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子的奧秘

圍棋來自天上

作者:溫月 發表:2010-04-05 15: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圍棋不僅是仙人養性樂道之具,還可以運用在軍事上。唐太宗有首詩說,下棋如同治兵一樣,在兩軍對恃中,各路兵馬都有被圍困的危機,如何突破重圍,在「劫」外求生?講究謀略布局……

旅日棋士張栩(左)2月26日一償宿願,以1目半險勝日本棋聖山下敬吾(右),成功拿下日本圍棋7大頭銜中最大的「棋聖」頭銜。宋碧龍攝影

繼今年初臺灣旅日女棋士謝依旻在日本贏得女流名人、女流本因坊和女流棋聖三冠王之後,旅日臺灣棋士張栩也問鼎棋聖。源自中國古老技藝的「手談」智慧,在數千年之後的今日,桂冠又再回到臺灣的炎黃子孫手中。然而,你可瞭解老祖宗所傳下來的圍棋文化?

堯帝的教子秘方

相傳圍棋起源於堯帝,據宋代羅泌《路史後記》記載,堯娶妻富宜氏,生下兒子丹朱,並不聰明。古代的聰明,不只是智商高,還包括一個人的悟性。丹朱好與人爭鬥,想贏、想得,不能退讓。現代這樣的孩子可不少。

堯帝為丹朱擔心不已,因而前往拜見仙人蒲伊,請問教子良方。到了汾水之濱,看見二位仙人對坐蒼檜下,劃沙為道,以黑白小石子行列如陣圖。於是堯帝上前施禮,請求教子之術。

一仙人對堯帝說:「丹朱善爭而愚,當投其所好,以閑其情。」指著沙道上的石子說:「此謂弈枰,亦名圍棋,局方而靜,棋圓而動,以法天地,自立此戲,世無解者。」

原來仙人們也是因材施教。中國自古講究陰陽生剋,對於好動者不是制之以靜,而是順之以動,但卻在靜中而動。玩者樂其動,教者見其靜。在「世無解者」的遊戲中、在爭動中歷練,在圍棋的「法天地」之道,體悟天地之理,增強他的悟性。於是,「堯造圍棋,以教丹朱」。

究竟圍棋是不是真能起到修身養性的作用?英國《自然》雜誌網站發表的一篇文章說,下圍棋可以促進人類較少使用的右腦發展,訓練注意力、發揮想像力、加強記憶。常下圍棋似乎可以促進腦部全面性資訊的統籌和處理能力。圍棋之所以能起到如此效用,或許與它來自天上有關。

仙人也愛下圍棋

南朝梁任昉的《述異記》中記載,晉朝時有位名叫王質的樵夫,有一次進入石室山伐木時,看見幾位童子一邊下棋一邊唱歌。王質覺得很特別,就忘情地走近觀棋。這時,其中一位童子遞給他一顆類似棗核的果子,王質含在嘴裡便不覺得飢渴。過了不久,童子告訴他該回家了,王質起身,卻發現自己伐木用的斧頭,斧柄已朽爛。當他回到家之後,已經是許多年過去,人事全非,沒有一位當年所認識的親人了。此後,圍棋便別稱「爛柯」。

《梨軒曼衍》云:「圍棋初非人間之事:始出於巴邛之橘,周穆王之墓;繼出於石室,又見於商山,乃仙家養性樂道之具。」

為什麼仙人也好此道?圍棋有許多地方與古代曆法相吻合,也就是符合古代的宇宙觀。圍棋盤面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八個方位星、周邊七十二個交叉點,據說與《洛書》的三百六十週天、八卦、七十二候相應。

曆法中,一年三百六十天,共有廿四節氣,每一節氣又有三候,所以一年有七十二候。比如說2月春分:初候,玄鳥至;燕來也。二候,雷乃發聲;雷者陽之聲,陽在陰內不得出,故奮激而為雷。三候,始電;電者陽之光,陽氣微則光不見,陽盛欲達而抑於陰。其光乃發,故雲始電。說明春分後15日的自然現象。

所以圍棋不只是遊戲,內含天地宇宙的變化之道,因此連仙人也好此道。近代圍棋泰斗吳清源也認為圍棋本不是勝負之爭的遊戲,而是占卜天象易理的工具。

唐太宗用棋如兵

圍棋不僅是仙人養性樂道之具,還可以運用在軍事上。唐太宗李世民有首談到圍棋的詩:「治兵期制勝,裂地不要勛。半死圍中斷,全生節外分。雁行非假翼,陣氣本無雲。玩此孫吳意,怡神靜俗氛。」

這首詩說明下棋如同治兵一樣,在兩軍對恃中,各路兵馬都有被圍困的危機,如何突破重圍,在「劫」外求生?短兵相接,仰賴的不只是貼身肉搏,更要有軍法陣勢,講究謀略布局;雖然沒有刀矢車炮,也不會真正如戰場一般的殺氣如雲,但從中依然可以體會孫子、吳起的兵家之意。

圍棋如何能通達於天地之理,或許尚有待賢達者揭露一二。可是圍棋有助于思考鍛練,卻是時人普遍的共識。2009年11月美國總統歐巴馬訪中時,隨身攜往中國的禮物之一,便是一副產於美國夏威夷的圍棋。

有人以為「圍棋是一種智力遊戲,盤下稱兄道弟,盤上波濤洶湧、暗藏玄機。」或許世事如棋般詭譎,你得下一盤才知道個中翹楚。

《看》雜誌訂閱網站http://www.watchinese.com

来源:看雜誌59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