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建築與自然環境的利用性(圖)

發表:2010-03-22 20: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牛毛帳篷

青藏高原為藏族人民建造房屋提供了豐富的建築材料。廣袤的青藏高原為藏族建築提供了取之不竭 用之不盡的石材和黏土,除草原牧區外,其餘大部分地區都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成為藏族建築的又一大材源。藏族建築的大宗建材主要為石材、黏土和木材三大類。

千百年來,藏族人民在修房造屋時,創造了一整套營造方式,沿襲著以下兩個取材和用材的習慣。一是依照當地建材資源狀況來確定房屋的基本結構,如果當地黏土土質好,同時取材又近,那麼常修建土木結構的建築物,所採用的施工建造方法則為牆體的夯筑法或土坯砌法。如果當地盛產石材,則修建石木建築結構的建築物, 所採用的施工建造方法則為石牆體的砌筑法。倘若當地黏土、石材、木材兼有,則根據主人的習慣和所好而定。此種現像在一些地方存在,甚至於一個村莊內同時存在,在一幢建築物中亦存在。在一幢建築物中泥、木、石三種結構兼而有之,通常稱之為混合結構建築,其基本層次為地基基礎和底層為石砌牆體,二層以上牆體為 夯筑土牆,在三層或四層夯筑土牆的一方,還專置一間或兩間木楞子(崩空)建築。

靠近森林地區的村寨,建築物則顯得過於奢華,整幢建築物除少量泥或石牆圍護 體外,其餘全部使用木材,將建築物建造成一種特色鮮明的木楞子(崩空)結構建築。在木材和石材均十分缺乏的地區,例如在阿里扎達一帶的古格古城遺址、多香 城堡、卡爾普遺址、達巴遺址等,都是依照當地土林而建造的穴居土窯建築;二是對就地所取之材使用的直接性。凡砌筑用的石塊和夯筑用的泥土則是邊採邊用,僅僅是用以覆蓋屋面和抹牆用的泥土,需要泥篩篩選出夾雜在泥土中的小石子而已,充分保持了材料的天然性特點。

由於石塊和泥土經久耐用,所以,藏族在建房過程中,有拆舊翻新的習慣,除腐朽或蟲蝕的木材不能再用以外,其餘泥、石材料可再次或多次使用。藏族建築一旦修好,若無大的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害或施工中出現 的質量事故、人為的破壞,其使用壽命是相當長的。


古格古城遺址

在青藏高原上還有很多天然牧場,以牧為生,以牧為業是當地牧民的主要生產生活方式,牧民們 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一來在草原上缺乏建材,若取土採石會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二來是「居無常處」。所以,建造(創作)了既便於拆卸,又便於安裝;既 輕便,又實用的帳篷作為他們的居所,這種帳篷的主要材料來自於他們放養的青藏高原特殊畜種——氂牛。用氂牛的毛織成的毛褐子,然後縫製而成。這種牛毛帳篷 與我國乃至其他一些國家牧區的帳篷,在功能上是一致的,但結構(用材的材質)、色彩、形狀上都有顯著的區別,從而成為藏族民居建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 為青藏高原上的一大建築景觀,同時也充分體現出就地取材的特點。

来源:中國園林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