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漢字的文化內涵

發表:2010-11-26 05:5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華漢字是神傳文字,不僅具有獨特的形態美,其表意特徵更使其具有極其深遠的內涵和意蘊,在發展過程中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反映出古人的正統信仰、道德至上、天人合一思想等多種信息,是我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

一個方塊字,就是一方天地,古人云:「聖人立像以盡意」,漢字的形象呈現著宇宙乾坤的萬象紛呈、蘊含著造化的神秀靈氣,其內涵體現出追求「形而上」的道之精神,透露出深深的人文關懷。

漢字講究一字傳神,如「江」字、「河」字,令人彷彿目睹水流,耳聞汩汩的水聲。如「德」、「理」、「法」、「和」、「道」等這些字,其實早就不是一個單純的字義了,經過歷史積澱,它們所代表和涵蓋的往往都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很廣的意蘊和很深的思想。

特別是同一個漢字,在不同的時空和不同的語境中,常常會產生不同的含義;更有一些漢字,即使在同一時空和同一語境中,也會兼具多種含義。走進漢字,探索其文化奧秘,會受到哲理的啟迪。以下舉些例子。

「道」

「道」,從辵(辶),從首,辵謂長行,首謂面之所向,行之所達。長行於面之所向與行之所達之途,此途即道。其含義有道路、道理、道德、天道等。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道是宇宙的本源和規律,是儒釋道等各家學說、學派的總歸宿和最高境界,傳統信仰認為天地萬物皆由道而生,又回歸於道,其宗旨均是按照宇宙規律去做,即人道必須符合天道,人心合天心,才能達到「天人合一」。

如老子對道的感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中庸》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由「辵」與「首」相結合,意含要頭腦清醒、理智,時時不可偏離正道。因為「正道」是順乎天理、天地自然規律的,而邪道會引人走入黑暗的歧途和不歸路。天地萬物無不各循其道,如一年四季的流轉,星球各依其軌道而運行,不能有絲毫的偏離。道之義理告訴人們如何在天人合一的狀態中,徹悟真理,步入到大道的境界之中。

「德」

「德」,左邊從「彳」,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表示行動之意。右邊從「十目一心」,可以理解為目正、心正,一心一意遵道而行,又提示人們,凡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皆在「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警示中,隨時警策自己守住心性。「道」與「德」兩字是緊密相連的,這就是「行道有得德)」,或者說德乃「遵從天道,在心為德,施之為行」。

「德」字的本義是「道德」或「品行」,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涵蓋了誠信、仁義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範疇。古人常把「德」和「天」聯繫在一起,認為有德便能得到上天的垂顧,「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尚書》)。如周人製作禮樂,隆禮重儀,確立了以「德」為先的價值原則,敬天、保民、明德、慎罰是周人的基本的精神信仰。

古之聖賢皆重德,認為德是上天賦予人的美好本性,做人要保持善性並不斷升華道德境界,才能達到事天、敬天。如《禮記》制定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道德綱領。社會的安定和諧,國家之興盛亦莫不賴此「道德」來維繫。

「福」

「福」,左邊從「示」,「示」是祭壇的像形文字,多與祭祀、神明、祈禱有關,古代的人接近祭壇,是要得到上帝的引領和神性的啟示,後來這個像形字的意思引申為「啟示」,當用作部首時,代表上帝或神明。右邊的「逼」字旁,可以理解為每個人都有神所賜的一口田(良心田),找回那心靈的一方淨土,福即至。

「福」本義作「佑」解,表示尊奉上天垂相,尊道貴德天道佑護才能有福,才能逢凶化吉,無所不順。如《左傳》上說:「福,佑也」;《說文》中說:「福,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之謂備」。人人都希望平安幸福,未來美好,沒有人願意凶危多難,但唯有通曉「福」之真諦,懂得培「福」之因,才能積福、造福,迨至福至心靈。

福與德緊密相關,古人稱「德曰福」,明瞭「好德」為一切好運和福份的根本,行善積德,讓自己的存心和言行舉止都能合乎天理,唯有如此,才會百福具臻,千祥雲集,正如古語所云:「君子萬年,福祿宜之」、「至誠合天,福之將至」。

