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皇帝們小時候心愛的玩具(組圖)

發表:2013-10-04 16: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10月04日訊】中國玩具史可以上溯到幾千年前,但要說古代玩具集大成者,還得數清代紫禁城裡皇帝們小時候心愛的玩具。按照清宮舊俗,皇帝兒時的玩具一般不會傳給下一代,用過了就燒掉。但晚清皇帝多為年幼登基,同治6歲登基,光緒4歲,末代皇帝宣統登基時只有3歲。為了哄「娃娃皇帝」高興,太監宮女們使盡渾身解數,宮中的玩具數量與前朝相比增加了不少,而且大多得以保留。

晚清到民國時期,中國社會處於傳統與外來交匯,此時的宮中玩具也有中西合璧、土洋結合的特點,從傳統的泥戲人兒到國外進口的八音盒應有盡有,大體可分為音響、把玩和益智三大類。


霸王鞭遇上鳥音籠

現今的孩子都是在各種早教光碟、有聲讀物的陪伴下成長起來的。過去沒有現代化的音響設備,但宮中的孩子並不缺少音響玩具。

空竹、霸王鞭等傳統的發聲玩具是少不了的。空竹中國人都不陌生,霸王鞭就是俗稱的「金錢棍」,在一根長約1米的竹棍中間鑲入銅錢,孩子們持鞭對打,銅錢箏箏做響,約等於今天男孩子們心愛的「激光武器」。

帶響兒的霸王鞭想必給皇子們不少歡樂。文治武功一樣都不能少,八音盒聊可算作音樂熏陶了。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各種八音盒中,有一隻精美的長方嵌石鍍金鳥音籠,為19世紀法國製造。籠底座內裝有控制小鳥活動和鳴叫的裝置,上弦後,籠中的鳥隨著音樂轉頭張嘴鳴叫,抖動翅膀,籠中的蝴蝶翩翩欲飛,是故宮機械玩具中的珍品。


「家家酒」男耕女織

中國傳統玩具很多都是拿在手裡把玩觀賞的,如傳統的泥戲人、波浪鼓、布老虎和花燈等,宮中均有收藏,但貴為天子,玩具也要有些不同凡響的氣象。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系列機器人玩偶,機械內芯,上弦之後,人偶可在音樂伴奏下模仿人的活動。這批玩偶中有一個武醜裝扮的翻頂機器人,為法國製造。機器人左右各擺一把椅子,身下的檯子裡裝有音樂和控制裝置。上弦後,武醜在樂聲中做舉手動作,先是雙手而後單手扶椅,身體向上擺動,做騰空倒立狀。

清宮舊藏的機器人偶,有的是在宮中供職的西洋傳教士所做,有的是國外進貢的,還有通過粵海關購買。不少機器人偶與戲曲相關,乾隆年間,西洋某國就曾進貢過十八個機器人偶,能演整部的《西廂記》。

宮中所藏珍寶無數,那份奢華氣質也傳染到了機械玩物上。清宮造辦處做過一隻銅鍍金染牙箱童子風扇。一個童子手持羽扇和方巾,笑呵呵地跪在貼有象牙片的基座上。上弦後,童子上下揮動扇子,賣力地為主人驅趕暑熱。

孩子都愛玩「辦家家酒」,為了讓皇子們在「虛擬人生」中快樂成長,清宮備齊了全套高模擬的宮廷生活用具。從小瓷茶具、小銀酒具、錫制小火鍋、小碗等生活用品,到成套的西洋銅累絲小桌椅、小如意、水煙袋等一應俱全。還有小籃子用於模仿大人購物,小手搖紡車模仿男耕女織。

19世紀末火車剛進入中國,清宮的孩子就擁有了從國外採購的玩具火車,這種火車內裝輪機、煤槽,與大車無異。「燃酒以代煤,令水沸激」,火車就能在鐵軌上跑起來了。與洋火車相比,國產的車船玩具也不遜色,清宮有一隻雕工精美的小銀船,船上閣樓窗欞細緻、船體彫刻走獸雲紋,說是玩具,更像工藝品。


蒙古像棋獅子當炮

益智類玩具一直是中國古人所鍾愛的,傳統的七巧板、九連環和圍棋等益智遊戲老少咸宜。清宮中的益智類玩具有像棋、圍棋、雙陸棋、陞官圖等,種類繁多。適於兒童的有中式積木《七巧圖》、《益智圖》,還有從法國、英國等地採購的彩色積木和金屬積木。

與國際像棋不無關係的蒙古像棋是宮中玩具的一大亮點。蒙古像棋又稱「沙特拉」,據說元初傳入蒙古,造型、玩法與國際像棋相似。至遲清初傳入內地,棋子均為像形,包括兩將、兩炮、四像四馬、四車16卒。其中,騎馬武士為將,獅子相當於炮,馬拉車相當於車,駱駝相當於像,立馬為馬,坐人為卒。

外還有一種遊戲動物紙牌,整套牌分兩種,一種牌上繪有鴿子、鸚鵡、馬牛、魚、虎、豹等動物圖案,並配有動物特點的文字說明。如鴿子能傳信,螞蟻能列隊,鸕鹚善於捕魚等等。另一種牌只有圖而沒有文字說明。誰能用無文字的牌熟練地對應有文字的牌子,就算取勝。整套牌包括近50種圖案,對年幼的皇子們來說,是記憶力和觀察力的極好鍛練。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升平樂事圖》冊頁描繪了貴冑世家之中,仕女孩童慶賞元宵的場景,涉及賞燈、玩燈、騎竹馬、吹「扑扑噔」等多種遊戲。


滾燈

值得一提的是,畫中的花燈種類繁多,包括滾燈、轉燈、獨佔鰲頭燈、太平像燈、仙鶴燈等多種造型,結構複雜,有些燈現代人已經很難仿製出來了。比如滾燈,外麵糊紙,竹骨架做成球狀,中間設萬向軸,蠟燭固定於軸上。無論外圈怎樣轉,蠟燭始終直立,不會把紙燒著。古人的扎紙工藝也相當精美。畫中一童子拽繩牽引一隻車燈,燈的主體是一隻馱蓮座寶瓶的白象,瓶中有如意、畫戟上挂萬字與雙錢,寓意福壽雙全。

在清代宮廷畫家繪製的《升平樂事圖》冊頁中,可以看到一種形似葫蘆的玩具,這就是老北京所說的「扑扑噔」,也叫「倒掖氣」。


賞心樂事「扑扑噔」

「扑扑噔」是用琉璃做的聲響玩具,最早出現在宋人繪畫中。宋代蘇漢臣《嬰戲圖》中,就有三個男孩坐在木榻上吹「扑扑噔」的畫面。明代,北京琉璃廠精於做「扑扑噔」,清代廣為流傳。

「扑扑噔」上部有直嘴,底部極薄,稍有凹進,吹氣時底部隨氣壓改變而裡外抖動,發出「嘭嘭」的響聲,連續吹聲響連成一串。「扑扑噔」的造型除葫蘆形之外還有蘋果形、半球形等,色彩十分豐富,有白色、淡綠和淡紫等等。大的直徑近30厘米,小的約10厘米左右。它最大的弱點是易碎,舊時人們常在吹口上罩一塊紗布,以防碎片吸進口中。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