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間賽跑的古籍修復(組圖)

發表:2013-12-04 09: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12月04日訊】黑龍江省圖書館505室,是古籍修復組組長徐景和工作的地方。他是我省僅有的幾位古籍修復師之一,古籍修復師用精湛的修復技術搶救整理我省大量亟待保護的古籍文獻資料,工作寂寞而枯燥。近日,記者走進這間辦公室,感覺時光彷彿在倒流……

古籍修復是一個寂寞而枯燥的工作

一張一米寬、兩米多長的桌子上,擺放著徐老師心愛的「文房四寶」:鑷子、毛筆、鎮尺、糨糊。505室的斜對面是省圖特藏部的古籍書庫,裡面存放著古籍13.3萬冊,其中善本書6000冊,繁重的修補任務等著他們。記者見到徐老師時,他正穿著白大褂準備對一本元代線裝書《圓機話法詩學全書(第六冊)》做修復,看見記者,徐老師熱情地說:「你來的巧,我正有一冊書要開始修。」

洗書,古籍修復師變身「化學家」

「古人看書難免會在書上留下茶漬等痕跡,所以第一步我們要洗書」,徐老師娓娓地講述洗書的要領。

「您說要洗書?這可是一本元代的珍貴古籍啊,這也能用水洗嗎?不怕字被洗掉嗎?」面對記者的質疑,徐老師拿出兩個盛放化學藥品的罐子,分別是草酸和氫氧化鈣。「你看,草酸可以用來固定古籍的版型、字跡、邊框,氫氧化鈣可以增白、加固。每次要根據紙張的多少,憑修復師的經驗來調配,這樣才能起到保護古籍的作用。」

「所有的古籍都洗嗎?」記者問。「不行,只有元代和元代以前的古籍可以,因為那時的墨比明清時期好很多。」

只見徐老師先用開水在書上小心翼翼地澆一遍,然後再用草酸和氫氧化鈣的水溶液二次沖洗,最後又澆了一遍開水,此時書下墊的白毛巾變黃了,書上的髒東西被洗了下來,但是字跡並沒有印到毛巾上。

徐老師用長錐子把粘成一堆的古籍一點點地分成3份,每份20多頁,然後用干的宣紙將古籍表面的水吸乾;再把這些紙分成更小的份,繼續用宣紙吸去水分,如此重複直到將60多頁全部攤開。記者算了一下,洗一本書至少需要兩個多小時。


古籍修復室

跑遍大江南北尋紙

在洗書過程中,徐老師給記者講解了一下古籍的用紙。

古籍一般多用宣紙,古法製成的宣紙含酸量很低,久放不壞,有「紙壽千年」的說法。就算以千年來計,大部分古籍也到了大限之年。

「以舊復舊、修舊如舊」是古籍修復遵守的第一守則,北京國家圖書館甚至使用清代朝鮮進貢的高麗紙修復明朝的永樂大典,這相當於用文物來修覆文物。「對我們來說,清朝的高麗紙不敢奢望,一張60年前的宣紙已是極為難得了」,去哪裡找到適合的紙張,是徐老師另一項重要工作。去年,他與同事千里迢迢飛往浙江、安徽等地,訪遍當地的手工製紙藝人,花重金購得一批以古法製成的竹紙。在古籍修復室的隔壁庫房,存放著徐老師20多年裡從全國各地蒐集到的不同顏色、不同種類的手工紙百餘種,這些紙擺放了整整一個房屋。

古籍修復是與時間賽跑的過程

1989年,33歲的徐景和作為黑龍江的特派學員結束了在北京文館司的學習回到了省圖書館,成為我省第一批古籍修復師。自那時起他在古籍修復組工作了22年,省圖書館的鎮館之寶元代刻本《韻府群玉》就是由徐景和利用「金鑲玉」的修復技法,花了半年的時間完成的。

記者瞭解到,徐老師同一批畢業的30多位學員中,目前仍從事古籍修復工作的只剩下5人,今年3月份徐老師作為我省唯一的代表,參加了在重慶舉行的全國高技能人才會議。他憑著「金鑲玉」的古籍修復技術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這個榮譽讓他更覺時間緊迫,徐老師說,看著特藏部內13萬亟待修補的圖書,自己「憂心忡忡」。

来源:哈爾濱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