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躍進 德國造出會自學的機器人(組圖)



機器人在超市選購商品 機器人在超市選購商品


機器人的「人工皮膚」能收集觸覺信息 機器人的「人工皮膚」能收集觸覺信息

機器人在科幻電影裡似乎無所不能,但在現實生活中,它們可能更「擅長」重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德國研究人員利用新技術,讓機器人具備自學能力,學會完成精細動作。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公開的一段視頻顯示,兩個機器人「羅西」和「詹姆斯」給研究人員準備早餐。

視頻中,羅西把香腸放進一壺沸水裡,「耐心」等待。煮好後,它用杓子把香腸盛出來,放進碗裡。詹姆斯也「不甘示弱」,先從模擬蔬菜店中挑選早餐所需食材,然後用電刀把麵包切成片,再把準備好的早餐端給研究人員。

研究人員介紹,這兩個機器人都使用最先進的感應與處理技術,利用人工智慧模擬人類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能力。計算模式和控制機制讓羅西「明白」「手」中杓子的作用;實時感應系統可以讓詹姆斯完成切麵包的動作。

雖然視頻中兩個機器人動作嫻熟、一氣呵成,但實際上,視頻經過剪輯,失敗的部分已經被刪掉。這並非為美化研究成果,研究人員說,機器人每次動作失敗後,都能記錄錯誤以助改進,最終實現完美結局。

羅西和詹姆斯之所以擁有「自學」能力,是因為研究人員利用複雜運演算法則,「教」它們掌握感覺、操控和推理能力,讓它們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這種新技術讓機器人向擁有自我意識邁進一步,與人類更加接近。

路透社引述慕尼黑工業大學計算機學教授米夏埃爾·貝茨的話報導,擁有這幾種能力,機器人就「能在行動前,預見到可能的後果」。

貝茨說,機器人有這種能力後,就可以用鏟子鏟起鍋裡的煎餅,不會因為用力過猛把鍋鏟壞。

慕尼黑工業大學研究人員還給機器人安裝「人工皮膚」,讓它們能收集觸覺信息,作為對從攝像頭、紅外線掃瞄器收集來的「視覺信息」的補充。

「與皮膚提供的信息不同,物品會被遮擋,因此視覺帶來的信息有限,」慕尼黑工業大學認知系統學院科學家菲利普·米滕多夫說。

這種新型人工皮膚由面積為5平方厘米的六邊形電路板組成。每個電路板上裝有4個紅外線感應器,能感知距離1厘米以內的任何物體。米滕多夫說:「我們用這種方法模仿輕觸,就好像輕撫秀髮的感覺。」

電路板上還安裝6個溫度探測器和一個加速計,「我們試著把多個不同感應器安裝在最小空間裡,」米滕多夫說,「今後可以擴大電路板面積,安裝其他感應器,比如壓力感應器。」

原標題:德國研究人員造出會自學的機器人



来源:新浪科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