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行業裁員波及中國 年終獎或「蕭條」(組圖)



高科技行業裁員潮波及中國 幾人歡喜幾人愁

最近,在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擔任高級經理的趙艷顯得悶悶不樂。臨近年末,各個公司都準備發放年終獎,按照慣例,趙艷依然會多拿1個月的工資作為獎金。但公司同時提出,2013年6月底前,每個員工都必須休12天的無薪年假。這不禁讓她想起2008年金融危機時「淒風苦雨」的時刻。

「我們現在基本都不用加班,比往年這個時候空閑了不少,」趙艷稱,「部門裡的人員倒顯得有些冗余了。」

過去的兩個季度裡,趙艷所在的「四大」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業績,因此,「公司預測未來的經濟狀況都不太樂觀」。在此基礎上,公司對於審計項目的報價開始下跌。儘管管理層並未向員工提及裁員,「但領導在內部稱,不排除增長無薪假的可能。」

在趙艷看來,今年的加薪希望十分渺茫,而她的遭遇,或多或少反映了「四大」當下的困境。此前,德勤的HR部門亦向記者表示,「2012年中國地區的四大及整個會計師行業都表現明顯的下行態勢」。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德勤對新一年裡的整體人才和薪資計畫持謹慎和持續觀望態度,隨時需要根據市場變動進行調整」。

事實上,不僅是四大,幾乎所有公司都面臨著外需放緩與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壓力。對不少員工來說,不僅加薪顯得遙遙無期,就連年終獎勵都在遭遇自己的冬天。根據美世諮詢的調研,有28%的公司實際發放的年終獎會較2012年初的預算有所下調,55%的公司會選擇維持年初的預算,只有17%的公司會上調年終獎金。而科銳國際的調查顯示,相較於2011年的實際發放額,近四成的受訪企業表示將下調年終獎。

與之相對的是,HR們的壓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畢竟,在各種預算縮減的情況下,保留和激勵核心員工變得更有挑戰性。眼下,HR們面臨的共性問題是,人力資源制度該如何變得更有彈性,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如何為將來的經濟復甦做好人才儲備?可以肯定的是,管理者們需要思考的,絕不僅僅是薪酬。


資料來源:《科銳國際2012企業年終獎調研》報告

「薪」事重重

作為基金經理的吳凱,最近臉上總算有了一絲笑容。2012年底的資本市場給一年的行情帶來了一些驚喜,但仍無法挽回基金公司整年的慘淡。對吳凱來說,他的日常工資僅佔到整體薪酬的25%,剩下的75%都是年終獎及超額獎金。而2012年的業績意味著,吳凱很可能只拿到2011年時一半的年終獎,甚至有可能「分文不取」。

不僅是國內的基金行業,縱觀全球,金融業都籠罩在一片陰雲中。今年1月10日,綜合金融服務巨頭美國運通公司宣布將裁員5400人,以削減成本,並藉此進行業務調整。而去年前9個月,高盛裁撤了700個工作崗位,去年下半年,瑞銀也宣布了一項規模達1萬人的裁員行動,並宣布退出債券交易領域。2012年底,花旗集團同樣進行了規模超萬人的裁員。這股裁員風還刮到了已有近80年歷史的摩根士丹利身上。該公司計畫從今年1月起裁減1600名員工,涵蓋銷售、交易和投資銀行等部門。

相比之下,在國內的四大國有銀行工作的劉青就顯得輕鬆了許多。儘管過去一年內,他所在的銀行網點的經營業績並不理想,業績增幅相比前一年下降了不少,但劉青至少不用擔心被裁掉。「銀行的年終獎與個人績效關係不大,更多地會看區域及網點的整體業績。」劉青稱,「即便個人業績不佳,公司最多也就讓你換一個崗位,不會進行裁員。」但他同時表示,今年加薪的希望並不大,甚至有可能減薪。

與金融業同樣蕭條的還有高科技行業。過去一年內,大量的IT及消費電子公司宣布了大規模的裁員計畫。2012年5月,松下對外宣布了裁員計畫,將其全球員工數量縮減至33萬人,裁員10%,數量達3.6萬人之多。幾乎在同時,惠普宣布將削減3萬個工作崗位,整個裁員計畫將在2014年完成,屆時惠普將削減8%的員工數量。緊接著,諾基亞宣布在2013年年底前節約16億歐元的生產成本,同時在2013年底前裁員約1萬人,重組費用約為10億歐元。除此之外,索尼、夏普、摩托羅拉等公司也紛紛計畫縮減員工規模。

