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宗商品違約之謎

作者:哈維爾•布拉斯 發表:2012-05-30 12: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過去兩週,中國的熱煤和鐵礦石買家紛紛取消合同,令價格大幅下挫。

取消合同背後的原因,成為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一個熱議話題。

分析師和交易員們對此提出了兩套截然不同的理論,它們會給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帶來的影響也幾乎相反: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買家不需要這些原材料,因為需求不大,而庫存很多——這一假設偏悲觀;第二種觀點認為,中國需要這些原材料,買家們違約是想利用價格下跌的機會,計畫以更低的價格重新採購,這種假設則偏中性或樂觀。

這兩種假說都曾在市場上應驗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中國買家曾大規模違約,原因是需求下滑。

但在2010年,當對歐元區的擔憂導致價格下跌時,中國客戶曾再度違約,不過卻在不久之後以低得多的價格重新訂貨。

大宗商品交易員表示,眼下這兩種理論可能都在發生作用。

中國大宗商品目前需求低迷,而且庫存確實處於高位。上月發電量(衡量熱煤需求的一個指標)僅增加0.7%,較2011年和今年早些時候的兩位數增長率有明顯下滑。

另外,根據中國煤炭運銷協會(Coal Transport and Distribution Association)的數據,中國公用事業單位的熱煤庫存上週升至相當於26天的消費用量,較去年同期的16天增加62.5%。

但中國買家的違約浪潮是在鐵礦石、尤其是熱煤價格下跌約10%、跌破關鍵阻力位之後才開始的。

上週在新加坡,基準鐵礦石合約(含鐵量62%的鐵礦石)價格跌至每噸130.5美元,為2011年11月初以來最低。

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的熱煤價格(亞洲基準)跌至每噸93.5美元,為2010年10月以來最低。

由於中國國內一些交易員通常不會就煤炭和鐵礦石的價格風險進行對沖,本輪價格下跌讓他們遭受了巨大損失。延期和取消交貨現象就在此時明顯增多,使得許多貨物被遺留在海上。

大宗商品交易員表示,對於投資者情緒來說,本週將至關重要:中國買家是否會在談判後以更低價格取走違約的貨物。

如果此輪違約浪潮是對價格下跌的反應,而非需求真正下滑,那麼市場情緒可能出現改善。

然而,如果價格談判不能盡快達成一致,而且中國買家仍然表示不需要這些原材料,那麼市場可能會再次受到打擊。

另外,大量遭遇違約的貨物正在亞太市場上尋找買家,這可能導致一些交易商將貨物低價拋售。

来源:金融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