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下李」之稱的李姓起源

發表:2013-03-03 16: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唐代是李姓的鼎盛時期,有「天下李」之稱。現時是(2007年)我國大陸人口第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但根據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NCIIS),李姓是第三大姓。

李姓為了區別其他同音姓,常說「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據1977年我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在臺灣、朝鮮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見姓氏,在朝鮮李姓為第二大姓。

據統計,李姓人口總數約為1億,其中我國大陸有李姓9207.4萬人,佔我國人口總數的7.19%。河南省是我國李姓的第一大省。

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i及Lee兩個,而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Li為漢語拼音,Lee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

一、起源

李姓源出有五:

據北宋中葉的《新唐書•宗室世系》一書記載:李氏源出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的直系後裔。皋陶做了堯帝的理官,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其子孫以官為氏,稱理氏。老子李耳是第一個以李稱姓的。

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有複姓叱李氏,漢化後,改為漢字單姓李氏,是為洛陽李氏。

出自他姓改李氏。據載,唐開國元勛諸將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如李元昊原是黨項拓跋氏。由此,李姓成為一個龐大的家族。

源於虎圖騰說。此種觀點認為李氏圖騰不是李樹,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陳楚地區的圖騰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語「老虎」。龔維英著《原始崇拜綱要》中說:李耳亦楚語,即虎。老子故國陳,滅於楚,故得為楚人。陳屬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李耳應是陳楚民間對虎的俗稱。今陳地民間相傳,老子生於庚寅年,屬虎。當時苦縣一帶方言稱虎為「狸兒」,故親鄰戲呼老子為狸兒,後漸演變為「李耳」。

源於老姓說。這種說法主要源於對老子姓氏的考證,認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於老姓。古文字學家唐蘭認為,老子姓李名耳的說法不確實:「據當時人普通的稱謂,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稱,因為當時稱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陽子、墨子、孟子、莊子、惠子以及其餘,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書中絲毫沒有姓李的痕跡。」(唐蘭:《老聃的姓名和時代考》,《古史辨》第四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2年)。唐蘭明確地說明:老子並不姓李,而是姓老。高亨對此說有進一步的考證,他在《老子正詁•前記》中說:老、李一聲之轉,老子原姓老,後以音同變為李,非有二也。他列出四條證據:一、先秦舊籍如《莊子》、《荀子》等,對孔、墨等人皆舉其姓,稱「孔子」、「墨子」,獨於老子則稱「老聃」而不稱「李聃」;稱「老子」,而不稱「李子」,所以「明見老子原姓老矣。」二、「古有老姓而無李姓」。《風俗通義》:「老氏,顓頊子老童之後。」春秋時代無李姓。《史記•循吏列傳》的李離,系《左傳》士離之誤,不作李。《戰國策》中始有李悝、李牧,李姓起源甚晚。三、古人姓氏多無本字,常假借同音字。老姓變為李姓,也是同音假借。四、「古韻‘老’屬幽部,‘李’屬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高亨從《老子》一書中引大量語句,證幽部、之部音韻通諧。最後,他說:「老、李二字其聲皆屬來紐(即聲母為L),其韻又屬一部,然則其音相同甚明,惟其音同,故由老而變為李。」依高亨等人的說法,李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來,而是源於老姓。高先生從音韻學的角度引證甚詳,有說服力。

二、分布

李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東北、冀魯豫大部、四川大部、蘇皖北部,李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李姓在西南、華北是最常見的姓氏。李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在雲南、四川中部、河北、河南、山西、甘肅西南、青海西部、山東北部、吉林、黑龍江大部,李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9.2%以上,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0.2%;四川東部、貴州、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北部、江西西部、山東大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陝西、甘肅東部、寧夏、內蒙古大部、遼寧等地,李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6.9%--9.2%,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0.4%;浙江、福建、臺灣、江西大部、江蘇南部、安徽南部、廣西南部、海南、新疆西北、甘肅西部等地,李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2.3%一6.9%,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0.8%;其他地區李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不足2.3%,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8.6%。

三、家譜

「家乘(sheng)」一詞,最早出現於北京,是從《乘》衍生出來的。春秋時晉國的史書名《乘》,後因稱史籍為史乘。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著有《宜州乙酉家乘》,是記載私家之事、日記性質的作品。此後,有人撰寫家譜時,襲用「家乘」之名,意為家族之史。「譜牒」是古代記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書籍,因魏、晉、南北朝時特別重視門第,有司選舉必稽譜牒,所以古代的譜牒是地主官僚保持門閥的工具;這裡所說的「家乘譜牒」,指記載一姓一族世系和有關事跡的書或圖表,即族譜或家譜、宗譜。

