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瘋狂毀滅「舊世界」 蔣如此守護(組圖)

被蔣介石帶來臺灣的「舊世界、舊思想」

發表:2011-08-23 15:2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966年6月8日,人民日報在《我們是舊世界的批判者》社論中,用空前未有的廣闊規模發動了對「舊世界、舊思想」的大批判,並將此一活動美化為「是合乎歷史發展規律的」。以「我們要建設新世界,就必須破壞舊世界」的口號、「一個七億人民盡舜堯的偉大新時代出現在地平線上了」的動聽預言來號召全國人民瘋狂投入。

北京街頭首現大規模的破「四舊」運動。北京市第二中學的紅衛兵在街道上貼出《向舊世界宣戰》的大字報,高呼「我們是舊世界的批判者我們要批判、要砸爛一切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宣布所有為資產階級服務的理髮館、裁縫舖、照相館、舊書攤……統統都不例外,全是「舊世界」。

正當全中國人民都籠罩在這種文化大革命的狂熱煽動,中華傳統文化與無數珍貴的文物古蹟被瘋狂野蠻的破壞下,在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以復興中華文化為目的而開展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則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這是一個為與中共的文革分庭抗禮的思想文化運動,1966年11月由孫科、王雲五、陳立夫、陳啟天、孔德成等一千五百人聯名發起,。次年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後改名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蔣介石任會長,運動即在臺灣和海外推行。以「復興中華文化,光復大陸國土」為口號,使臺灣成為今日全球華人居住地區,最能承繼中華傳統文化的地區。

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政策下,當時全臺灣從小學教育到大學的入學考試,以及政府的公務人員的考試,都大量強化了學習古典中華文化的相關科目。尤其是以孔子為主的儒家學說,受到特別的推崇。原因也是因為中共當時為了政治上的鬥爭,進行所謂「批林批孔」的運動,把孔子的儒家學說,打成「反動派的文化」。蔣介石為了反抗中共對孔子學說的打壓,在臺灣成立了以維護孔子學說為使命的「孔孟學會」,也以復興中華文化為教育的目的,成立了「中國文化大學」,以進行中華文化的發展和研究之任務。

回顧臺灣近代史,國民黨在內戰失守後,於1949年搬遷來臺,這個人類史上的一次大遷移,人數有近兩百多萬人,這一批移入臺灣的人口中,除了跟隨國民黨的軍隊外,還有一大批中央政府的行政人員和眷屬、學者、知識份子…等。這批隨國民政府移入臺灣的學者或知識份子,在文化知識水平上程度相當不錯。

其中最特別的是國民政府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重要文物搬走,雖然撤退到臺灣的時候只帶走了南京所有藏品中大約20%,總共約4000箱的珍貴文物,但這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大遷移中,可算是一件不可輕忽之事!

以下這幾樣文物都是因蔣介石及許多學者的遠見和努力,現在才能安然的存放在臺灣的故宮裡。


散氏盤,此為西周晚期青銅器。


毛公鼎,為西周晚期的宣王時期器物,為皇皇鉅制,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


宗周鐘,是甬鐘的代表。宗周鐘外形上最大的特徵,是鐘身兩面共裝飾36枚高突的長形乳丁紋,極盡華麗醒目。此鐘音質渾厚宏亮,有宗廟莊嚴氣概。


北宋汝窯蓮花式溫碗,該器狀似未盛開蓮花,線條溫柔婉約,以其典雅造型,溫柔不透明釉色,在傳世不多之汝窯器中,更顯珍貴。


銅狗,西周青銅器。


商周青銅禮器


商-哥窯瓷器


西周中期服方尊


飯盒,明清象牙微彫。


陶瓷


青銅器


越窯的袐色青瓷


明朝景德鎮瓷器


宋朝汝窯


宋朝官窯


宋元鈞瓷


龍泉窯


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


鍍金鑲珊瑚松石壇城,高:14.8公分徑:32.4公分,通體鍍金,並以綠松石鑲嵌,極為珍貴。壇城(Mandala)是藏傳佛教用以象徵宇宙結構的法器。這件壇城是達賴喇嘛五世於清朝順治九年(1652)送給順治皇帝的禮物。


松山行旅圖,範寬是北宋中期著名畫家,此圖是他傳世的惟一真跡。這幅作品為設色絹本,高206.3厘米,寬103.3厘米,由上而下分為三段,分別代表前、中、後的距離。主體是氣勢雄渾的主峰,高不可攀,中景有一隊商旅奮力趕路,在巨山的襯托下顯得極為渺小。畫中傳達著中國傳統的宇宙觀,以天地為萬物之逆旅,人類只是其中短暫的過客。