在這波高科技行業的裁員潮中,有些已波及中國。因此,只有收到老闆「不會裁員」的郵件時,這些企業的員工們才可以過個安心年。至於年終獎,顯然已是奢望。

當然,高科技行業也有例外。在線旅遊網站「去哪兒」網新聞發言人錢臻表示,公司的薪酬制度以「15薪」為基數,即年終獎基數為3個月的工資,超出部分以員工績效而定。

2012年,去哪兒內部劃分為「機票」、「酒店」和「無線」三大BU(事業部),並推出了內部創業體系,每個BU內的創業團隊都有單獨的期權池。在此基礎上,去哪兒網的員工數在2012年由900多人增加至1300人左右,今年仍可能新增300名左右的產品經理與工程師。

金融與高科技行業的薪資或許無法讓人們展顏一笑,但對消費品行業來說,情況可能會樂觀許多。在歐萊雅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監高明(Christophe GAMET)看來,人們並不會因為經濟的波動而減少對化妝品及日用護膚品的購買,這是消費品行業薪資待遇超乎許多人想像的一大原因。

目前,歐萊雅在中國有近3000名員工,運營著21個化妝品品牌。2011年,歐萊雅在華銷售收入為107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8%。2012年,歐萊雅在華的化妝品銷售增速較往年有所放緩,但在全球經濟嚴重衰退的當下,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仍被歐萊雅及其他日化巨頭視為增長的「強心針」。

「截止到2011年,歐萊雅在中國市場上已經實現了連續11年的兩位數增長,2013年,我們的增長目標依然是兩位數的。」高明說道,出於對中國市場的樂觀,歐萊雅並沒有減緩業務擴張與招聘的節奏,反而加快了向三四線城市拓展和搜尋人才的力度。

就在兩週前,歐萊雅中國新增了一個「人才總監」的職位,設立該職位就是為了在更大範圍內搜索核心人才,並想方設法地為公司內部的關鍵崗位留住人才。一個月前,歐萊雅中國培訓中心在上海正式成立,這個佔地33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600人的培訓中心被視為歐萊雅在華人才培養及發展方面的重要舉措。

「僅以美發為例,2013年歐萊雅中國培訓中心預計會舉辦1400次以上的美發培訓,為17000多名髮型師提供專業培訓。」高明表示。畢竟,中國市場的興衰,事關歐萊雅在「未來10年在全球贏得10億新消費者」的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預期與現實

即便如此,除去一些逆勢擴張的行業或企業,大多數公司仍明顯感到了陣陣寒意。根據美世諮詢在2012年11月進行的調研,63%的公司表示能夠完成2012年的預設業務指標,而在2011年同期參與調研的公司中,79%的企業表示能夠完成2011年的營業收入指標。

在此基礎上,2013年的薪酬前景也並不樂觀。美世的數據顯示,2013年總體預計薪酬增長率(不含員工晉升)為8.8%,而上一年,這一數字為9.4%。以行業來看,2013年醫藥及醫療器械行業的預估薪資增長率最大,平均值為9.6%;而工業製造行業的預估值最為保守,平均為8.4%。

薪酬的不盡如人意,讓不少人動起跳槽的念頭,趙艷也不例外。往年的這個時候,往往是人才市場最為活躍的階段,但眼下,趙艷感到獵頭們的電話明顯減少了。

對此,美世諮詢中國區信息諮詢業務諮詢總監曹燕萍表示,「許多企業在2013年並無擴張計畫,市場放出的空餘職位變得十分有限。」

根據美世的調研,2012年第三季度,整體市場的實際員工編製增長率為3.7%,這一數字在2012年第四季度下降到2.5%。55%的公司表示,將在2013年增加員工編製,但這一比例與2012年相比已有大幅下降。與之相對的是,73%的公司將在2013年維持現有的企業規模,只有近20%的公司計畫在中國擴張或開設新的分支機構。

趙艷記得,在經濟繁榮的時候,她的同事跳槽時動輒加薪50%,但現在,「別說是跳槽加薪,只要不被裁員就已經謝天謝地了。」趙艷自我調侃道。

美世此前的調研顯示,一般員工考慮跳槽時,加薪30%以上才會選擇去新公司,「但現在,跳槽的風險顯然比過去大了許多。」曹燕萍指出。在她看來,在市場上挖人的公司的前景可能也不太穩定,一旦公司未來發生裁員,跳槽去的員工作為新人,經驗較短或尚處於試用期,就有可能成為被裁的一員。

「壞消息下,一個好的現象是員工們的心態不再像前幾年那麼浮躁,反而更加踏實。在考慮跳槽時,他們也會更加綜合地思考各個因素。」

當然,HR們的日子也不好過。韜睿惠悅去年的調研顯示,56%的公司稱會增加成本管控的舉措。其中,凍結招聘、採用低成本招聘渠道以及節省培訓預算是被最多採納的做法。

譬如,HR們會評估,哪些可有可無的培訓應該被取消,哪些與核心業務相關的培訓一定要保留;哪些培訓可以不用外部專家來上課,而改用內部人員。此外,一定級別以下的招聘是否可以不用獵頭,而改用招聘網站或人脈介紹,以此節約成本。在人員激勵方面,過去採用現金激勵的方式是否可以做些改變,即減少現金支出,改用「及時認可」等方式。

