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軍中立威是否想打仗?

發表:2013-02-24 00: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不只與東南亞國家於南海海域有所衝突,在東海的島嶼爭議上更是與日本吵得不可開交。近日中國與日本之間的火藥味似乎已到了一觸即發的態勢,更值得注意且令人擔憂的是,與這一切同步進行的是中國新領導人的軍事部署和戰爭言論;另外,使情況更加複雜的因素是,中國的崛起和強軍目的似乎都混雜著激烈的民族主義情感。中國是否會步上它一直以來試圖否證的「中國崛起威脅論」的道路?

許多年來研究中國的西方軍事官員一直希望北京能讓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政策和戰略意圖更加透明化。《金融時報》記者席佳琳(Kathrin Hille)對這些人發出警告:你們很可能會要到跟你們想像完全不同的東西。中國政府現在對他們的軍事行動表現地更直接且透明,但外界卻沒有什麼人因此而欣喜。簡單地說,中國現在展現的是戰爭的意圖。

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1月20日對青島和洛陽的軍隊強調他們必須「做到一切工作向打勝仗聚焦。」這並不是中國軍方唯一一次強調打勝仗。在過去幾個月以來,打仗與戰爭等言論已經取代「和平」成為共產黨、軍方領導以及官方媒體論述中的主題。

中國退休將領發表強硬、鷹派說法並不是新聞。但是過去近10年來,這種強硬的說辭都與官方論調形成對比。2002年上臺的前總書記胡錦濤一直以來皆相當小心翼翼地處理中國的戰略、並將其形容為「和平崛起」;即使在2010年一些中國的鄰國抱怨北京在區域海域過於強硬,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仍堅持中國並不是任何國家的威脅。

但是這一切在最近都在改變。即將在3月接任國家主席的中國新任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希望中國建立起與其國際地位相襯的強大軍事力量,也不遮掩中國對戰爭毫無畏懼的姿態。

習近平欲建立軍中權威

詹姆斯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高級研究員林和立(Willy Lam)在《中國簡報》上發表文章分析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否將在對外關係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他指出,同時為總書記和總司令的習近平在上任後馬上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展現並建立他的權威,而外界也認為解放軍是這位太子黨領導重要的權力基礎。

就在習近平接任中央軍委主席的兩個禮拜後,他發布了一連串規定、旨在嚴格管理軍方紀律和貪腐問題。59歲的習近平也在極短時間內主導了在四大總部和七大軍區內的軍方人事變動。更重要的是,這位中央軍委主席比前任軍委們都更強調戰鬥的準備、並表示「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

2012年12月習近平在許多場合中要求總數有240萬人的解放軍必須對黨領導「絕對忠誠」。新華社1月13日報導解放軍總政治部、軍委紀委發布了《關於在團以上黨委機關開展「學習貫徹黨章、弘揚優良作風」教育活動的意見》和《關於總部機關開展「學習貫徹黨章、弘揚優良作風」教育活動實施方案》。這些指示要求軍隊「通過學習教育,切實掌握思想武器…重點圍繞高舉[黨]旗幟、聽黨指揮,能打仗、打勝仗,從嚴治黨、從嚴治官。」指示也強調官兵必須「確保部隊高度集中統一和安全穩定。」

除了要求對中央軍委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忠誠,解放軍也被要求實行節儉和簡樸的作風。中國公共知識份子皆相當清楚解放軍軍官的貪腐程度比起共產黨黨員是有過之而無不及。12月軍方通過了《中央軍委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十項規定》禁止解放軍人員,尤其是中高階層的軍官舉辦大型宴會和收送禮品;酒更是被禁止出現在任何軍方場合。當官員進行訪視時通常會出現的紅毯和空談也被禁絕。

此外,規定也要求「軍委同志代表軍委發表講話和文章、個人發表涉及重大敏感問題的講話和文章,須報軍委批准」。官方《解放軍報》評論:「《十項規定》的印發,對繼承和發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軍隊作風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解放軍人事大搬風

就在11月8日召開的十八大前夕,中央軍委公布了四大總部、海軍、空軍、第二炮兵以及七大軍區的高級將領的人事調動。這次主要的大搬風是由胡錦濤主席主導、並反映了他希望在退休前提拔他在軍中的心腹的企圖。而習近平上任後也同樣主導了四大總部、海軍、空軍的副級領導,以及七大戰區的副司令員、副政委以及參謀長的指派。

