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過度開發」遭質疑 原住居民大量外遷(圖)

發表:2010-09-21 04: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隨著「中國丹霞」和登封「天地之中」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我國的世界遺產項目已達40個。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申遺成功後,公眾和媒體更多地將焦點聚集在了文化遺產開發與保護的關係上。

麗江古城在成功申遺後的10餘年間,有過困惑,受過質疑。這座已有800餘年歷史的古城的管理者在保護與利用間艱難地、小心翼翼地尋求著平衡。

9月中旬,離中秋和國慶假期還有些日子,但跟在各色導遊旗後的人潮還是讓麗江古城有些透不過氣。

地處雲南西北部的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迄今已有800餘年歷史,展現著漢、納西、藏、白等各民族和諧相處的生動景觀和多元文化形態。1997年12月,麗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填補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無歷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在此後的10餘年間,麗江古城「用保護世界遺產帶動旅遊業,以旅遊發展反哺遺產保護的實踐經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是為困惑的中國乃至世界城市類型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共同難題探索出了全新的路子和經驗。

然而,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也造成麗江原住居民大量外遷、傳統民族文化遭受衝擊、生態環境正在發生改變,「過度開發」、「太過商業化」的質疑也不絕於耳。盛名之下的麗江古城在保護與利用間艱難地、小心翼翼地尋求著平衡。

半數原住居民已離開

留住人才能留住魂


67歲的納西族老人李石生至今仍固執地居住在麗江古城裡。有人說她「憨」,不懂得將老院子出租生錢。老人說,「街上是擁擠嘈雜了,但在自家院子裡,還是舒適的。」

在麗江,像李石生老人一樣堅守在自家院子的並不多,半數人選擇了離開。 65歲的和國棟老人打小就住在古城內百歲坊一帶,2007年,他決定搬出古城,將老房子租給瀋陽來的商人開客棧。「半夜睡了一覺,還能聽到遊客在說說笑 笑。周圍裝修房子的太多,太吵,住不成。」

據統計,目前古城內(含束河和白沙)依然居住著原住居民6200多戶、2.5萬多人,而最多的時候原住居民有5萬多人。

隨著原住居民紛紛外遷,以及外地客商和遊客的大量湧入,原本就非常脆弱的當地傳統民族文化和特有的生活習俗受到強烈衝擊。

為此,麗江市出臺規定,原住居民在古城內居住的,每人每月可領取15元生活補貼。同時,通過採取對住房困難的居民戶優先安排公房及廉價租屋,安排古城 下崗失業、社會困難人員到服務性崗位等便民惠民措施,使原住居民自覺承擔起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街道辦、社區也經常組織古城居民在四方街上表演民族 打跳等傳統歌舞,邀請外來經營者和遊客參與其中。

2002年以來,麗江投入近千萬元資金,加強對東巴文化、納西古樂、民間工藝、傳統服飾、節慶習俗的收集、整理、保護、傳承;採取專項資金扶持辦法, 修復名人故居院落,恢復古城茶馬古道馬幫景觀,以及用河水沖洗街道、放河燈等傳統民俗活動;組建麗江古城民族文化旅遊發展分公司,實施「走進納西人家」等 民族文化展示項目,在古城內選擇10個特色民居院落設置東巴紙製作、民族生活器具打造等民間手工藝作坊;專門組織專家編寫納西母語培訓教材,請來老師定期 對外來經營者進行納西文化培訓。

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局長和仕勇介紹說,從2008年起,麗江逐步收回古城內所有政府直管公房鋪面的使用權和經營權,集中用於麗江古城傳統民族文化的保 護工作。在公房招租過程中,凡經營項目是與傳統民族文化相關的,包括賣麗江粑粑等傳統小吃,房租可以優惠30%;如果是殘疾人等特困群體承租,可以優惠 50%。租用私人鋪面從事與傳統民族文化相關的經營,政府同樣給予補貼。

民居、水系、道路是個整體

留住形才能留住神


五一街文治巷97號是一間名叫花間堂的客棧。清幽的小院裡芳草萋萋,茶香陣陣。「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築式樣,磚木結構的「走馬轉角樓」,古樸靈動的彫花門窗,透出濃郁的傳統納西民居風格。

