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羲之與蘭亭遭遇文革時

作者:林輝 發表:2015-01-31 23:0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王羲之(303年-361年),山東琅玡臨沂人,中國東晉著名書法家,被後人譽為古今之冠,有「書聖」之稱。梁武帝蕭衍評價其書法「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酷愛其書法的唐太宗亦讚道:「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唯王逸少乎!」

王羲之最為有名也最為人熟知的是有著「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集序》。據說,他是在蘭亭這個地方寫就的。

公元350年,王羲之被東晉朝廷任命為會稽內史。他聽說山陰道上有個叫蘭亭的地方,山巒迭嶂,叢林茂密,竹影搖曳,別有一番恬情的山林野趣,於是在353年的一天,與一群文人雅士共同前往蘭亭踏青,並舉行了當時江南流行的臨水洗滌、拔除不祥之氣的活動「修禊」。眾人一邊飲酒,一邊賦詩,好不快意。

太陽快落山時,一干人等共賦詩37首,有人建議將這次「修禊」的詩篇彙編成集,並公推王羲之撰寫序言,孫綽撰寫後序。王羲之遂藉著酒興一氣呵成寫下了《蘭亭集序》。這篇序言不僅文風清秀,字字似「天馬行空,遊行自在」,是古代序跋文中的佳品,而且其書法造詣更是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

公元355年,王羲之稱病棄官,定居在會稽金庭(今浙江紹興)。361年,王羲之病逝,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籐山)。晉穆帝贈其為「金紫光祿大夫」,而王操之、王獻之等子孫遵父旨堅辭不受。在王羲之的墓旁邊,子孫筑室為廬,守墓盡孝。這項家規一直流傳至今,因此附近形成了一個村落,名叫「羲之村」。

不過,一千多年前的王羲之沒有想到的是,本想找個安靜之所躲避世事的紛擾,卻不料死後依然不得安生。文革「破四舊」期間,王羲之的墓碑被推倒,墓道門也被拆掉,好在王家子孫不僅偷偷的把墓碑抬到水渠底下,使其沒被敲碎,還悄悄藏匿了幾塊石料。文革後修復時,其子孫才將保存的墓碑和石料拿出來。

而因《蘭亭集序》而名聲大噪的蘭亭,也成為了文人的心中聖地。景仰者去蘭亭流連憑弔,1600年間從未斷絕。但在文革期間,蘭亭亦受到殃及而被毀壞,乾隆御製的蘭亭碑,也被毀。

在文革期間,有著類似經歷的又何止王羲之墓和蘭亭?一個文革帶給中國人的是說不完道不盡的劫難和痛苦。

来源: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