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第二炮兵,以及濟南、渖陽、蘭州和廣州戰區的十幾位高級軍官有大幅調動。中國官媒高度關註解放軍最年輕中將、54歲的乙曉光從南京戰區副司令員晉升至總參謀長助理。另外同等重要的是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秦生祥少將的指派,他的新職位是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由於中央軍委辦公廳是全體軍隊實質的神經中樞,此廳的主任通常被視為是中央軍委主席的愛將和心腹。

除了延續總部單位和現場指揮部之間互相的人事調動傳統,從過去的記錄來看,習近平似乎較傾向提拔有專業和學術背景的軍官。舉例而言,國防大學副校長王西欣少將在12月初被指任為渖陽戰區副司令員。

七大戰區的參謀長也有變動。新的參謀長們全是前集團軍軍長。參謀長位置被視為是未來升任戰區司令員以及四大總部內高階位置的跳版。前濟南戰區第26集團軍軍長馬宜明1月初升職轉任濟南戰區參謀長;馬的前任、57歲的濟南戰區原參謀長趙宗岐中將則已在2012年11月轉任濟南戰區司令員。

儘管習近平明顯地看重擁有現場指揮經驗的老將,但是他也同意讓與傳統軍方背景較不同的新星們晉升。唯一一位不曾擔任集團軍軍長的戰區參謀長是南京戰區的楊暉少將,他有豐富的外國情報蒐集經驗。49歲的楊輝是唯一一位1960年代出生的戰區參謀長,他曾先後在中國駐南斯拉夫、蘇聯、俄羅斯等大使館擔任武官。

作戰準備

中國軍方的傳統是對提拔他們的總司令給予忠誠,以這樣的傳統看來,習近平最近對軍方人馬的大調動可以說是在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他在解放軍中已經十分強大的權威。習總司令希望傳達給他的軍官的另一個信息很可能是,儘管令人滿意的表現可以讓他們得以晉升,但更關鍵的是軍官們作戰和贏得戰爭的能力。

習近平2012年12月廣州戰區視察行的主題即是要求軍方要有作戰的準備。林和立特別指出官媒用「廣州戰區」一詞來形容此戰區。在習近平上任後第一次的區域視察之旅中,這位中央軍委主席強調「全面加強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更要官兵們「牢記堅決聽黨指揮是強軍之魂,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

江澤民到胡錦濤時代,軍方領導就不斷地呼籲黨高層為軍事戰鬥做準備,但是一直到了習近平領導時代,為戰鬥做準備一事才真正得到高層提倡。習於廣州戰區視察時明確地表示解放軍必須「要堅持用打仗的標準推進軍事鬥爭準備,不斷強化官兵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思想,堅持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部隊。」

習近平也強調要「全面提高部隊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林和立稱,習近平是自毛澤東時代結束以來,第一位對軍隊戰鬥準備有如此生動指示的中央軍委主席:「[我們必須]確保我軍始終能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習近平的強硬立場

習近平的強硬立場更可由1月初解放軍總參謀部頒發的《2013年全軍軍事訓練指示》看出。《指示》要求「全軍和武警部隊強化打仗思想」,並「做好打仗準備,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部隊。」這份文件也表示軍隊要「提高打仗能力,解決影響實戰化訓練的重難點問題;堅持打仗標準,按照實戰要求檢驗衡量訓練成效。」

高層對軍事戰鬥準備的投入也可從廣州戰區新設的三沙警備區內、據聞正在加強當中的軍事訓練中看出。廣州戰區的三沙警備區的責任包括了維護中國在南海的南沙以及西沙群島的主權。《解放軍報》1月3日報導三沙的軍隊加強演練、包括訓練「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報導並指三沙軍隊「全方位、多層次落實戰備安全工作,確保一旦有事拉得動、守得住、打得贏。」

同等重要的是,習近平接續了胡錦濤幾年以前起始的傳統──對新武器的發展和各個解放軍單位的活動增加資訊透明度。國防部在12月主動提供了硬體設施的發展信息,其中包括了戰鬥機的新世代引擎以及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進展。解放軍的媒體也釋放了有關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高空無人機、甚至是中國船艦與軍機在東海和南海之動向的信息。

展現軍事力

林和立認為,如同中國軍事評論家指出的,近期中國軍事力的展現、以及幾近威嚇地對實戰的強調,都是在東海島嶼爭議日漸白熱化的情況下所實行的心理戰的重要部分。如上海政法學院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系教授、軍事專家倪樂雄表示的,解放軍自去年底以來釋放出明顯的鷹派指令是一種針對日本近期(包括出動軍機追擊中國公務飛機和奪島空降演習)的「戰爭叫囂」的「反威懾行為」。

