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泰山
西嶽華山
北嶽恆山
中岳嵩山
南嶽衡山
古代中國人對山嶽有一種神秘感,《說文解字》解釋「山」字說:「山,宣也。謂能宣散氣、生萬物也,有石而高。」有研究表明,世界上幾乎所有民族都存在對山嶽的崇拜。人類社會早期崇拜山嶽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山嶽的自然條件。很多山嶽高大雄偉、深山險阻,又有奇禽異獸棲息於內,具有人難以接近的神秘性。這樣的山峰,常會被古人看作具有神力或神靈居所,或是通往上天的通路而受到崇拜;二是由山峰奇特的形狀和山中特殊的物產等自然條件引發人們對山嶽的聯想,幻想山嶽是某種神靈的化身,或者是有某種神靈在守護、管理著山中的奇珍異寶。總體而言,是山嶽本身奇特的自然條件吸引著古人對山嶽產生崇拜,進而祭祀山嶽。
古代中國人很早便對山嶽進行祭祀,由於山嶽是古代中國人得到生活資料之處,人們便把山嶽視作能產出萬物,是生命的原動力,具有靈性。每當發生洪水、旱災、癘疫的時候,人們認為那些不祥的事情是山川之神所作的,便到山川之神那裡去禱告,祈求除災。這樣,古代中國人便把山嶽視為有神秘「靈能」的東西,即所謂「神」了。
中國人談及山嶽風光,必稱「三山五嶽」,「三山」乃是上古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五嶽」則是中華大地五座名山的總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岳嵩山、南嶽衡山。
除引人入勝的優美自然風光,五嶽還承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古代中國,五嶽是國家疆域的象徵,是帝王舉行受命於天、擁有天下象徵的封禪聖地。自然風光與人文內涵的相得益彰,使得五嶽成為中國人膜拜的聖山。
五嶽信仰來源於古代中國的山嶽信仰,據《禮記·王制》記載,上古舜帝時天子已經對五嶽進行祭祀:「天子五年一巡守。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而望,祀山川。……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如東巡守之禮。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如南巡守之禮。十有一月北巡守,至於北嶽,如西巡守之禮。」
五嶽原本只是中國眾多名山大川中的幾座著名山嶽,在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後,最終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山嶽崇拜代表。
據考古資料顯示,殷人卜辭中已經出現了華山、嵩山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遵循「祭不越望」的原則,只祭祀本國境內的山川神祇,此時的五嶽諸山作為區域性名山受到所在地人們的祭祀,影響也僅限於當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對境內山川祭祀進行了一番整理,將五嶽等眾多山嶽一併作為「名山川」納入官方祭祀行列,此舉標誌著五嶽由區域性名山轉變為全國性名山。
西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詔曰:「東嶽泰山於博,中岳泰室於嵩高,南嶽潛山於用灊,西嶽華山於華陰,北嶽常山於上曲陽」,「皆使者持節侍祠。唯泰山與河歲五祠,江水四,余皆一禱而三祠雲。」至此,五嶽從眾多名山川中脫穎而出,以山嶽代表身份享受國家高規格的祭祀待遇。需要說明的是,此時的南嶽並非今日的衡山,而是霍山(即安徽天柱山),北嶽並非今日的恆山,而是河北曲陽的大茅山。
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詔定衡山為南嶽,而廢霍山為名山。」衡山正式取代霍山,成為新的南嶽。從西漢宣帝神爵元年至元代的漫長歲月裡,北嶽均指河北曲陽的大茂山。明朝、清朝均建都於北京,從地理位置上看,大茂山在京城之南,與北嶽名稱不符。而位於山西渾源的恆山主峰天峰嶺,恰在京城之北。因此,明代改渾源恆山為北嶽,但因路途遙遠,祭祀仍在河北曲陽的大茂山。直到清朝順治十七年(公元1661年),才將北嶽祭祀地改到山西渾源,恆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北嶽。