開源節流的基礎上,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產生最大的效果,激勵和留住核心員工,是HR們面臨的共性問題。在經濟下滑的時候,公司需要這部分核心員工一起渡過難關,而當經濟轉好後,他們也是推動公司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一個明顯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在浮動薪酬上動腦筋,希望用這部分薪酬激勵高績效員工完成目標。」韜睿惠悅全球數據服務諮詢中國區總經理許文宗指出,在此基礎上,薪酬資源會越來越向核心及高績效員工傾斜。

「過去,很多老闆並不願把最差的員工找出來,造成的結果是大家的福利都差不多。未來,員工間的薪酬差異會更加明顯,畢竟,在薪酬福利總量下調的情況下,公司需要更好地激勵高績效及高潛力的員工。」許文宗稱。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的趙艷、吳凱和劉青均為化名。)


資料來源:《科銳國際2012企業年終獎調研》報告

誰在降薪?

「聰明人的遊戲世界」一度是金融行業的代名詞,要知道,即便面對百年難遇的金融危機,2008年華爾街員工的平均獎金仍然可以高達11.2萬美 元,這引得那些艱難求生的各個行業嫉妒甚至憤怒,金融業的「年終獎」金光熠熠,成為全球眾矢之的,關於道德缺失以及貪婪的話題討論則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頭 版。

但是,這樣的「財運」顯然沒有重現在中國的金融行業從業者身上。在中國,面對2012年外需放緩與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壓力,企業運營難度和挑戰 與日俱增。科銳國際研究中心近期公布的一份《2012企業年終獎調研報告》數據顯示,在參與調研的1000家企業中,較之2011年,五成受訪企業輕微上 調年終獎,一成企業維持不變,但是近四成企業將下調年終獎,而在備受關注的金融行業中,更是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有趣場景。

根據科銳國際的調研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在調研所覆蓋的12個行業中,僅有37%的受訪金融企業會上調年終獎,比例最低,在受訪的金融行 業中,21%的銀行上調年終獎、17%的保險公司上調年終獎、6%的投行上調年終獎、4%的基金公司上調年終獎,較之2011年,上調幅度以微調為主,而 下調幅度除銀行外普遍均在11%-20%之間。

與股市息息相關的券商、投行以及基金業務則遭遇較大衝擊,年終獎金普遍出現降幅,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2012年經營數據顯示,114家證券公司2012年淨利潤比2011年下滑16.37%。

在這位研究員看來,券商及投行業務年終獎降幅較大是因為前幾年發展迅猛,人員佔比相對較多,2012年券商或投行已有裁員現象出現,部分券商裁 員在15%左右的幅度;另外一方面也因為目前證監會對上市放緩,市場不樂觀,因此項目停滯,同時各公司爭搶為數不多的中小企業上市項目,財務顧問費用和保 薦承銷費用議價空間較小,因此券商年終獎金等都受到較大影響。

事實上,金融行業2013年的發展預期也並不樂觀。同樣是來自科銳的調研顯示,薪酬漲幅以8.75%居於12個行業中的第8位,而消費品和電商行業則領跑薪酬漲幅榜單,幅度分別為9.77%和9.71%。

在金融行業的薪酬調查當中,銀行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中外資銀行的年終獎相較去年比例基本持平,業績表現優異的個別銀行上浮比例大約5%左 右,而表現差的銀行略有小降,但比例不多。銀行業受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影響業績也相應受到影響,但相對比較平穩並未引起重大變化,故獎金幅度基本平 穩。」科銳國際金融行業業務總監花少群對這組調研數據予以解讀。

「今年到手的年終獎大致和去年持平吧,有些超額完成業績的部門應該有不小漲幅。」在採訪中,一位來自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後臺職員如此告訴本報記者。

當下,人們所面對的是繼「大蕭條」之後最嚴重的一次世界經濟衰退,這並非是危言聳聽的自我審判,諸多行業龍頭企業宣布破產、重組抑或是裁員的情 況比比皆是。金融行業正面臨著譭譽參半的尷尬處境,人們將遭受的不幸歸結於金融體系的作祟以及制度的腐敗,但正如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羅伯特·席勒在最新著 作《金融與好的社會》中所稱:「金融機構與民眾之間的聯繫是維繫社會運轉的最為基礎的關係,而金融業是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應當服務於社會,而且 我們需要有更多的金融創新。」

除了業務創新,企業內部的管理也需要發生改變。因為業務的轉型會導致整個激勵機制發生變化,這也對人力資源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人力資源的體系需要更有預見性,以適應產業的轉型升級;第二,HR的制度設計必須更有彈性,這樣才能在面對變化時更加主動。