中國共產黨第五代領導層核心一連串加強解放軍紀律以及戰鬥能力的手段相當迅速果決,但是這也很可能是一個分水嶺,林和立說。接下來北京是否將使用軍事力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以及鞏固其身為崛起強權的全球地位,外界將拭目以待。

民族主義混雜其中

展現軍事力或要求軍隊做好打仗準備其實不過分,《金融時報》的席佳琳認為,畢竟一支軍隊的工作正是要具備在必要時刻打仗的能力。習近平試圖提振士氣和警惕的言論在解放軍的貪腐與自滿態度的脈絡下,可能就不那麼具侵略性或危險性。近日中國軍方報紙也警告近來的軍事演練揭露出部隊的重大弱點,像是準備過少儲備物資以及只預設最佳的戰鬥條件。

然而,新任最高領導人的戰爭語言不只是希望加強軍隊的紀律與效率,它還混雜了一些經常用以煽動民族主義的論調。習近平在12月時說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可以說,這個夢想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努力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這樣的民族主義論調有部分是由國內情勢所推動的。習近平現在領導的共產黨正因對國家內部問題有不同的見解和解決方案而陷入分裂。民族情感和對外強硬的立場可維護國家整體的一體感。

竊喜的中國鷹派

中國的鷹派對此感到相當欣喜。退休海軍軍官楊毅少將在一場會議中表示中國應該使用其現代軍事力威嚇其他小鄰國:「我們應該要告訴他們我們將建造幾艘航母。這會讓其他強權輕鬆一點、也可以摧毀小國對我們挑釁的希望。」

另一位鷹派評論者任衛東在《人民日報》上要求中國「丟掉那些很容易在壓力和威嚇下演變為投降主義的和平主義和浪漫主義」,並將軍隊壯大、「立足於鬥爭準備,打仗準備」,使他國不敢冒與中國打仗的風險。

席佳琳認為,近來的海上緊張態勢顯示中國已經開始朝任衛東所說的方向前進。與日本在東海島嶼的僵局上,中國以加強對日本管轄範圍的巡邏──先是船隻、之後是民間飛機、最後是戰鬥機──來回應。

這樣的嚇阻手法很可能會使中國在爭議海域中得到它希望的結果,但是北京也會在另一方面上有所損失。中國長久以來努力向外界證明「中國威脅論」的錯誤,但是假使中國持續堅持現在它走上的強硬道路,此區域的其它國家不意外地會視中國崛起為一大威脅。

義大利《24小時太陽報》駐京記者郗士(Francesco Sisci)在《亞洲時報在線》上撰文表示中國與日本以及中國在此區域的爭執來自於歷史因素。他認為冷戰在此區域並沒有結束,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也從來也沒有被清楚地討論和定義,而這些正好也都是設下現在東海島嶼和南海紛爭場面的主要因素。

郗士認為雖然關於歷史有許多可討論和詮釋的空間,但有幾項事實是必須要被清楚瞭解的:

──美國是亞太地區唯一的二戰勝利者;──日本是被美國打敗的;沒有任何其他國家可以宣稱有明確的勝利;──美國為了自己的戰略考量(即將來臨的冷戰),並沒有像它將德國「去德國化」那樣完全地將日本「去日本化」;──美國幫助中國兩次,一次是中國的抗日戰爭、另一次是1970年代對抗對蘇聯。假使沒有中國,美國面對這兩個敵人可能會更辛苦,但是沒有美國,中國很可能會屈辱地屈服兩次;──日本在二戰後對亞洲和中國皆有所幫助,中國的成長也帶動了亞洲的發展。

郗士指出,問題在於中國並沒有公開承認某些上述的事實。它的崛起是出現在區域內未解決的議題、傷口、傷疤都還清楚存在的時間點上,因此其它國家都對中國崛起感到害怕。中國現在和未來的和平發展建立在對歷史事實的誠實態度上,直面面對一些事實可以減少他國對中國漸長的野心和自傲的誤會。

彼此對歷史事實加以理解澄清或許並不足以解決東海島嶼的紛爭,但是,郗士認為這至少可以創造一個更良性的互動環境、讓各國得以以更冷靜的態度面對爭議。(《中國密報》第6期)

来源:明鏡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