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二代如何避免成為「香蕉人」(圖)

發表:2014-10-03 00: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據報導,難以融入當地社會是不少海外移民面臨的困境。在歐洲,有許多中國移民,他們一方面生長於西方社會受其影響,另一方面又是黑眼睛黃皮膚的華人面孔,常常被人形象地比喻為「香蕉人」。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海外華僑華人與中國的聯繫日益頻繁,使得華人二代對中國的瞭解逐漸增多,認同感也逐漸加深。

華人一代:嚴抓孩子中文教育

說起「香蕉人」這一話題,旅奧30年的華人張維慶感慨頗深,他表示,為了避免兒子也變成香蕉人,他和太太多年來一直嚴抓孩子的中文教育,在孩子12至18歲時,每年都帶他們去中國參加夏令營,甚至在今年秋天,送大兒子去中國復旦大學學習一年中文。

張維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張超今年30歲,已工作多年,他4歲時從中國來到維也納和父母一起生活;小兒子張率則在維也納出生、成長,今年20歲,正在奧地利大學讀書。

在張維慶眼裡,兩個兒子有許多共同點:兩人都在國外長大,在西方文化的教育下,西式文化烙印很深,思維方式、生活習俗、飲食習慣等都更靠近奧地利本國人。

「比如國外長大的孩子特別自由化,我平時在和兒子們談事情時,不能以長輩的口氣和他交流,而是會把他當做朋友交流想法,如果我強迫他接受一些觀點,他一定會表現得很叛逆。」張維慶說,此外在國外長大的孩子回到中國總有些許不適應。

除了共同點之外,張維慶認為,兩個兒子還是有較大差異。大兒子在國內4年的啟蒙教育非常重要地影響了他的人生,他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同感較強,而生長於國外的小兒子則從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習俗等方面帶有鮮明的國外小孩特質。

在孩子很小時,張維慶夫婦便意識到中文傳承的重要性,不願讓孩子變成「香蕉人」,因此,他們從孩子幼年時期便每天在家裡教中文,加上張夫人曾經是中文老師,言傳身教使得兩個孩子的中文水平相對較好。

但儘管如此,華人二代的中文水平依然不能跟國內的年輕人相比。張維慶認為,現在中國經濟發展很快,兒子有中國背景,如果兒子又能同時熟練掌握德語、英語、中文3種語言,將會在未來的職場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能夠很容易找到大型跨國企業派駐到中國分公司的工作。

「現在中國非常缺乏既在國外長大、有國外思維,且又懂中國國情和文化的華人二代。」張維慶感慨。

張維慶認為,華人二代最大的問題是要保留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家長如果不注意中國文化教育,會讓孩子在西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他呼籲,海外華僑華人一定要加強對下一代的中文教育,且在中文教育的基礎上,還要傳承給他們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應讓孩子多到中國參加夏令營,平時和孩子交流盡量多用母語,多用中國的思維方式,多看中文電視。否則,華人二代很容易變成「香蕉人」。

積極融入,感受中西文化碰撞

馬上要進入高考的雨楓是個大眼睛的漂亮上海姑娘。雨楓說,她15歲就來到維也納上學,家裡的親戚也都在維也納,阿姨從事醫療行業,不出意外自己也會走上從醫這條路。

雨楓侃侃而談自己在奧地利的生活,她覺得奧地利和中國在文化上必然不同,但是好在自己年齡小,很快就習慣了。

吃的方面到處都是中國餐館,實在有些想吃的飯菜吃不到,自己也就開始學習怎麼去做,於是,在相同的年齡裡,自己的廚藝也算不錯。唯一遺憾的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感覺維也納冷冷清清,於是便和學校裡的中國同學一起慶祝下,總歸比自己孤零零的好。

受著奧地利式學校教育,可雨楓骨子裡依然是純純的中國姑娘。雨楓還說起了一段有趣的校園時光。

雨楓說,在中國上課時老師會叫同學回答問題,之後你必須起立回答,而奧地利則不同,你可以直接說出你的想法。由於她習慣了中國的上課方式,每次老師讓回答問題時,她總不由自主的站起來,惹得哄堂大笑,自己尷尬的坐下也怪難為情的。

關於問到有沒有因為到了國外而忘記傳統的中國文化等問題時,雨楓說,自己的中文一直很好,德文也在不斷進步,兩國語言都不成問題,而且也不會因為來到奧地利而忘記中國文化和傳統。

雨楓表示,華人的二代子女們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般神秘,他們同國內的孩子們一樣,上學、下課、回家、寫作業,甚至付出要多於國內的孩子,包括語言上的付出,自尊心上的忍讓,「我們只能多比別人付出才能在這個陌生的地方站住腳。索性自己來的比較早,可以更好的融入和學習這裡的文化和生活常識。」

體諒父母,留住中國根

僑二代們總被大家稱為「ABC」(AmericanBornChinese),最早是對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的簡稱。後來,隨著歐洲等其它國家有越來越多的僑二代,因此,這個詞也有了更多的意思,開始泛指那些從國外出生及長大的中國人。

也許有些人覺得僑二代們養尊處優,生活條件優越,比國內的孩子們有更多的光環。可誰又能瞭解到他們這群人在國外的尷尬處境和辛酸?也許光環的背後是多年的付出。

玲兒是個恬靜的上海姑娘,10多歲就來到維也納。玲兒說,自己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ABC」,起碼自己的觀念在某些方面上還是非常中國。

回憶起在奧地利10多年的生活,玲兒侃侃而談。在很多人眼中,也許華人二代跟身為第一代移民的父母在觀念上有很大不同。

但玲兒並不覺得如此,一是每個人的性格不同,行為方式更不同,二是自己並不是生於奧地利這片土地,自己已經接觸過中國10多年,也許已經習慣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反倒是剛剛來到奧地利時讓自己很不適應,生活和學習也是困難重重。

和父母一起在奧地利生活的10多年時間裏,玲兒並沒有因為很多習慣上的問題和他們發生衝突,玲兒認為,自己是個比較聽話的孩子,會嘗試著理解父母,即使在中國,依然有很多孩子不同意父母的觀點,但從文化上來說,大家還都基本保持一致。

玲兒說,自己依然還是具有非常中國人的觀念,父母也很開明,對於婚姻、工作等方面也不太干預,和父母總是保持求同存異的溝通方法。

「雖然身在異國他鄉,但自己從裡到外依然是中國人,身體流淌著中國人的血液,要體諒父母的不易,還要留住自己的中國根。」她說。

来源:歐洲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