李姓族譜種類繁多,數量驚人,據說美國猶他家州譜學會存有115種,北京圖書館收藏有67種,民間保存者不計其數。從時間上說,李姓族譜始於宋代,盛於明、清,還有一些是近現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續修、再修等版本。修譜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並對宗族成員進行「尊尊親親之道」的倫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強宗族團結,明確怎樣為人處事。族譜的主要內容是記載李姓世系(即世代相傳的統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跡,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後記祠堂、祖塋、輩分、族規、家訓等。序文介紹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譜編修宗旨等。

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王曾、歐陽修分別為《李氏族譜》寫的序說:「皋陶大理氏支孫征,相夏,避難於長安李樹坡,指李為姓……」「先大孺人系出金陵李氏……我李氏自隴西公、唐公、臨淮王光弼、隴西郡火德以來,王侯、尚書、宰相一時貴顯,世英與倫;其後,暫經離亂、遷徙不一,由金陵、桂陵、西蜀、長安、長沙、洪州、吉安、撫州、福建、廣東、雲南,莫非金陵之派……聞譜之為制,所以別世系、辨尊親而教愛之道存焉。」「凡例」說明本譜的體例及收錄範圍。例如,文川(今福建連城縣蓬峰鎮)《李氏七修族譜》有這樣一些記載:「族譜橫圖所以明世次也,故每為一世為一層,條繫於名下或一子至几子而止,等而下之至五世為一截,又起而系六世,等而下之至十世為一截,自後十一世至數十世,俱照此式」;「橫圖書法先大書名諱,旁行細字分書某之几子,次書字、書號及行履歷、生卒年月、配某氏、或繼娶某氏,俱書生卒及葬所」;「凡字號、行配、生卒、葬所、年月,考實則書,無考則闕」;「凡本族先世仕有清節雅望者,必詳傳其爵位、功德,未仕而有學行事功,可為世法者,亦傳其實」;「婦有美行及苦節可稱者,亦各為書」。

四、郡望堂號

據《廣韻》記載,李氏共有十二個郡望。

1、隴西郡:戰國時置郡。相當於今天甘肅省東鄉以東至臨洮縣一帶隴西地區。此支李氏,其開基始祖為秦司徒李曇長子李崇。堂號「隴西堂」,因為李氏望出隴西郡故名。

2、趙郡:邯鄲一帶,漢時置郡。此支李氏,其開基始祖為秦太傅李璣次子李牧。

3、頓丘郡:西晉時置郡。晉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縣一帶。此支李氏隴西李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西漢名將李廣一世孫李忠。

4、渤海郡,西漢置。在今天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海灣沿岸一帶。

5、中山郡:漢高帝置郡。相當於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縣一帶。此支李氏為趙郡李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李璣第三字李齊。

6、廣漢郡:漢時置郡。漢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當於今天四川省廣漢縣一帶。此支李氏為隴西李氏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李尚(李廣之父)。

7、襄城:戰國時魏邑,秦置縣。歷代因之,清屬河南許州。

8、江夏郡:漢高帝置。相當於今天湖北省武漢一帶。

9、梓潼:古縣名,漢代置。為廣州郡治,蜀漢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縣。

10、範陽郡:三國魏改涿郡為範陽郡,在今天河北省涿縣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帶。

11、梁國:漢高帝將原來秦代的碭郡改為梁國,相當於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碭山一帶。

12、南陽郡:戰國時秦置。相當於今天河南省南陽市一帶。

五、歷史名人

李耳:即老子,又稱老聃。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德經》作者、道家學說始祖,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

李冰:戰國時代都江堰建造者。

李信:戰國時代秦國將軍。

李廣:西漢抵抗匈奴著名將領。

李密:隋末割據勢力之一。

李淵:唐高祖,唐朝開國皇帝。

李世民:唐太宗。中華帝國千古一帝,為唐代第二位君主,高祖李淵之次子。名字有「濟世安民」的意思。

李隆基:唐玄宗。唐代的中興君主,睿宗的第三子。因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明皇。英武有才略,開元時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稱為「開元之治」

李商隱:晚唐詩人。

李賀:中唐詩人。

李靖:初唐將領。

李訴:中唐將領,雪夜入蔡州,平吳元濟之亂。

李白:盛唐著名詩人。

李煜:原名從嘉,史稱南唐後主,為南唐的末代君主。詞人,婉約派代表詩人。

李元昊:即拓跋元昊,建立西夏與遼、北宋鼎立。

李棟:宋代官員,李氏入粵始祖。

李清照:南宋時著名女詞人。

李自成:人稱闖王、李闖,原名鴻基。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建立大順政,權傑出的軍事將領。

李時珍:古代著名醫學家,《本草綱目》作者。

李鴻章:清末北洋大臣。

李秀成:太平天國忠王。

李文茂:清未天地會領袖,攻廣西建大成國。

来源:一元一國學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