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七大國——資本主義vs.社會主義

發表:2011-05-27 02: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七大工業國中,目前除美國、日本是左翼執政外,其他五大國(英、法、德、意、加)都是右翼保守派執政。保守派的經濟理念是減稅、控制政府開支、限制福利,而不是左派熱衷的更多國家干預、高稅收、高福利的社會主義道路。所以,目前形成這樣一種景觀:七大國中的多數國家致力強化資本主義,而曾是資本主義大本營的美國卻(在左翼歐巴馬政府領導下)大步邁向社會主義。

全球競爭,法國不再穿拖鞋

七大國的政治變化,最早發生在法國。法國多年以來都是個相當左傾的國家,在九十年代希拉克總統掌權時,更熱衷擴大福利、增稅,傾向社會主義,甚至每週工時縮至35小時,導致法國企業家抱怨說,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賽跑中,法國穿了拖鞋,我們沒個贏。因為僅是工時,法國就比其他工業國家每週少五小時產值,更不要說法國人全年有長達七個星期的付薪假期,更阻礙法國的全球競爭力。法國人曾以浪漫著稱,現在又加上了懶散。羊毛出在羊身上,法國人自己成為犧牲品——高失業率,高物價,經濟陷入困境。

2007年法國人終於造反,在大選中把希拉克們趕下了臺,右翼的薩科齊當選總統,由此開啟了法國的經濟改革——減稅、限制福利、廢除限制企業發展的規章等。經過兩年改革,法國經濟就開始走出谷底,市場經濟的「藥方」見效;2010年經濟增長率達1.5%,超過預期。今年第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較前一季度增長1%,是2006年第二季度以來的單季最高增幅;其中製造業的產值增長3.4%,為過去30年來最高。專家認為,這是法國經濟邁向強勁復甦的跡象。

歐元區的另一最大經濟體德國,其經濟復甦的勁頭比法國還強勁,今年第一季度德國的GDP增長1.5%,超過法國的1%,強有力地推動整個歐元區的經濟復甦。

德國的經濟復甦,也跟政壇變化有直接關係,因為2005年底,保守派的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在全國大選中獲勝,默克爾出任了德國總理,開始了經濟改革,改變原來左派總理施羅德的大政府、高稅收的經濟政策。雖然默克爾領導的是聯合政府(基民聯盟雖是國會最大黨,但席位沒有過半),但仍克服阻力,堅定地往市場經濟方向走。在2009年大選中,德國保守派大勝,默克爾連任,並組成多數政府,更致力削減赤字,控制預算,而不是像美國那樣,用巨額政府資金救助因嚴重虧損而難以支撐的企業。

默克爾使用的「資本主義藥方」在德國同樣見效。2010年德國經濟增長3.6%,是德國統一以來最強勁的增長。在德、法兩個火車頭的經濟增長帶動下,歐元區今年第一季取得超出預期的經濟增長,增幅創過去三年半來最高水準。

「資本主義藥方」搶救英國

和德、法相比,英國在左派工黨政府的長期(13年)掌權下,巨額政府開支,已是債臺高筑,陷入經濟危機。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在去年英國大選前夕發表「英國經濟的病有多重?」一文中說,「英國政府財政虧空達到這樣的程度:政府每支出4英鎊,就有1英鎊是借來的。財政赤字的規模,是以往任何和平時期都沒見過的。」左翼工黨政府的財政赤字按GDP比例在七大工業國中第一高,還有三兆多的公共社會福利基金等虧空,由此導致經濟滯緩,失業率攀高,民怨沸騰。

去年五月,英國人也造反了,在全國大選中淘汰了工黨政府,只有43歲的保守黨領袖卡梅倫成為英國過去二百年來最年輕的首相,他上任後就大刀闊斧地改革,《經濟學人》雜誌驚嘆,英國進入「足以令人停止呼吸的震撼性改革漩渦之中」,其改革幅度之深廣,可與英國二戰後邱吉爾、撒切爾兩位偉大首相領導的變革相比,被稱為當代英國的「第三次革命」。

