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發現:助人為樂或源自基因遺傳(圖)

發表:2013-10-22 00:4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10月22日訊】通常,我們看到的是人們在品德或者精神信的驅使下幫助他人,而且完全自願進行有益他人或者社會的事情。但是在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證據已經表明,做好事的趨向或許是由基因影響的。在《社會神經科學》雜誌的一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基因型的一種變化似乎影響著人們是否參與助人行為。擁有基因型變化的個體傾向於產生社會性焦慮,也就是說會因周圍的人產生不安,而且幾乎不想幫助其他人。與之相反的是,擁有另外一種變化的人們不僅不焦慮,而且更傾向於樂於助人。

密蘇里大學社會心理學家Gustavo Carlo是這項研究的合著者之一,他說道:「基因型變化只是導致人們成為好人的一種間接原因。大腦化學的其它基因變異或許也會產生影響。現在有許多研究都在對利他行為相關的微觀生物過程進行研究。」內布拉斯加大學行為遺傳實驗室的一位研究人員Scott F. Stoltenberg也是這項研究的合著者,他聲稱之前的研究發現表明,在焦慮的相對水平和利他行為之間存在關係。當社會焦慮較少的人遭遇他人需要幫助時,他們沒有需要克服的問題而且會參與進去。一個患有社會焦慮的人或許會感覺到如此不安,以至於他(她)會避開這種情況。」

Carlo警告稱,研究的發現不一定就意味著遺傳因素傾向於焦慮的人們也缺乏同情心。儘管對於他們來說參與助人的公共行為更加困難,他們也可能匿名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或者以其它不需要人機互動的方式提供幫助。為什麼人們會形成助人為樂的能力一直是另一個廣受爭議的問題。之前的研究表明,助人行為的傾向或許至少是部分可繼承的,也就是說是代代相傳的,而不是父母或者老師的道德影響。2007年韓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大約55%的助人行為似乎是由於基因,而且基因聯繫似乎會隨著孩子長大而增加。

来源:騰訊科學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