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十八歲少年之作被列入《中國十大名畫》(組圖)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絹本青綠設色,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說起這件傳世名作,就不得不提及北宋宋徽宗的一項繪畫教育的創舉——畫學,王希孟就是這所學校的碩果之一。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北宋有過三次興學的高潮,第一次是范仲淹的慶歷興學,直接管理和資助地方州學;第二次是王安石與熙寧、元豐興學,重在改革培養和選拔人才的 制度;第三次是蔡京的崇寧興學,一方面大肆實行文化專制,另一方面大力培植文化、藝術人才。北宋畫學和書學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建立起來的。宋徽宗管理藝術 具有一定的計畫性和前瞻性。為了持續性地提高翰林圖畫院和翰林書院的藝術功力,分別建立了畫學和書學即皇家繪畫學校和書法學校,這不能不說是一項很有見地 的文化功業。在當時,與畫學、書學相對應的學校還有算學、醫學等,時稱「四學」,形成了相當大的規模。

《千里江山圖》局部
   

為了專事培養繪畫人才,提高未來翰林圖畫院畫家的綜合藝術修養,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創建了專門培養畫學生的學校——畫學, 其目的是教育眾工。這是歷史上最早的宮廷美術教育機構,也是古代唯一的官辦美術學校。畫學機構還十分重視提高學子們的文化素養,向他們教授《說文》《爾 雅》《方言》《釋名》等基礎課程。
   

為提高諸生的繪畫技藝和構思能力,徽宗親自出題招考取士,往往以詩句為題要求學子們曲盡其意、遐想無限。特別是「考畫之等,以不仿前人,而 物之情態形色具若自然,筆韻高簡為工」。如畫「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贏家的構思是畫漢代歷史故事「蘇武牧羊」,畫中的蘇武正在假寐。畫「踏 花歸來馬蹄香」之句,勝者是畫蝴蝶尾隨著馬蹄上下翻飛。徽宗排斥那種平鋪直敘、圖解式的繪畫構思,這推動了宮廷畫家提高文學修養、工於巧思的創作風氣。
   

王希孟曾經是這個畫學中的一員學徒,長卷《千里江山圖》是他存世的唯一之作。該圖卷尾有時任尚書左丞相右僕射蔡京的跋文:「政和三年閏四月 一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 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可推知王希孟的生卒年為1096-1115年?他年少時是畫學裡的一名學生,學成後被召入宮中的文書庫,即宋代的中央檔案館, 此系存放尚書省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檔案之所在。不過,值得揣摩的是,畫學裡的生徒本應向翰林圖畫院輸送人才,而王希孟卻未能進入翰林圖畫院,想 必是兩個原因,其一:他未能通過進入畫院的命題考試;其二:其畫「未甚工」,徽宗對畫學生最基本的要求是狀物精準、寫實入微,缺乏工致的寫實技巧也給他帶 來了不利影響。王希孟畫學「畢業」後進不了翰林圖畫院,所「分配」的工作只能去文書庫供職,文書庫不是宮廷繪畫的創作機構,只是承擔抄帳、編目等書吏的活 計。為了改變命運,他只有屢屢作畫呈獻,引起徽宗的關注。徽宗見王希孟如此執著且有慧根,乃可造就之材,於是親自教授。在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閏四 月之前,十八歲的王希孟力戒欠工致之弊,精心繪成了該圖,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繪成如此高頭大卷,可見用功之勤;採用如此超大的尺幅,也是為了迎合徽宗「豐 亨豫大」的享受要求。小畫家滿懷的欲求化作丈餘丹青,盡在不言之中。宋徽宗收到該圖後,頗為嘉許,將此圖賞賜給了蔡京。於是才有了蔡京的題跋,使今人得知 王希孟極為簡略的身世。不幸的是,很可能是王希孟勞累過度或體質羸弱等原因,二十歲時就夭亡了,可謂畫壇一大憾事。
   

全卷系大青綠山水,主要用石青石綠,淡色渲染高空和水面,在山腳和半空露出絹本的底色,頓顯陽光燦爛之感,全幅構圖景象開闊,取用傳統的散 點透視法,其構圖屬於北方山水畫派的系列,以略帶俯視的角度橫向展開全景式大山大水,氣勢宏大。比較該卷與傳為徽宗的《雪江歸棹圖》卷的山脈造型,《千里 江山圖》卷的構圖正是該捲向高處、左右延展。每個段落都將主峰和諸多輔峰組合起來,許多局部均為一幀完整的大幅山水畫立軸。畫家將太行山雄偉壯觀的山脈與 江淮一帶蒼茫的水勢和曲折的灣流融合為一體,縱覽全圖:群山湧動,恰似蒼龍滾地;江河流淌,如同平鏡映天。圖中的臺榭樓閣和橋亭、村落、寺觀等建築類型以 及船舶等均十分豐富,與自然山川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視覺重點,如長橋臥波、松巒書院、山塢樓觀、松濤藏扉、柳浪漁家,高臺望月、臨溪草閣,平沙泊舟等。 人物的活動大多圍繞著水面展開,以白粉點綴,頗為鮮明,如平江待渡、亭橋觀流、輕舟蕩漾、江上漁隱等,表現了北宋畫家郭熙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
   

畫家的師承直接來自徽宗的寫實觀念,具體用色離不開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的傳統手法,但較前人要清雅一些,在未染色之處微微露出畫家受郭熙坡石畫法的影響,如卷雲皴、鬼臉皴等,顯現出當時山水畫主流風格的藝術作用。
   

缺憾的是,畫家的藝術語言較為單一,線條尚欠勾勒之功,行筆細弱乏力,也許這是他身體羸弱的反映。由於畫家生活經驗積累有限,如滿載貨物的 船舶吃水很淺,人物的活動尚缺乏組織。然而,瑕不掩瑜,這畢竟是一個十八歲少年的初作,在他之後,幾乎沒有一件青綠山水畫的氣勢和境界達到如此不凡的高 度。



来源:光明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