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遼上京博物館發現48顆佛舍利(圖)

發表:2010-06-15 21: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遼上京博物館於「文化遺產日」當天向社會披露,近日在進行館藏珍貴文物數據採集拍攝文物時,在當年出土於遼上京遺址北塔天宮的琉璃瓶內發現48 顆罕見佛舍利子。

據館長王未想介紹,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琉璃瓶於1990年搶救維修遼上京北塔遺址時在天宮內發現,因琉璃瓶壁用金粉裝飾,雖有脫落,但並不透明,無法看到瓶內盛物。時任博物館館長金永田在現場曾開啟瓶蓋,見舍利子後即封蓋珍藏密封保存至今。

「華麗的琉璃瓶細頸、鼓腹、平底,瓶高9cm、口徑3.3cm、底徑3cm,瓶蓋為木雕荷葉托一精刻蓮蕾;出土前放置在一盡顯雕飾之精美的木塔內。」王未想說。

「當年隨琉璃瓶出土的文物還有佛教故事帛畫三幅、小木塔三件、鎏金經筒、銅淨水瓶以及盛有中藥和香料的白釉碗碟等共16件。」講解員王麗華補充說。

遼代契丹人崇信佛教,經考古發掘發現在當時遼上京周圍的佛教寺院遺址有30餘處。出土佛舍利子的五檐六角磚塔當地人現稱北塔,坐落在遼上京遺址北面寶積寺遺址內,建造時間應為遼代早期。

《遼史.地理志》載遼太祖神冊三年建立皇都,「天顯十三年更名上京,府曰臨潢」。研究遼史多年的遼上京博物館老館員王清煜介紹,寶積寺遺址內的北塔當時屬遼臨潢府所轄,經諸多遼史專家研究認定此塔應為《大藏經》中所載之「臨潢塔」。

王清煜說,《大藏經》中所載藏有佛祖真身舍利的塔中有遼州臨潢塔。與臨潢府一樣,臨潢塔因其臨近潢水(西拉沐淪河)而定名,如果現在的北塔即為當時的臨潢塔,那麼此塔出土的佛舍利子應為佛祖真身舍利。

王未想認為,此次內蒙古自治區進行館藏珍貴文物數據採集拍攝文物活動,巴林左旗遼上京博物館在20年前出土的琉璃瓶中發現包括骨、血、肉、發等48顆佛舍利子是史學界和佛教界的重大發現,這對我國唐、遼、宋代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文化、宗教研究具有深遠意義。

「目前雖然存在巴林左旗寶積寺遺址北塔地宮中仍會有文物和佛教重器重大發現的可能,但我們沒有進一步發掘的計畫。」王未想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