在古代,五嶽信仰超越了階級的界限,上自皇帝、大小官吏,下至普通百姓、僧道之徒,以各種不同方式表達對五嶽的敬仰膜拜之情。中國古代帝王相信五嶽不僅僅是五座名山,還與國家政權命運興衰緊密聯繫在一起,「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賞封內名山者,通靈助化,位相亞也。故地動臣叛,名山崩,王道訖,川竭神去,國隨已亡。」帝王滿懷虔誠對五嶽進行祭祀,目的就是為了保佑江山社稷萬年永固。
為了讓五嶽更好地「保佑」自己的政權,中國古代帝王在遵從國家禮制對五嶽進行祭祀同時,從唐朝開始不斷提高五嶽的封爵。武則天垂拱四年(公元689年)七月,封嵩山神為神岳天中王。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八月,封華岳為金天王。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天寶五年(公元746年)正月,詔中岳神封為中天王,南嶽神封為司天王,北嶽神封為安天王。至此,五嶽均已封王。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五月,詔加五嶽帝號,東嶽為天齊仁聖帝、南嶽為司天昭聖帝、西嶽為金天順聖帝、北嶽為安天元聖帝、中岳為中天崇聖帝。五嶽雖然加封帝號,帝王們仍然覺得不能充分表達自己對五嶽的崇敬,元朝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二月,元世祖下詔加封東嶽為天齊大生仁聖帝,南嶽為司天大化昭聖帝,西嶽為金天大利順聖帝,北嶽為安王大貞玄聖帝,中岳為中天大寧崇聖帝。從王號到帝號,五嶽封爵達到頂點。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不滿意五嶽為帝,在洪武年間下詔削去五嶽帝號,改為東嶽泰山之神,南嶽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嶽華山之神,北嶽恆山之神。雖然明朝官方削去了五嶽帝號,但五嶽大帝信仰已經深入人心,民間仍稱五嶽之神為五嶽大帝。
帝王們視五嶽為政權保護神、封禪聖地,將其列入國家祀典進行祭祀。對於廣大普通民眾來說,五嶽諸神則是超越了地域界限的神靈。
在民間,各地流傳著很多關於五嶽的神話傳說,有關五嶽神的來歷、故事更是眾說紛紜。東嶽號稱五嶽之首,中國古人很早便認為泰山是人死後靈魂的歸宿地,泰山神是陰間鬼魂的最高主宰。東嶽大帝的來歷,一雲姓圓名常龍,一雲金虹氏。南嶽大帝的來歷,一雲姓丹名靈峙,一雲姓崇,一雲即伯益。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崇黑虎被封為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西嶽大帝來歷,一雲姓羌,一雲姓善,一雲姓誥名郁狩等。北嶽大帝來歷,一雲顓頊氏,一雲君伏通蔭。中岳大帝來歷,一雲姓石名玄,一雲嵩山君角昔生。總而言之,時代各異、身份各異、地域各異之人,對五嶽諸神的來歷均有不同說法。
古代民眾早期的五嶽信仰,基本上不脫離傳統山嶽崇拜的範疇。隨著佛教、道教的興起,有意識的將中國古人傳統的五嶽崇拜納入宗教信仰領域,五嶽信仰逐漸增添了新的內容。如道教認為五嶽均有一位岳神掌管,各自率領數萬仙宮玉女治理其地。五嶽之神擁有無邊的神力,且各有分工:「泰山乃天地之孫,群靈之府,為五嶽祖,主掌人間生死貴賤修短;衡岳主掌星象、分野、水族魚龍;嵩岳主掌土地、山川、牛羊食嚼;華岳主掌金、銀、銅、鐵、飛走蠢動;恆岳主掌江河淮濟、四足負荷等事」。
隨著時間推移,人們為五嶽諸神逐步構想出了妻子、兒女、親屬乃至部下。五嶽信仰逐漸由單獨的五嶽之神信仰演變為崇拜以五嶽神為主包括圍繞在其周圍的神靈譜系信仰。在五嶽神的神靈譜系中,東嶽神的女兒碧霞元君是其中比較著名、也是在民間影響較大的一個神靈。據學者考證,在明清時期某些地方,人們對碧霞元君信仰已經超過了對東嶽泰山神的崇拜。
五嶽諸神原本只是作為山川之神為人們所崇拜、祭祀,隨著時間推移,人們賦予其越來越多的情感因素,不同階層的人們出於不同的需要對其進行加工、修飾,五嶽諸神神譜日益龐大,其職能也日益增多。正是因為這種變化,五嶽諸神信仰才適應了社會不同階層人們的心理需要,一直影響至今。
来源:光明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