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溫新移民看病為什麼這樣難?

發表:2010-08-05 05:5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人活一世,誰都難免身體有病痛,尋醫問藥就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項要務。然而許多華人移民都有這樣的經歷,出國之前對加拿大的公營醫療制度和福利心懷艷羨,真正定居下來後,才發現加國的醫療體系與想像中的情行相差甚遠,存在諸多不方便之處。在大溫,華人尤其是新移民看病求醫,面臨著找家庭醫生難、約診難以及急難病症被延誤診療等等諸多問題。

大溫華人找家庭醫生難

加拿大醫護人員短缺是眾所周知且長期存在的事實,卑詩省亦是如此,大溫各市也不例外。在華人社區中,這個問題尤其突出。本來從總體上說,與西人醫生相比,大溫的華裔家庭醫生人數就相對少,而由於語言溝通、文化背景等因素,華人移民都傾向於選擇能說國語或粵語的華裔醫生作為自己的家庭醫生。近年來愈來愈多新移民的湧入,加劇了華人尋醫看病「僧多粥少」的供不應求狀況。找家庭醫生難、看病難成為許多人的心結。

李女士移民來到溫哥華已經幾年了,除了偶爾的傷風感冒外,一直身體健康。沒有急切的求醫需要,找家庭醫生的事也就擱置下來。近期身邊一些朋友相繼傳出身體不適的消息,令李女士驚覺自己亦不能掉以輕心,於是希望也聯繫個家庭醫生,好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做個全面檢查,同時亦留備不時之需。也就是這時,她才深切感受到了在大溫,要找個華人家庭醫生接納自己為病人,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她先是找朋友、同事要來他們各自的家庭醫生的診所號碼,一通電話打過去,全都說不再接受新病人了。李女士索性拿起中文黃頁挨個地打,一天下來,毫無斬獲。感到事態嚴重的她,靠朋友托朋友七轉八拐地找到一個以前曾在家庭醫生診所做過工的人,電話打過去說是以前的工友介紹來的,電話那頭盤問了好多諸如介紹人姓名、電話、住址甚至生日是何時這樣的電話,結果才鬆口說可以幫忙找個醫生在一個月後約見,而且這個約見並不是就是去看病,而只是醫生跟你見上一面,瞭解一下你的情況,然後醫生再自行決定是否願意收你做其病人。李女士對此錯愕不已,她現在心裏七上八下,不知道醫生根據什麼決定收不收自己做病人,「我要是說自己百病纏身,醫生會不會覺得我這樣的病人太麻煩;我要是說自己身體健康,醫生會不會又覺得我去看病次數不會多,他賺不了什麼錢?」李女士自我解嘲地說,自己本來身體好好的,現在卻為了求個家庭醫生收自己做病人弄得神經兮兮的。

家庭醫生約診難

生活在大溫的許多人都知道,其實,就算你找到了家庭醫生,真要有個急症難病,在自己最不舒服、最需要接受診療之時,家庭醫生診所卻常常告訴你說,你要看的醫生在最近幾天內的診病時間都已排滿了,你想看病,至少得排到一週甚至十幾天後。要是你需要通過家庭醫生轉介看專科醫生,那個排期更是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年半載。

住在溫東的班先生就有這樣的經歷。他從中國廣州移民過來已經十多年了,早就有固定的家庭醫生。去年,他發現自己間斷性便血,而且腹部悶脹隱痛,於是他就去看家庭醫生,被告知有可能是結腸長東西,需要約專科醫生另行檢查。班先生左等右等,半年多過去了還沒看成專科醫生。「整天被自己身體裡在長東西的陰影籠罩著,心裏很難受」,李先生擔心時間久了病態發展,在家人的催促下,決定回國自費檢查和治療。回到廣州,他馬上去省人民醫院挂了個專家門診,然後就被安排住院,10天左右的時間就接受了手術,結果是結腸息肉,病理檢查未發現癌變。李先生心情一下子輕鬆下來,連稱這錢花得值得,而且逢人必提,勸諭別人若是身體有什麼大的狀況,一定不要在這邊乾耗著,以免貽誤最佳診療時機。

診療拖沓危害大

一個名為 「花開的聲音」 的網民博客中記述了他知道的一個故事,故事中的「我」有一個傷感而無奈的經歷:

2004年10月,「我」丈夫到家庭醫生那兒驗血,查出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醫生對此沒有任何反應;2005年1月,「我」丈夫因咳嗽到家庭醫生處看病。醫生讓他做了一系列的血液化驗。化驗後,醫生告訴「我」丈夫他的肝可能有問題,需做進一步檢查。於是讓「我」丈夫做了B超檢查。做完B超後,「我」丈夫就一直沒接到醫生的電話,因此便認為是檢查結果顯示沒問題,就把這事放一邊了;4月份,「我」丈夫因咳嗽還是沒好,再次去看家庭醫生。家庭醫生一看他上次的檢查報告(他這時候才看?!),立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再次讓「我」丈夫去驗血和做B超。結果B超顯示其肝內腫瘤已有 10 CM大,家庭醫生馬上把「我」丈夫轉給一位消化道的專科醫生。專科醫生給「我」丈夫做了CT和其它檢查後,確診為肝癌,屬晚期!!消化道專家把「我」丈夫轉給外科手術醫生,醫生決定給「我」丈夫做肝切除手術。

排隊等手術,一直等到5月14日。手術後,活體檢查發現有肝內轉移。5月27 日,手術醫生說要把「我」丈夫轉到BC癌症中心的專家那兒治療,讓我們等癌症中心的約見通知。我們等啊等,不停地打電話催問,甚至親自到癌症中心催問。在沒有任何治療的度日如年的情況下,等到7月8日才見到專家。專家要再次給「我」丈夫做驗血和CT後才確定治療方案。在我們親自上門催促下,CT排到7月 22日做。等7月28日再見到專家時,得知肝內轉移的癌細胞已長成數個小腫瘤!!專家說要進行介入治療,但因為他要休假,估計治療要安排在8月底,9月初!拖…拖…拖!!!

我們在焦急如焚的心情中看到的都是無處不在的拖延,但病情不等人啊!無奈之下,我們只好棄加拿大而轉求中國的醫院。中國的醫生看完「我」丈夫的報告後,在感慨加拿大醫生的無知與治療不力之餘,認為只有做肝移植才可以給「我」丈夫一個生存的機會。

8 月7日,「我」丈夫到達上海。 8月9日,「我」丈夫住院檢查。 8月25日「我」丈夫做了肝移植手術。目前,「我」丈夫還在努力防排異/防復發/防轉移,這種努力要陪伴他一生!

「1998年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第一次踏上溫哥華的土地,立刻從心裏愛上了這個乾淨美麗的城市,也愛上了加拿大尊重人、愛護人的友好社會氣氛,在友人面前總是對加拿大讚美不已。可現在,面對著病床上被加拿大醫療體系拖到生死邊緣的丈夫,我陡然失去了在加拿大生活的所有興趣和信心。」這樣的話語,誰聽了會不為所動呢?

相關鏈接:加拿大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
  
加拿大的醫生基本上分為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兩種。
  
家庭醫生其實是自己開設診療所的醫生,他們都是經過專業資格認證的醫學博士。在加拿大,家庭醫生約佔全部醫生的百分之六十。絕大部分的家庭醫生都是獨立開業或與其他的家庭醫生一起開業,不受雇於政府,因此有很大的自由度。家庭醫生的診所一般開設在居住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或是人口流量大的地方,如大的商場或超市附近。
  
一般說來,每個家庭都要指定一個家庭醫生,大部分的病症都是由家庭醫生診治,病人還可與家庭醫生討論生育計畫、飲食營養和心理方面的問題,所以家庭醫生也是全科醫生,在加拿大規定每個家庭醫生看的病人家庭數量是有限的,以保證其提供的服務質量。
  
專科醫生大多受雇於政府部門,為病人提供專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如心臟病、血液疾病等。通常情況下,家庭醫生根據病人的病情決定由自己治療還是轉介到專科醫生,實際上大多專科醫生只診治由家庭醫生介紹來的病人。
  
通常情況下,家庭醫生同家庭都會形成一種比較親密的關係,也可以說是長期的朋友。家庭成員幾乎所有的病症都是由家庭醫生來診治,所以尋找一個適合的家庭醫生是非常重要的。在溫哥華有精通漢語和粵語的華裔醫生,溝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家庭醫生,最佳的途徑就是請教朋友、鄰居或社區內的其他人,他們的就醫經驗可以幫助您找到滿意的醫生。您也可以向新移民安頓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查詢,或許也會找到一個會說漢語的家庭醫生。另外,當地的醫療管理機構和醫院都會存有一份家庭醫生的名單,列出可以接受新病人的醫生的名字和資料,在這些資料裡,您可以很容易找到一個離您居住地較近的家庭醫生。一旦找到合適的家庭醫生以後,您應該到該醫生所在的診所索要一張醫生的值日表,以便確定就診的時間,很多診所會在月底和月初的時候,將醫生的值日表放在接待處供病人拿取。

来源:環球華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