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皮紙」千年技藝得傳承

發表:2013-04-11 13: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藏在深山裡的一門手工絕活瀕臨失傳,故宮大修卻喚醒這項傳統製作技藝的記憶;已有千年歷史的岳西「桑皮紙」,有幸成為修繕故宮特選材料後,這一民間瑰寶立即受到世人關注;精湛的造紙工藝,溫潤潔白、拉力強、耐折度高的內在品質,讓人們感受到它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

2008年6月,桑皮紙製作技藝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岳西縣毛尖山鄉農民王柏林是全國僅有掌握手工桑皮紙製作技藝的傳承人,他造的桑皮紙成為故宮博物院文物保護和故宮大修專用紙。

解決故宮大修難題

喚醒桑皮紙手工製作技藝的記憶,得益於故宮大修。自2002年起,故宮對內部裝飾進行修復,其倦勤齋內通景畫的修繕,必須完全按照傳統工藝流程進行。倦勤齋通景畫是全國範圍內留存至今規模最大的內裝飾通景畫,一共70餘張約170平方米。那層貼裱在畫面背後的是乾隆"高麗紙",找到與之材質相同的紙是這次修復的關鍵。為了尋找這種材質的紙,兩年來,故宮專家跑遍了國內外的許多紙張產區都沒有找到。

王柏林得知後,重新操起了單傳七代的手工造紙絕活,造出樣品送往北京候選。國家紙張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他的桑皮紙進行檢驗,結果均達到了標準值。其耐折度更是高達9000多次,是人民幣用紙的3倍。專家們最後達成一致意見,王柏林手工造出的100%純桑皮紙堪與乾隆年間的高麗紙相媲美。因此,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決定選用王柏林生產的桑皮紙,讓他連續供應故宮用紙。岳西桑皮紙被故宮選用後名聲大噪,日本客商聞訊後漂洋過海,親自檢驗各項指標後,與王柏林初步達成每月供應500刀的意向。國內天津、上海、武漢、浙江等地也紛紛發來訂單。

製作技藝綿延千年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漢代,原安徽潛山縣後北鄉(現岳西縣境內)一帶就有手工製作桑皮紙的紙坊,流傳至今已有千年以上歷史。現在岳西縣境內毛尖山鄉板舍地區,還有少量匠人精通這門手藝。

這種紙古稱漢皮紙,高峰時年產量逾300萬刀,規格分「大漢、中漢、小漢」3種。桑皮紙採用純手工生產,先剝取桑樹皮,曬乾,放入水池中浸泡數日,然後手工揉捏讓樹皮變軟,再用石灰水上漿。二次蒸煮、漂洗、去雜質(手工挑揀)。三次漂洗、去雜質、打漿後將紙漿放入紙槽,最後用帘架撈紙。榨水後複合紙張貼上紙焙用明火焙,待紙張干後進行整理修邊,用切紙刀切成規定尺寸。100張紙為一刀,進行簡單包裝後整套工序就算完成。

整個造紙工藝流程一般20多天,全手工操作,紙張的均勻、厚度、添加藥水的份量等要領基本上就靠經驗、眼力、熟練度等掌握。桑皮紙最大特點是柔嫩、防蟲、拉力強、不褪色、吸水力強,主要用於書畫裝裱、包紮紙幣、制傘、制鞭炮和文化工藝品。漢皮紙與桑皮紙的工藝相近,成品紙質也相類,唯不同之處在於選用的材料不同。漢皮紙採用原料是雜木,而桑皮紙採用的是純桑樹皮。

岳西縣位於大別山腹地,氣候溫潤,植物種類繁多,有著造紙業所需要的豐富原料、輔料。境內河流落差較大,適宜安裝水碓,用來粉碎、軟化造紙原材料。緊挨著水碓的紙坊依山傍水,建在河兩岸。過去,岳西劉氏為大姓,劉氏修族譜十分有名,譜書多用皮紙印成,這就為桑皮紙的傳承提供了市場。民間從事桑皮紙的匠人很多,子承父業,撈紙成為當地一門重要的養家餬口技藝。

群策群力保護絕活

據岳西縣文化館館長陳澤琦介紹,桑皮紙有幸成為故宮大修特選材料後,這一民間絕活受到世人關注,為純手工製作桑皮紙傳統技藝的搶救和振興帶來新機遇。特別是入選非遺名錄後,政府給予重視與支持。但是,隨著現代工業的不斷發展,從業人數和生產規模很小的紙坊,難以抗衡市場激烈的競爭;知曉桑皮紙手工技藝的人很少,熟練並精通的更是鳳毛麟角,這種傳承千年的絕活還要大力進行保護。

桑皮紙生產工藝流程中使用的特定材料、採用的獨特方式、添加劑的量等都蘊含著科學原理,其生產工藝也折射出祖先們生產生活的一種狀態和發展進程。桑皮紙在傳統古畫修復方面是其它機器產品所不能替代的,它的科學價值、人文價值、歷史研究價值尤其重要。

為了留住民間文化的"根",岳西縣將非遺保護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岳西文化館作為桑皮紙製作技藝保護單位,蒐集各類圖片、影像、文字等資料,幫助設計紙品包裝、宣傳畫冊,組織系列展覽活動。同時,不斷加強宣傳力度,儘可能與國內外文物保護機構形成供銷網路,為傳統工藝產品找尋生存市場。

来源:安慶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