「命」

「命」,從口、令。令,乃發號之意,有發令權者,以口指揮人為命,故命之本義作「使」解(《說文》),乃使人依發令者之表示而行之意。

命是一種具有傳承功能的載體,其義為「道曰命」,如《易書》說:「大亨以正,天之命也」;自然歸趨曰命,人力不能左右之者曰命,亦曰命運,如古語云:「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君父對臣子之所示曰命,如《孝經》說:「子從父之命」;生活之機能曰命,即生命;使,派,如使命。

古人認為人與萬物都是帶著「使命」而來世間,孔子提出君子要「知天命」。「知天命」,即領悟自己負有使命,必須設法去完成。這種使命的來源是天,所以稱為天命。傳統文化中的天命觀,明確了在宇宙決定論的價值觀念中,作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即認識到「命由天作」的必然性,與「福自己造」的可能性,包括不斷修身以達到至善,敢於擔當維護道義的大任等。君子尊重客觀規律,明辨是非,對未來發展有理性的判斷和預測,知命者不立於牆岩之下,並喚醒他人從善以避免災難的發生。明確教育的作用是教人「知天命」,順應天命,做自主未來命運的明智之人。

「覺」

「覺」,從見,學省聲,本意作「寤」解(《說文》),乃「寤」而有覺,指醒而張目得識解事物而言,故從見;覺悟、覺醒,指由迷惑而明白,故覺從學聲。其義有:覺者,道德高尚、不惑於世事之人曰覺,如古之聖賢被人們稱為先知先覺;佛曰覺,佛經中有「佛者名覺,既自覺悟,復能覺他」;悟出道理,知曉,如「覺今是而昨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啟發,使人覺悟,如「予將以此道覺此民也」(《孟子.萬章》)。

「覺」有多種意思,人生到底要覺什麼?古代聖哲早就告訴人們:要覺天理、地理、人理、物理,對世間種種現象透徹瞭解,不為迷惑,開啟真智,明瞭宇宙真相。

覺天理,要遵循宇宙規律,追求大道;覺地理,要像大地那樣具有寬廣的胸懷,厚德載物;覺人理,天地人,並列為「三才」,是說人要修德向善,以達天人合一;覺物理,是要人類「泛愛眾」,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中,覺者不迷、不惑,證悟真理,並啟悟他人一同向道。

「清」

「清」,從水,青聲,本義作「朗」解(《說文》),乃指水或其它液體、氣體純淨透明之狀而言,故從水。又以青為天無雲時,所現深藍之色,因有明潔之意,水明潔即清,故清從青聲。

其義有:品性純潔之稱,如古語云︰「清心而寡慾」,指保持心地清淨;水曰清,如李白寫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澄清,如朱熹寫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清正、清廉,如「夙夜惟寅,直哉惟清」(《書.舜典》);正本清源,如陳子昂寫的:「夫欲正其末者,必先端其本;清其流者,必先潔其源;自然之符也」,指從根本從源頭上清理,方可激濁揚清。

凡「清」之境界,或得天然之趣,或有高潔之風。清淨之心,來自不染世間名利,不著人間紛紜,看透富貴如雲煙,修養崇高。老子云:「清靜為天下正」、《淮南子》道:「清靜者,德之至也」。古人講清靜無為,乃有所為有所不為,有為在克己修身,改過遷善,志在大道,修齊治平;不為在名利物慾,自甘墮落。因此人生在世,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明確人生的方向、目標和意義。

每個漢字,都會在人們面前呈現出一幅生動形象的人文景觀。如「信」字,人言為信,指人的言論和行為應當誠實、不欺詐,「信念」、「信仰」也都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說」字,言要兌現才能說話;心居於中,是「忠」;心真、守德是「慎」;心裏有鬼,是「愧」;「債」字由人和責兩部分構成,表明欠債必還是人的責任;「悔」字,乃心中自恨言行有失之意,每每鬱鬱在心,然而古人教誨人們「徒悔,無益也」、「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把握好現在和未來,才能真正做到人生無悔。

漢字的智慧,將人的心靈世界演繹的淋漓盡致。傳統漢字文化演繹著歷代人們敬天信神,修身求道,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淨化著人們的心靈,使「向道」、「向善」理念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美德得以彰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