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人剃头之时 吃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蛰

发表:2010-03-16 20: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明天是我国传统节日“月二”,这是继新年过后的又一重大节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从古到今,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二月二的“故”与“事”。在此,让我们通过以下几篇文章去领略一番民族文化的精彩内涵。

吃蝎豆 沐春雨

旧时二月二这一天,有“引龙”、“打囤”、“熏虫”、“击梁辟鼠”等活动,现在常见的是“二月二,吃蝎豆”。前一天,把上好的黄豆在水里泡一 晚,第二天早晨拿到锅里温火炒熟。蝎豆能炒五味,用什么样的水泡,炒出的就是什么味道。用盐水,炒出来的豆是咸的,如果喜食甜,可以在炒时放匙糖。据说吃 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有个童谣就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女人,在河边喝水怀了胎,十月之后生了一个男孩,男孩身上却长了个尾巴。女人把孩子藏在家里偷偷地养着。男孩一天天长大, 亦一日一日地顽皮。他一顿能喝一缸水。有一天,趁着母亲不在家,他自个跑到河边去喝水,被人发现了。从此,男孩和母亲常遭人白眼。终于有一天,男孩受不了 憋屈,趁人不注意从窗户跑出去,飞往天上去了。他娘边哭边追边喊,她娘每喊他一声,他都哭着回头看一眼,每看一眼,地面上就现出一汪水滩。那些滩,后被人 称作“望娘滩”。男孩说,娘啊娘,你莫哭,以后每年二月二,我都会回来看你。人们才知道男孩是条龙。

果然,每年二月二,那条龙都回来看亲娘。而他的娘,也会炒上一些豆,让他吃饱回天庭。他们住的那个村,从此风调雨顺,年年五谷丰登。因为龙来时,总会挟来一阵小雨,“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也成了人们相互传颂的民谚。

赵县范庄村,每年阴历“二月二”都要举行隆重的祭龙活动——“龙牌会”。

“龙牌会”的得名源于一块“龙神”牌。千百年来,范庄一带一直流传着一个“勾龙化白蛾”的传说,这个传说奠定了“龙牌会”的信仰基础,即祖先崇拜。传说龙牌上的龙神是勾龙,是范庄人的祖先。远古时期,勾龙带领部落来到范庄,这里遍地都是洪水,无法打猎,勾龙用排山倒海的本领,带领部落治水造田,培栽谷物,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颛顼闻讯,害怕勾龙的势力强大起来于己不利,追杀勾龙,勾龙不敌颛顼,又怕连累百姓,于是变成一只白蛾飘然而去……如今每年正月一过,范庄人便常看到有白蛾翩翩飞舞,认为是勾龙显圣。为了表示对勾龙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敬,范庄人在每年阴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都要搭供龙牌,祭祀勾龙。

龙牌用木制成,上面雕刻着龙的图案,写有“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龙之神位”12个大字。在范庄,保留着大小不一、不知传了多少代的多个龙牌。

“龙牌会”活动日期从阴历二月初一到初四。仪式分迎龙牌、祭龙牌和送龙牌。迎龙牌是“龙牌会”的一个重要仪式和看点。迎龙牌有一些特殊的用具: 轿、伞、扇、花、灯、旗。轿是用来抬龙牌的。四周围着黄色布幔,顶部有妇女们扎的小灯笼、小花球、花束等装饰品,四柱拴在平车上,龙牌放入后扎好红绸,盖 上轿顶,一路由青壮男子扛着。伞有一柄,类似华盖,用缀有丝绦的黄色绸子扎成两层,引领着龙牌队伍。扇有两柄,由人手持交叉而行。扇面前后分别贴有剪纸一 龙一凤,取龙凤呈祥之意。花有6对,灯有6对,莲花图样居多。迎龙牌仪式隆重热闹,队伍浩浩荡荡。从日出便开始的迎龙牌仪式到上午11点才能将龙牌请进神棚。这一天,几十个村的200多个民间花会进行沿街表演,为“龙牌会”助兴。各路花会都十分卖力地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节目有战鼓、挎鼓、扇鼓、背灯跨鼓、高跷、旱船、舞狮、跑驴、太平车、大秧歌、武术杂耍等,整个范庄村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沸腾的气氛中。

