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地震災後對比 我當個中國人驕傲不起來(組圖)

發表:2013-04-26 17: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沿海發生裡氏9級大地震,地震引發高達數十米的海嘯。2013年4月20日,四川蘆山發生7級地震,這是該地區自2008年汶川8級大地震以來,又一次遭遇強震。同樣是大地震,對比兩國在震後的種種表現,可以看到日本作為地震高發國家,從政府到國民,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更多地是表現出從容應對和穩中有序。

大地震往往導致地面交通阻斷,黃金72小時,空中救援顯得尤為重要。圖為2011年3月12日,日本宮城縣南三陸町,人們在當地小學操場上畫上引導直升機起降的標識。

在汶川大地震時,震區許多道路被泥石流阻斷,致使救援車輛無法及時進入,不少地方成為震中「孤島」。此次蘆山地震,再次暴露出西南多山地區地面交通在面臨自然災害時的脆弱。圖為4月21日,蘆山縣龍門鄉,救援直升機找不到合適的降落地點,只好在河灘著陸。

在日本大地震中,自衛隊、消防、警察和醫院等緊急情況部門都有派出直升機參與地震救援,其中包括多種專業救援直升機,配備有專門的懸降索具、空中醫療裝備等。不一樣,日本直升飛機救援(二架紅色),飛機不夠用武裝直升機參與(一藍色)。圖左:2011年3月12日,宮城縣氣仙沼市,直升機在震後搶救倖存者。圖右:3月12日,仙臺市,札幌市的消防直升機營救一名被困屋頂的老人。

而蘆山地震的空中救援主力依舊是以陸航部隊的米-17和米-171直升機。中國在救災中投入的直升機數量和專業程度上,比日本相比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圖為4月21日,陸航出動直升飛機前往道路尚不通的寶盛、太平重災區。

蘆山地震發生後,大批專業、民間救援隊伍一股腦湧向災區,加上返鄉尋親的人流,導致可通行的道路很快被堵的水泄不通。圖為4月20日,雅安市通向災區的道路,雙向車道被各種車輛堵死。

而日本地震發生後,幾乎沒有看到如此混亂的情景。圖左:2011年3月15日,福島縣北茨城,夜色下雖然車輛堵成長龍,但相向而行的車道依然暢通。圖右:3月15日,福島縣盤城市,排隊加油的車輛沿著馬路一側等候。

 
4月21日,蘆山縣,發放救援物資現場,民眾爭搶。  


2011年3月13日,日本宮城縣仙臺市,市民在操場上排著長隊領取飲用水。

 
4月21日,蘆山地震災區,陳光標向災民發放禦寒棉衣,現場有人拍照,有人爭搶。


圖左:2011年3月13日,日本福島縣,人們排隊領取救災物品。圖右:3月14日,日本茨城縣,人們排隊領取煤油。


2011年3月16日,日本仙臺一所小學,雖然經歷地震和海嘯,教室裡面滿地狼藉,但教室的牆面結構基本完好。

4月22日,蘆山中學的一間教室。蘆山縣初級中學,是汶川地震後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出資重建,2011年完工,不到兩年地震就導致新大樓破損,許多教室牆面脫落,牆體出現裂縫。


4月22日,四川寶興縣靈官鎮,一幢剛完工不久的建築整體倒塌。


2011年3月28日,日本岩手縣大槌町,「3-11大地震」中一艘遊船被海嘯衝上二層小樓。這幢小樓經歷9級地震和6米海嘯,又承受109噸重的輪船居然不倒。


4月20日,蘆山縣地震重災區龍門鄉,家屬在遇難親人的遺體前守靈,大地震讓許多家庭瞬間一無所有。

 
2011年3月18日,日本宮城縣利府町,當地將地震中的遇難者遺體清洗後,統一裝殮入棺。


4月21日,震中蘆山縣龍門鄉,當地村民送別地震中遇難的親人。  

3月22日,日本宮城縣東松島市,自衛隊隊員在掩埋地震海嘯遇難者遺體時肅立敬禮。當日是日本東北大地震後第12天,當地將遇難的民眾集中盛棺安葬。

2011年3月12日清晨,身著淺藍工服的日本首相菅直人乘坐直升機從空中視察地震海嘯災情嚴重的福島、宮城兩縣災情,但沒有著陸,隨後菅直人返回東京主持記者會,宣布日本將動員自衛隊一半兵力參與救災。4月2日,菅直人首次在地面視察地震重災區。 

2011年3月30日,東京慶應大學,日本天皇夫婦看望在臨時安置點居住的災民,東京的臨時安置點共安置來自福島縣等地的約600名災民。據日本宮內廳透露,天皇夫婦原有意在搜救工作趨於平穩的階段親身前往災區,但考慮到目前災區地方政府負擔較大,直到4月27日才親赴震區慰問災民。

来源:天涯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