早春圖,這幅作品屬於設色絹本,長158.3厘米,寬108.1厘米,作者為北宋時期著名的宮廷畫師郭熙。畫上如蒸雲般充滿動感的山石,以及蟹爪般的枝,是主要的特色。畫面中央的主山之外,兩側有舟子、漁人、婦人、童子在水邊勞動。這是春雪乍融的時節,草木才剛開始發枝,自然界與生民百姓都正開始新年度的生命循環。


萬壑松風圖此畫長188.7厘米,寬139.8厘米,是宋朝著名畫家李唐的作品。圖中是粗礪嶙峋的石質山壁,松樹林於亂石中拔起,表現了旺盛的生命力。兩側的溪澗流水沿石而下,觀者彷彿可感受到水流的速度與聲音。比起範寬、郭熙兩位前代的大師,由於主山的比例縮小,且去除了霧氣的使用,山水看來格外清晰,亦令觀者產生如臨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翻出了不同的山水氣象。


快雪時晴帖,這是王羲之致朋友的簡訊,他在一場大雪初晴之時想起了遠方的朋友,原帖長23厘米,寬14.8厘米。王羲之的作品已無真跡傳世,這是唐代的摹本。乾隆皇帝將此帖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的《伯遠帖》同列為三件稀世珍寶,珍藏於他的書房「三希堂」中。這件《快雪時晴帖》與同藏於臺北故宮本院的《遠宦帖》、《平安何如奉橘帖》,是三件重要的唐代摹本。


國子監刊本《爾雅》,此刊本由南宋最高學府--國子監刊印,保存完整。國子監自五代開始刊刻經籍,但如今五代與北宋的刊本已不多見。這部南宋時代的《爾雅》是孤本,也是研究五代刻書規模的重要物證。值得一提的是,古書的字體與刊印形式也如藝術品一般有其風格演變的歷史。這部《爾雅》的字體端莊有力,版面寬大疏朗,又稱為宋刻大字本,是難得一見的精品。


藏文大藏經,藏文佛經的裝幀形式不同於漢族人習慣用的佛教經本,而是以經葉、經版和經衣組成。經葉呈長方形,一張張疊成一摞,上下以經版夾住,然後用絲帶紮緊,並附上白色哈達,最後以黃綾經衣包裹,成為完整的一函經篋。這種經本形式源自印度,為西藏佛教沿用,稱為「梵夾裝」。此為清朝的收藏,泥金寫本藏文甘珠爾經的經葉,正反兩面均以金泥正楷書寫,每函300∼500葉不等,經葉依次序疊放後,邊緣即呈現金泥彩繪的法螺、法輪、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吉祥結等8種圖案。


帝鑒圖說,這是張居正為當時年僅10歲的明神宗(萬曆皇帝)所編的教科書,每段故事先錄一段簡短的史傳記載,再翻譯成當時通行的白話文,於文末提醒為政之方,通俗易懂。臺北故宮所藏《帝鑒圖說》共兩冊,是清代內府的圖繪寫本,色彩鮮艷,製作精美。


翠玉白菜,匠人巧妙地運用了玉料本身的色彩變化,雕出一株渾然天成的白菜,白嫩的菜莖,翻捲的菜葉以及葉片山的昆蟲,均栩栩如生。這棵白菜和真白菜一樣大,好像用指甲掐一下就會出水一樣,增添了活意,令人嘆服。在當時,白菜象徵家世清白,螽斯蟲則有子孫綿延之意。


龍形佩,中華民族早在周代以前就有佩玉的習俗,這組以青綠玉琱成的龍形佩產自戰國時代,長20.5厘米,寬7.8厘米,厚0.75厘米。像這樣尺寸如此之大而又保存完好的佩玉實屬罕見。品相端莊,雕工精緻的佳品。這應為當時最高級的貴族,始能擁有的象徵身份的玉珮。


大雁玉帶飾,多層次鏤空技法,呈現大雁穿梭於河塘葦叢間的景況,塑造出線條層疊的豐富空間。本作品既有元朝帶飾的橢圓造型,又只呈現大雁而無獵鷹,可能創作於元明風格交替的時期。


清明上河圖此為清院本(北宋張擇端原作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設色絹本,長1152.8厘米,寬35.6厘米。「清明上河圖」歷代有很多畫家相繼模倣,清院本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倣本,雍正皇帝下詔繪製,乾隆年間完成。此版本廣採各家所長,並增添了很多明清時代的特殊風格,如踏青、戲劇、猴戲、特技和擂臺等。


