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板戲中的仇恨教育(圖)

作者:唐開宏 發表:2013-05-08 12: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文化大革命是我國現代歷史上最黑暗、最沒有人性的反文明的時代,而革命樣板戲正是這個時代文化教育的樣板。樣板戲是暴力、仇恨、烏托邦的樣板,是文明人變成沒有親情的魔鬼的樣板,宣揚的是階級鬥爭、血腥暴力與全面專政,灌輸的是愚忠。

記得前幾年曾有一個老作家著文說,一聽到電臺裡播的《紅燈記》中李鐵梅《仇恨入心要發芽》的高尖唱段,他就會想到批鬥和牛棚歲月,神經就受不了。巴金先生在文革後再聽到樣板戲的唱腔就做惡夢,可見樣板戲對「牛鬼蛇神」曾經達到怎樣的「威懾」作用。

金敬邁先生,就是那本有名的《歐陽海之歌》的作者,曾經立下家規:「我已通告全家,凡我兒孫,若遇‘樣板戲’,立即轉臺,稍有怠慢,我就砸爛電視機。」(2002年8月9日《羊城晚報》)金敬邁先生曾經參與締造奴役之路,後來發現自己也成了奴役對象之後,就大徹大悟了。

「文革」十年浩劫,傷及上億人。聞樣板戲之聲,觸「文革」受難之境,情動而潸然淚下者,應是不乏其人。

京劇是一門藝術,樣板戲卻背離了藝術的本質。在那個腥風血雨的年代裡,真正的藝術家被暴政打入牛棚或被迫害致死,樣板戲作為一種政治教化和灌輸工具依靠極權強力淹沒了公眾的心靈,它宣揚的是絕對的對立和無限的仇恨。

樣板戲只有藉助了群體情感,才可能在最大範圍內傳播。樣板戲宣揚的階級仇恨是建立在只有也只要消滅了另一個敵對階級就能迅速地建立烏托邦王國的假設上。當然,這是一個怎樣的幸福王國無須縝密的理論論證,因為思考和論證不但費時費力,而且論證本身就意味著採取理性的方式,而任何理性的思考都有可能內在地構成對單向度的仇恨情感的瓦解。所以,掌握群體的想像方式,大規模地渲染和傳染仇恨情感,迴避推理和反省,讓群體從舞臺或銀幕上獲得敵對階級正在對他們的生存構成威脅的感覺就足夠了:

楊子榮:小常寶控訴了土匪罪狀,字字血,聲聲淚,激起我仇恨滿腔。普天下被壓迫的人民都有一本血淚賬,要報仇,要伸冤,要報仇,要伸冤,血債要用血來償!

李勇奇:多少仇來多少恨,樁樁件件記在心。滿腔仇恨化烈火,來日奮力殺仇人!

李奶奶:到如今日寇來燒殺掠搶,親眼見你爹爹被捕進牢房。記下了血和淚一本賬,你須要:立雄心,樹大志,要和敵人算清賬,血債還要血來償!

鐵梅:今日起志高眼發亮,討血債,要血償,前人的事業後人要承擔!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堅強,頂天立地是英勇的共產黨!我跟你前進決不徬徨。紅燈高舉閃閃亮,照我爹爹打豺狼。祖祖孫孫打下去,打不盡豺狼決不下戰場!

吳清華:十三年,一腔苦水藏心底,面對親人,訴不盡這滿腹冤屈。南霸天凶殘歹毒橫行鄉里,逼租討債,打死我爹娘,拋屍河堤!爹娘啊!……硬抓我這五歲孤兒立下一張賣身契,從此鎖進黑地獄,每日渾身血淋漓!睡牛棚,蓋草蓆,芭蕉根,強充飢,兩眼望穿天和地,孤苦伶仃無所依!劍麻壓在石頭底,筋骨磨碎志不屈。死不甘心做奴隸,不向老賊把頭低!拚剩最後一口氣,找不到報仇的好時機……想不到今天哪,春風引我到這裡,找見了救星,看見了紅旗!找見了救星,看見了紅旗!……親人哪!生死和你們在一起,走遍天涯永不離。要當兵,要報仇,要造反,要雪恨,要把南霸天刀剁斧劈!

吳清華:翻身奴隸把兵當,清華手裡有了槍!兩代冤仇聚槍口,萬丈怒火壓槍膛!志更堅來膽更壯,南霸天!一筆筆血債要你血來償!
眾:(齊唱)血債要用血來償! 

「革命樣板戲」是「文化大革命」期間製造出的文藝怪胎。作為政治需要的樣板之戲已經壽終正寢,但作為戲劇本身的「樣板戲」並沒有死亡。 

最近有人又在炒作什麼紅色經典、樣板戲,讓人覺得有些可悲,就算那些「經典」有些形式上的審美價值,但也不能忘記它的本身目的是為了消滅人的意識與智慧啊。納粹的「卐」標誌也有其審美價值,可誰要在歐洲炒作這個,換來的一定是大眾的一致抗議與各種制裁。記住歷史的教訓,不要拿恥辱當旗幟來炫耀!

前幾年一些有識之士在反思中國的教育時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中國的教育是給孩子餵狼奶。狼奶論的看法一經提出,就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認同。因為教學內容和考試內容中充斥了大量的反人性、反文明的東西。而狼奶的本質就是非人化、反人性。當大家都在探討如何把餵給的狼性之奶逐步換成人性之奶時候,教育部又做出了一件令人瞠目之舉:勒令全國中小學生天天高唱革命樣板戲。

他們想用手中的權力再造就一代代像他們那樣的只有血性沒有人性的「革命新人」,通過灌輸暴力和仇恨來毒害少年兒童,督導他們高唱:仇恨入心要發芽、血債要用血來償、誓把那反動派一掃光、革命到底永不下戰場!

樣板戲所宣揚的思想,無不是向人們灌輸直接復仇的思想,或將仇恨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以等待時機直接復仇的道德價值觀。這些從古到今的直接復仇思想或價值觀與法制精神完全背道而馳,與法制彰顯的有司法介入的復仇理念完全相違背。在缺乏正確制度(法律)強制和正確信仰(道德)教化的自覺下,直接復仇就成了中國人的主流思想或道德價值觀。

當中國人只有直接復仇的思想或道德價值觀,而沒有間接復仇的思想或道德價值觀,仇恨就無法解脫。

用文藝播種仇恨並非自樣板戲始,胡菊彬在《新中國電影意識形態史》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由於中共建政文藝界長期批判所謂的‘人性論’、‘溫情主義’,冷酷無情的階級鬥爭是大部分影片的共同主題,因此電影中的人物除了在‘恨’的方面有充分的表現外,其他方面則都顯得不足。」樣板戲宏揚傳統,紹續新風,以更密集、更呆板、更政治化、更公式化加概念化的方式,更充分地表現仇恨。

階級鬥爭為綱在中國曾造成慘重的後果,可見仇恨教育,在中共建政以來對於社會的發展所起的作用,一直是負面的。

可悲的是,當下的一些官員價值觀非常混亂,歷史常識非常匱乏。唐人劉禹錫有詩云:「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現在再唱樣板戲,畢竟早已物是人非了,對於社會不會有絲毫的積極的意義

(本文略有刪改)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