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學文 還是先學做人 看孔子怎麼說(組圖)

作者:劉偉見 發表:2013-09-14 11: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9月14日訊】孔子主張先學做人,再學文化。孔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主張為人子弟,在家要孝順父母,在外面要尊敬長輩,做人言行要謹慎而注重信用,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如果做了這些,接下來再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孔子在教育子弟時採取的是「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強調做人與學文並重,但做人是基礎,是先務。

孔子彩像

當下校園頻頻發生的事件表現出人文素養的缺失。現在普遍的情況是學有餘力,則以學做人,甚至忘記了學做人。很多人讀到碩士、博士,卻連做事基本規矩都不懂。文化學習最終的目的是用來提升「行」的,但現在卻被提到了至高無上的地步。

一個學位很高,知識淵博的人倘若冷落父母、輕慢長輩、言而無信、對人冷漠,對有德行的人無禮,對有財富、地位的人趨之若鶩,我們往往會厭惡之。這樣的人再有知識,又有何意義呢?

宋·馬遠《孔子像》

泛愛眾而親仁」,強調不要因為對方出身高貴就尊重,出身低微就鄙夷,而要「泛愛」之,即對大眾要有博愛的胸襟。但是對有仁德的人來說,則要「親」之。因為子弟處在學習階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親「仁」有助成長。如《荀子》所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親近仁德對子弟有耳濡目染的作用。對我們現代人來說,這「親仁」二字更有積極的社會現實意義,因為我們今天的子弟,在選擇與什麼人相處上已經丟失了標準。現代社會往往「親權」、「親財」、「親貴」,這些現像在古代雖有所不免,但起碼在教育層次上給人傳輸的概念是要「親仁」。

孔子說過,「言而無文,行而不遠。」理論與文化的學習能提高實踐的層次,同時理論與文化必然要有與「行」相應。今天來看孔子的這個論述仍然具有現實的警示作用。老一代人只讀了三五年古書便能大致明事理,現在一味的功利化教育導致的結果卻是人既無人品也無學品。所以,就整個人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而言,要將知識與涵養結合起來。

来源:廣州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