然而,就是這間被列為重點保護民居的院落在去年初還是另一番模樣:老式木門窗鑲上了鋁合金,小樓轉角處長出了鋼筋混凝土,緊挨河道的木柱朽爛嚴重……

和仕勇也不迴避質疑。他介紹說,為淡化古城內局部區域過濃的商業氣息,麗江對古城商業經營行為實行了准入制度,明確規定在古城核心範圍內不再批辦新的 商業店舖,對現有的數量和規模逐步壓縮,取締了古城內經營的音像、珠寶玉器、歌舞廳、網吧、現代服裝等與古城風貌不一致的項目,加強了對民族特色店舖的保 護力度。

自2001年起,麗江對遊客開徵古城維護費,目前已累計徵收8億多元,這些資金全部投入到了古城的保護管理中。從申遺至今,麗江投入到古城環境整治及 一系列保護性建設工程項目上的資金已達14億多元。近年來,麗江又提出「像抓旅遊那樣抓新型工業化」,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和清潔能源,以期逐步減少經濟社會 發展對旅遊業的過度依賴。

「對世界遺產,首要任務肯定是保護。」和仕勇說,「但城市類型的文化遺產屬於活態文化,既不能保護得太死,也不能太鬆,需要在保護與利用間尋求平衡。 麗江古城從來不做商業廣告,我也勸大家不要來麗江,遊客少來一次,對遺產地就是一種保護。但遊客要來,我又不能拒絕。這是個矛盾。」

去年5月,天津商人張蓓從7戶人家手中租下這個院落,參照歷史照片,花了10個月時間,耗資300多萬元進行原模原樣地修繕。「6扇屏風都是原物;腳 下踩的鵝卵石和花磚也是以前院子裡的實物,連拼起來的圖案都跟當年一樣;鋁合金和混凝土建築都拆掉了;壞掉的柱子換了新的,還在向外1米多的地方重新做了 防水——但整個院落布局沒有變。」張蓓說。

自啟動世界遺產申報至今,麗江按照「修舊如舊」的要求,對影響古城整體風貌的不協調建築陸續進行了拆除、整改,重新恢復了大批傳統建築和園林的歷史原 貌。如麗江軍分區整體遷移後,原址恢復重建了歷史上馬幫文化的典型代表「馬家大院」;搬遷武警麗江支隊和麗江市醫院後,建起了流官文化園區。麗江古城保護 管理局保護建設科工作人員和澤全介紹,僅2009年,他們審批的傳統民居修繕改造就達300多戶。

和仕勇介紹說,麗江制訂了《民居修繕手冊》,對樓高、瓦片樣式、地板圖案等都做了詳細規定。施工隊伍進入古城內施工,需要培訓和備案。一旦出現侵佔水 系和道路、加高樓房、使用現代建築材料裝飾房屋、見縫插針新建房屋等破壞古城風貌、格局的行為,將受到一次違反、終身不得再進入古城施工的處罰,房主的修 繕保證金也將一併沒收。

在麗江古城保護者眼中,古城是包含民居、水系、道路、橋樑及周邊環境等眾多因素的整體。從2003年起,當地政府斥資3億多元,實施古城區環境整治工 程,在以四方街為核心的2.4平方公里範圍內進行排污管網建設,修復和改造五花石路面,建設免費星級廁所,實施電視線、電力線入地工程等。在束河古鎮,還 採取了一系列留住田園風光的措施。

嘗試減低對旅遊業的依賴

活態文化保護仍是個難題


在麗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前的1995年,麗江遊客接待量和旅遊綜合收入分別為84.5萬人次和3.26億元,到2009年,這兩個數字增加 到758.1萬人次和88.66億元,分別增長了8.97倍和27.2倍。據雲南省科協、省文化廳所做的相關課題研究顯示,麗江古城品牌對麗江社會、經濟 的貢獻率已達到63%。

四方街居民習建寧對此感受頗深。「1992年,我開始經營客棧的時候,每個床位每晚只能賣到2塊5毛錢,一年下來也就幾百塊錢收入。現在,一個標間均價都在八九十塊,一年純收入在10萬元左右。」

旅遊業的興盛帶來了如織的遊人和林立的店舖,也引來外界對於麗江古城「過度開發」、「太過商業化」的強烈質疑。

說起古城商業氣息過濃的問題,麗江人很矛盾。「人來得多了,物價高了,水不如以前清了,玉龍雪山的雪也化得多了。」李石生老人說,「但我們群眾擔心旅 游往下滑。過去麗江窮,靠著旅遊業,大家的生活才好起來。其實,麗江本來就是茶馬古道上的商貿重鎮,是一個由商而起、因商而興、經商而盛的城市,現在的商業還沒有達到歷史上鼎盛時的規模。」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