掐絲琺瑯天雞尊,為18世紀後期文物,器形莊重,釉色鮮明麗,是上好的陳設器。


清高宗夏朝冠,這是乾隆皇帝的夏朝冠,又稱為涼帽。冠高14厘米,直徑28厘米,冠頂高12.4厘米。帽體以一種出產於東北的「玉草」編織而成,涼爽舒適。夏朝冠帽頂需繫上「冠頂」、正面飾上「金佛」、並於背面綴上「舍林」,現以故宮院藏的冠頂、金佛、舍林等配飾搭配,大致還原為當年的樣貌。這些帽飾均嵌有東北出產的名貴珍珠「東珠」。在清朝的制度中,只有皇帝王才能享有在「冠頂」與「金佛」上嵌入十五顆東珠的特權。


乾隆香山九老,這件清朝木雕是廣東宮廷匠人楊維佔所作,高18厘米,寬9厘米。這件比一本書還小的沉香木上彫刻出9位老人在危岩壁洞邊的活動,形象傳神,岩壁間還刻有乾隆皇帝的詩句和印章。其中一人於壁題字,兩人旁觀,後方四人繞幾相談,再往外又有兩名立者倚石而望,角落有童子烹茶。根據題識可知是香山九老的題材,即唐代詩人白居易與八位老友聚會吟詩的情景。


清竹絲纏枝番蓮多寶格圓盒,這是清宮內專門收藏各式珍玩的百寶箱,常被稱為「皇帝的玩具箱」。這件圓盒外壁用竹絲拼接後再黏飾纏枝番蓮紋竹黃片,並且利用機軸原理,將圓筒形盒分成四個扇形,180度打開來可成為一字形小屏風,360度翻轉後可成為一個正方形筒狀。每個扇形內又分成許多格層,其中圓柱形格層不但再分成數格,而且可以360度旋轉。全器匠心獨運,極盡設計之能事。


漢六朝玉角形杯,玉杯的質地為青白色的閃玉,雜有褐色斑。杯身似獸角,而橫斷面則呈圓角的長方形。器的正面飾一龍紋,從左上方起首,軀體呈s形向下延伸至器底,接著尾部大幅度扭轉到器的背面後再向上攀升,約在杯身的三分之二處回向,繼而沿杯外側的弧度徐緩下降,於杯的右下方盤捲成一圓後終結。首、身、尾採取不同的表現方式,首、尾為高浮雕,身則為淺浮雕。器的背面淺浮雕一鳳鳥,身軀亦呈S形。超過比例的長尾一直延續至杯底與龍尾相接,而頂部的鳳冠也出乎意料的高聳華麗。紋飾的處理虛實相間,布局四方呼應,具有律動感,且十分平衡和諧。


玉帶生硯,是南宋名臣文天祥的私硯,形如長舌,中腰一道天然白紋。硯面光素,池如半月,墨堂淺凹,硯面的硯堂與硯池相連,只是把前端雕深一點而成著墨的淺池,極為樸素。池額篆文「玉帶生」三字;沿灰紫石質一層白色條紋下方,刻有篆文硯銘:「紫之衣兮綿綿,玉之帶兮潾潾,中之藏兮潚潚,外之深兮日宣,嗚呼,磨爾心之堅兮,壽吾文之傳兮。盧陵文天祥制」。銘下又有乾隆的題記,硯背也有乾隆39年題籤。


東坡肉形石,這塊清代的肉形石,是一塊天然的石頭,色峰紋理全是天然形成的,取自一塊黃玉,經人的鬼斧神工,竟然就雕成了一塊玉東坡肉。看上去完全是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無論是色彩還是紋理,都可以亂真。人們似乎都能聞到紅燒肉的香味


宋定窯白瓷嬰兒枕


明萬曆五彩龍鳳大盤


明宣德寶石紅僧帽壺


春雷琴,傳世古琴,以唐琴為最珍貴之神器。唐琴之中,以雷公琴為最。蜀中九雷中,以雷威成就最大。而雷威一生所斫之琴中,又以「春雷」為最。所以,在古琴神品中,「春雷」實是最最珍貴的無價之寶。此琴於民國時,曾經何冠五、汪景吾、張大千等名家收藏。而不懂琴的張大千將「春雷」帶往巴西,待他逝世後,此琴隨他收藏的其他古物一起被捐贈給了臺北故宮。


玉荷葉杯

来源:看中國編輯整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