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詠古箏(組圖)

作者:侯歌 發表:2013-10-12 11: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10月12日訊】在彈撥樂家族裡,一般都認為男彈吉他,女彈古箏。學校開設了選修課,我意外發現選古箏的有男生,選吉他的也有女生。而且古箏彈得最棒的是男生。

箏,常用於獨奏、重奏、器樂合奏,或歌舞、戲曲、曲藝的伴奏。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動聽,被稱為「樂中之王」或「東方鋼琴」。其輕撫、慢揉、挑摸之彈奏……餘音繞樑,回味無窮,似陶塤賽古琴勝天籟。

唐代李商隱《錦瑟》詩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那麼,古箏多少根弦呢?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弦、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

箏與瑟有淵源嗎?《集韻》有「分瑟為箏」之說:「秦俗薄惡,父子有爭瑟者,人各其半,名為箏」。除了父子爭瑟的說法外,還有兄弟爭瑟,以及姊妹爭瑟之傳說。

古人彈古箏

瑟,五十弦。分一半為箏,所以箏二十一弦,或二十五弦。漢代應邵《風俗通》云:箏,「謹按《禮樂記》,五弦,筑身也。今並、涼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筑也是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高漸離欲刺殺秦始皇,所用的武器就是灌注了鉛的筑。唐代杜佑《通典•樂四》載:箏,秦聲也。傅玄《箏賦序》曰:「蒙恬造箏。今觀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像在,鼓之則五音發,斯乃仁智之器,豈蒙恬亡國之臣關思哉。」

古箏於戰國時期盛行於秦地。李斯《諫逐客書》述及秦國樂舞之場面:「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由此可見「缶」、「瓮」應是秦國當時的民間樂器。「韶虞」就是「韶簫」,即孔子曾經讚之為「三月不知肉味」的《韶》樂。可見箏乃「真秦之聲也」,故而歷來就有「秦箏」之名。

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不乏詠嘆古箏的詩文。如李白《春日行》:

佳人當窗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
春風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又如蘇軾《甘露寺彈箏》:

多景樓上彈神曲,欲斷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聽霧雨愁,白浪翻空動浮玉。
喚取吾家雙鳳槽,遣作三峽孤猿號。
與君合奏芳春調,啄木飛來霜樹杪。

再如白居易的《夜箏》: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文人雅士或通音律,或不通音律,但大多附庸風雅,對古箏讚嘆尤佳,筆下生情。

来源:深圳特區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