雖然英國經濟在今年的頭三個月只增長了0.5%,低於法國、德國,但是跟去年英國經濟0.5%的負增長相比,專家認為是「英國經濟恢復過來的跡象」。卡梅倫的「資本主義藥方」也是立竿見影。

「天下左派一般紅」

和英、法、德相比,美國近鄰加拿大的變化,更是令美國人矚目。加拿大也一直是一個偏左的國家,在過去50年中,左派政黨執政了32年,推行的也是福利社會主義政策,政府試圖包攬一切,國營化,高稅收,高福利,政府巨額開銷等等,如同「天下烏鴉一般黑」,「天下左派一般紅」,都熱衷社會主義。

2006 年,加拿大發生重大變化,保守黨在全國大選中獲勝,成為執政黨。但保守黨在國會的席位沒有過半,所以靠聯合其他黨組成政府。2008年加拿大再次選舉,保守黨連任,但仍未在國會過半。這次大選之前,左派聲勢很大,明確表示他們如當選,會照顧弱勢群體,實現社會公義,更注重環境保護。其實就是要提高稅收,擴大政府開支,走美國歐巴馬總統的社會主義道路。

而保守黨在哈珀總理的領導下,旗幟鮮明地提出,要進一步降低稅收,控制政府開支,實現財政平衡,更往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方向邁進。雙方勢均力敵。美國《華爾街日報》在選舉前夕發表文章說,這場選舉實質上是加拿大走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的一次「全民公投」。

結果,哈珀第三次連任,並在過去三次大選中,保守黨首次在國會席位衝過半數,而且超過十多席,成為完全的多數黨政府。左派的老牌政黨自由黨輸得非常慘,自 1867年加拿大建國以來第一次淪為第三大黨,連其黨魁,都輸掉了他在自己選區的議員席位,成為政治恥辱。而另一個更左的新民主黨成為第二大黨。同樣左翼的魁北克黨,則由原來的49席輸到只剩4席。但所有左派政黨的席位加起來也沒有哈珀的保守黨多,所以是保守黨大勝。

加拿大成了美國的樣板

加拿大選民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主要是因為保守黨政府從2006年執政以來,降低稅收,控制政府開支等,對加拿大的經濟復甦起到了重要作用,選民看到了經濟變化。

例如跟美國做個比較,更能清楚看到這一點。歐巴馬的民主黨政府上臺後,一直擴大政府開支,目前美國政府的總負債額已佔美國GDP的98%!2010年美國政府開支已佔GDP的39.97%。而加拿大卻一直減低政府開支,從1992年高峰期佔GDP的53%,一路削減到目前的39.7%。雖然只比美國低一點,但加拿大是從高點一路下降,而美國是從低點一路攀高,2004年布希總統執政時,雖有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駐軍)的龐大軍費開支等,但美國的政府開支佔GDP的比例還低於20%,比現在少一半!

在稅率方面,兩國更是走兩個方向。加拿大的企業所得稅從28%一路被削減,2008年被減到 19.5%。2010年再減至18%,今年初又減至16.5%。2012年初要被減至15%。而美國的聯邦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現在是35%(七大工業國中第二高,第一是日本39.5%),是加拿大的一倍以上;而且歐巴馬還準備增稅。在個人稅率方面,加拿大最高個人所得稅是29%,而美國是35%。同時加拿大的失業率一直穩步下降,目前是7.9%,也低於美國的8.8%。由於經濟強勁復甦,所以加幣升值,現在1加幣可兌1.05美元。

加拿大的這些變化,跟英、法、德等國一樣,直接原因是左派政黨下臺,保守派執政,實行了減稅、控制政府開支、充分市場經濟的政策,信奉資本主義。在西方自由世界中,美國被視為資本主義的「旗手」,但歐巴馬執政後,闊步走向社會主義,反而讓英、法、德、加成了美國的經濟樣板。明年總統大選,看美國人民會做智慧還是愚蠢的選擇吧。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原載《看》雙週刊2011年5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