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是歷史文化名城,唐代南詔國和宋代大理國均建都於此。南詔國在洱海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別建立了兩座關隘。中國青年報記者在大理採訪時發現,正在擴建的公路,使唐代古城牆面目全非,僅剩的幾段也危在旦夕。
明明可以繞開,偏要穿牆而過,質疑聲響成一片,古城牆已拆大半——這樣的情形,令人震驚。五千年古國,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遺產,這是我們的福氣。然而因為不知道珍惜,有許多祖宗遺產已經黯然湮滅,每想及已經只能在史籍墨跡間尋覓的遺址古蹟,又是怎樣的讓人痛心和悲哀。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而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們是否該問,一個沒有歷史文化傳承的民族是淺薄的,而一個有了歷史文化傳承而不知珍重的民族又是如何?
歷史遺址、文物古蹟,是歷史的延續和文化的傳承,它們的價值,不是靠物質發展就能替代的。讓歷史遺址、文物古蹟的歷史文化價值得到保護和延續,就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然而尤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些年在一些地方,一面是真正的古蹟在麻木不仁的漠視中轟然倒地化為廢墟,一面卻又是大興土木在堆砌不倫不類的「人造古蹟」。而更讓人激憤的是,這種本末倒置的蠢舉竟然還自詡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教訓已是太多太多,然而縱然是太多太多的教訓也喚不醒麻木不仁的腦袋,悲劇依然在此起彼伏地上演。歷史遺址、文物古蹟,其美其壯是無法窮盡的,也是無與倫比的,它的歷史文化價值更是無法估量的。歷史遺存的被抹去,是萬劫不復的毀滅。正因如此,殘存的才愈顯珍貴。而當敗家子的眼睛對已經不多的遺址古蹟依然不屑一顧的時候,又還有多少祖宗遺產可以揮霍?又有哪隻手來制止這種揮霍呢?
自然,在大理唐代古城牆的淪陷中,大理的百姓也曾一次次奔走呼籲,然而令人黯然的是,百姓一次次說「不」,都是人微言輕。這些年來,在相當一些地方都有這樣一種現象:如果一屆官員對古建文物多珍愛之心,那麼在此期間,當地的祖宗遺產就能得到較好保護。但如果班子換屆,走馬上任的新官對祖宗遺產不以為然,那麼局面馬上就會逆轉。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因官而異」,那麼對祖宗遺產的保護又怎能始終如一?
来源:中國經濟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