二月初二,是祭龙仪式的高潮,不仅范庄人陆续祭拜,周围几十个村庄甚至邻县一些村庄的人都前来向龙牌上香。初四下午,龙牌会即行结束,要举行“送龙牌”仪式。

“龙牌会”上,“龙棚”里供奉着“龙牌”及152幅画像,这其中有很多历史人物,包括孔子、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

“龙牌会”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其积极作用和民俗文化价值引起专家关注。近几年来,每年龙牌会都会有海内外专家、学者前来感受这一民间盛会。如今,赵县范庄龙牌会已经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月二,龙抬头”的历史渊源

说到二月二,总有人接话茬:龙抬头。二月二是华夏民族的节日,从汉代就开始了,那时二月二又称青龙节、春龙节。

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人们曾经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其中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每到二月初的黄昏,角宿一星和二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类似龙之双角,东方在五色为青,故称“青龙抬头”。虽标象惊蛰节令,其时,兴云播雨的龙,却还在睡懒觉,故此,或供飨以六畜牺牲,讨好哄之;或以木竿敲击房梁,惊而扰之;种种招术,皆为呼唤龙的醒来。滹沱人家,此举之外,还有两般的不 同,一是二月二的龙灯,作封箱的最后一耍;二在翌日早晨,人驾龙而动:那耕地的犁杖,一对扶手,若龙角高翘;雪亮的犁刃,呈龙头之形;犁尖下新土似浪涌, 搅动烟雾氤氲,叫作:二月二,通地气儿。

龙抬头的节令食品,总与龙沾边,把面条叫“龙须面”,称馄饨为“龙眼”,包子叫作“龙蛋”,瓤馅也以素油时蔬调制,个头以大为美,民谣唱道:二月二,吃龙蛋,吃了龙蛋不犯贱。吃龙蛋,意在表达自己是龙种,而非虫蚁之辈,所谓“不犯贱”,即是自尊自重,从事的诸般营生,恪守仁义诚信,珍惜各自良善的家声。

滹沱乡间的二月二,龙抬头,人抬脚。抬脚,是出门远行,不过这时的抬脚之人,多是些本事非凡的“人中龙”,是那些作大生意,谋大事业的人,专门拣选了这个“龙兴黄道”之日,迈步向黄金梦境。

龙抬头之日,也是人剃头之时,以这天理发修面为吉祥,为的是沾染些许龙气,换个说法叫作“龙剃头”,头面打理得光净齐整,人人显得意气风发,呈活虎生龙之象。

趣味民谣

二月二,龙抬头 大仓满小仓流

这是北方农人在二月二日早晨,于院内用草木灰撒成粮囤图形时念叨的一句民谚。撒成粮囤图形后,将五谷杂粮放在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二月二,照房梁 蝎子蜈蚣无处藏

在乡下,二月二早晨,刚起床的男人要点燃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会掉下来被消灭。从龙抬头的日子开始,去年深秋就销声匿迹的雷鸣便会重震寰宇了。春雷一声天地动,那些蛰伏的虫子,便会被雷声惊醒。正如民谚所说,“二月二,龙抬头,蜈蚣蝎子都露头。”为了避免毒虫的伤害,人们要举行一些含有驱虫意味的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 孩子大人要剃头

民间一直有“二月二理发去旧”的说法。这一天,为孩子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

二月二,接宝贝儿 接不来,掉眼泪儿

二月二还是一个出嫁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旧俗规定,媳妇正月里须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许回娘家。这首民谣,充分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迫切心态。

二月二,敲锅底 烧陈菜,吃陈米

“二月二,敲锅底,烧陈菜,吃陈米;二月二,敲梁头,吃香喝辣不犯愁;二月二,敲屋山,金子银子往家搬;二月二,敲砖台,蝎子不蜇光腚孩。”二月二这天早晨,乡人还要拿着烧火棍到处敲,边敲边唱上面的民谣,寄托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 天子耕地臣赶牛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宰相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据说,三皇之首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的黄帝、唐尧、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这一习俗还被发扬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举行盛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以后,“二月二”便定名为“农头节”,也就有了这首百姓很喜欢吟唱的民谣。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