月二」都要舉行隆重的祭龍活動——「龍牌會」。
「龍牌會」的得名源於一塊「龍神」牌。千百年來,範莊一帶一直流傳著一個「勾龍化白蛾」的傳說,這個傳說奠定了「龍牌會」的信仰基礎,即祖先崇拜。傳說龍牌上的龍神是勾龍,是範莊人的祖先。遠古時期,勾龍帶領部落來到範莊,這裡遍地都是洪水,無法打獵,勾龍用排山倒海的本領,帶領部落治水造田,培栽穀物,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顓頊聞訊,害怕勾龍的勢力強大起來於己不利,追殺勾龍,勾龍不敵顓頊,又怕連累百姓,於是變成一隻白蛾飄然而去……如今每年正月一過,範莊人便常看到有白蛾翩翩飛舞,認為是勾龍顯聖。為了表示對勾龍自我犧牲精神的崇敬,範莊人在每年陰曆二月初二「龍抬頭」這天,都要搭供龍牌,祭祀勾龍。
龍牌用木製成,上面彫刻著龍的圖案,寫有「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龍之神位」12個大字。在範莊,保留著大小不一、不知傳了多少代的多個龍牌。
「龍牌會」活動日期從陰曆二月初一到初四。儀式分迎龍牌、祭龍牌和送龍牌。迎龍牌是「龍牌會」的一個重要儀式和看點。迎龍牌有一些特殊的用具: 轎、傘、扇、花、燈、旗。轎是用來抬龍牌的。四周圍著黃色布幔,頂部有婦女們扎的小燈籠、小花球、花束等裝飾品,四柱拴在平車上,龍牌放入後紮好紅綢,蓋 上轎頂,一路由青壯男子扛著。傘有一柄,類似華蓋,用綴有絲絛的黃色綢子紮成兩層,引領著龍牌隊伍。扇有兩柄,由人手持交叉而行。扇面前後分別貼有剪紙一 龍一鳳,取龍鳳呈祥之意。花有6對,燈有6對,蓮花圖樣居多。迎龍牌儀式隆重熱鬧,隊伍浩浩蕩蕩。從日出便開始的迎龍牌儀式到上午11點才能將龍牌請進神棚。這一天,幾十個村的200多個民間花會進行沿街表演,為「龍牌會」助興。各路花會都十分賣力地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戲,節目有戰鼓、挎鼓、扇鼓、背燈跨鼓、高蹺、旱船、舞獅、跑驢、太平車、大秧歌、武術雜耍等,整個範莊村沉浸在歡樂、喜慶、祥和、沸騰的氣氛中。
二月初二,是祭龍儀式的高潮,不僅範莊人陸續祭拜,周圍幾十個村莊甚至鄰縣一些村莊的人都前來向龍牌上香。初四下午,龍牌會即行結束,要舉行「送龍牌」儀式。
「龍牌會」上,「龍棚」裡供奉著「龍牌」及152幅畫像,這其中有很多歷史人物,包括孔子、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等。
「龍牌會」作為一種民間信仰,其積極作用和民俗文化價值引起專家關注。近幾年來,每年龍牌會都會有海內外專家、學者前來感受這一民間盛會。如今,趙縣範莊龍牌會已經被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月二,龍抬頭」的歷史淵源
說到二月二,總有人接話茬:龍抬頭。二月二是華夏民族的節日,從漢代就開始了,那時二月二又稱青龍節、春龍節。
龍抬頭的說辭,來自古老的天文學。人們曾經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星辰的位置,據此判斷季節。其中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每到二月初的黃昏,角宿一星和二星,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類似龍之雙角,東方在五色為青,故稱「青龍抬頭」。雖標像驚蟄節令,其時,興雲播雨的龍,卻還在睡懶覺,故此,或供饗以六畜犧牲,討好哄之;或以木竿敲擊房樑,驚而擾之;種種招術,皆為呼喚龍的醒來。滹沱人家,此舉之外,還有兩般的不 同,一是二月二的龍燈,作封箱的最後一耍;二在翌日早晨,人駕龍而動:那耕地的犁杖,一對扶手,若龍角高翹;雪亮的犁刃,呈龍頭之形;犁尖下新土似浪湧, 攪動煙霧氤氳,叫作:二月二,通地氣兒。
龍抬頭的節令食品,總與龍沾邊,把麵條叫「龍鬚面」,稱餛飩為「龍眼」,包子叫作「龍蛋」,瓤餡也以素油時蔬調製,個頭以大為美,民謠唱道:二月二,吃龍蛋,吃了龍蛋不犯賤。吃龍蛋,意在表達自己是龍種,而非蟲蟻之輩,所謂「不犯賤」,即是自尊自重,從事的諸般營生,恪守仁義誠信,珍惜各自良善的家聲。
滹沱鄉間的二月二,龍抬頭,人抬腳。抬腳,是出門遠行,不過這時的抬腳之人,多是些本事非凡的「人中龍」,是那些作大生意,謀大事業的人,專門揀選了這個「龍興黃道」之日,邁步向黃金夢境。
龍抬頭之日,也是人剃頭之時,以這天理髮修面為吉祥,為的是沾染些許龍氣,換個說法叫作「龍剃頭」,頭面打理得光淨齊整,人人顯得意氣風發,呈活虎生龍之像。
趣味民謠
二月二,龍抬頭 大倉滿小倉流
這是北方農人在二月二日早晨,於院內用草木灰撒成糧囤圖形時念叨的一句民諺。撒成糧囤圖形後,將五穀雜糧放在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
二月二,照房樑 蠍子蜈蚣無處藏
在鄉下,二月二早晨,剛起床的男人要點燃蠟燭,照著房樑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會掉下來被消滅。從龍抬頭的日子開始,去年深秋就銷聲匿跡的雷鳴便會重震寰宇了。春雷一聲天地動,那些蟄伏的蟲子,便會被雷聲驚醒。正如民諺所說,「二月二,龍抬頭,蜈蚣蠍子都露頭。」為了避免毒蟲的傷害,人們要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
二月二,龍抬頭 孩子大人要剃頭
民間一直有「二月二理髮去舊」的說法。這一天,為孩子理髮,叫「剃龍頭」或「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
二月二,接寶貝兒 接不來,掉眼淚兒
二月二還是一個出嫁閨女回娘家的日子。舊俗規定,媳婦正月裡須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娘家。這首民謠,充分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迫切心態。
二月二,敲鍋底 燒陳菜,吃陳米
「二月二,敲鍋底,燒陳菜,吃陳米;二月二,敲梁頭,吃香喝辣不犯愁;二月二,敲屋山,金子銀子往家搬;二月二,敲磚臺,蠍子不蜇光腚孩。」二月二這天早晨,鄉人還要拿著燒火棍到處敲,邊敲邊唱上面的民謠,寄託自己對生活的美好願望。
二月二,龍抬頭 天子耕地臣趕牛
「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宰相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據說,三皇之首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後來的黃帝、唐堯、夏禹等紛紛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這一習俗還被發揚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舉行盛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以後,「二月二」便定名為「農頭節」,也就有了這首百姓很喜歡吟唱的民謠。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