「可以肯定的是,HR在未來必須更瞭解業務,並對公司未來兩三年的運營模式和業績驅動因素做到心中有數。」韜睿惠悅全球數據服務諮詢中國區總經理許文宗如此總結。

資料來源:《科銳國際2012企業年終獎調研》報告

衰退期的領導力

在全球經濟的低迷期,管理者們面臨著比以往更加嚴峻的挑戰。這種情況下,許多公司試圖採用簡單直接的方式使自己擺脫困境,比如改變公司戰略、臨 陣易將、重組公司等,它們寄望於發現一種平安度過經濟衰退期的全新模式。但事實上,無論採取何種策略,唯有強大的領導力才是帶領企業度過危機的關鍵因素。

那在經濟衰退期,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領導力?德勤人力資本諮詢服務中國區主管合夥人王大威認為,那些能夠在艱難時刻帶領組織走出困境的管理者, 通常具備四種素質:首先是正向思維。一般而言,這樣的管理者在面對外部危機時,並不會一味地怨聲載道,而是會從積極的角度思考,將危機視為變革和提升組織 的契機。進一步說,在組織或戰略發生變化時,他們並不會感到懼怕,而是能較快地擁抱新想法和新思路,願意投入精力學習新的知識。

在此基礎上,他們不僅自身要保持樂觀的心態,還需具備一定的感染力。當業績下滑時,管理者要做的是穩定軍心和鼓舞士氣,並在內部營造高度透明和 高度溝通的環境。具體說來,他們應正視業績下滑的事實,但需要用一種「簡單的故事和邏輯」和員工溝通這一事實,並在組織內傳播積極的情緒。當告知員工業績 不佳的原因後,他們接下來應該和大家討論彌補的方式,並形成一套應對衰退的有效方法。

第三種特徵是「堅持」。「很多時候,企業領導者的戰略眼光是正確的,但當外部環境變化時,這種戰略就很難持續下去。」王大威指出,這時,挺過經 濟衰退的戰略需要公司堅守其長期目標。這些公司的管理層會執著於與核心價值保持一致的戰略性增長目標,追求企業的運營效能,併進行更長遠的思考。

第四種素質是對團隊的凝聚力,即管理者能否牢牢地吸引和保留周圍的核心人才。在企業快速增長時,優秀的人才往往不容易流失,而企業的增長一旦出 現瓶頸,內部便會「人心思動」,造成流失率上升。在王大威看來,「要留住核心團隊,取決於管理者平時是否具有良好的親和力,是否能較多地站在同事的角度感 受別人的想法。」

儘管這些特徵看起來平淡無奇,但真正帶領公司度過危機的領導力並不是在遭遇危機時,通過幾個動員大會或培訓課程就能實現的——它應該早已深入企 業的文化,成為戰略的一部分。換言之,缺乏這種流程的企業,往往會在突發事件來臨後才手忙腳亂尋找應對策略,這時的不確定因素就變得很大。

即便如此,德勤的調研發現,大多數國內企業在領導力培養方面的制度並不完備,存在著若干誤區。一個明顯例子是,許多公司因中間層管理者的流失率較高,正在減少對其領導力培養的投入。

這種做法無疑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企業由於擔心中間層管理者流失頻繁,減少了對他們的領導力培養,而中間層管理者又因為企業提供的發展機會不足 而離職,進一步推高了離職率。長此以往,公司的發展將受到不小的損害。從這個角度看,「企業對中基層管理人員和後備人員也要給予更多的重視和資源投入,提 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從而加強管理人才的保留」。德勤建議。

與之相應的是,參與德勤領導力調研的企業存在較高比例的「管理人員不勝任工作崗位」的現象,高達一半以上的中間層管理人員「名不副實」,且越是 初級的管理崗位,人員能力與崗位要求的差距越大。這一定程度也反映了過去的領導力開發工作並未達到目標,企業需要尋找一種更加有效的方式。

「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很大程度是因為企業的領導力發展仍停留在傳統的課堂培訓上,」王大威稱,這種僅停留在知識理論層面的培養方式,在客制化 和參與度方面明顯不足。德勤的研究表明,領導力的提高70%應來自基於經驗的學習,20%來自人際互動,只有10%來自課堂學習。相比於理論學習,基於實 際工作的輪崗、教練輔導、行動學習等方式能創造更多的價值。

需要指出的是,企業的領導力發展是一場持久戰,而領導力不足的狀況在未來很長時間內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觀。公司們眼下要做的,是將領導力培養納入 整個人才管理體系,從識別、評估、發展、使用、激勵、保留等全方位入手,如此才能應對中國企業管理者能力欠缺的現實挑戰,並與全球經濟的復甦同步調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中國經營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