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法定年齡不結婚 在古代要被處罰(圖)

發表:2015-02-17 13: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網路圖片

按照《禮記》所規定的男女成年標準來理解,古代嫁娶年齡一般是男20歲、女15歲。但各朝代略有不同,比如唐代,男15歲、女13歲以上;明代,男16歲、女14歲以上。

媒人牽線 派對相親

在古代,男女結婚大多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說文》稱,「媒,謀也,謀合二姓者也。」即便真是私下定情,也得請個形式上的媒人來說親,叫「採媒」。早在先秦時期就是這樣,如《詩經•南山》的《氓》中有一句:「匪我愆期,子無良媒」,說的就是當時非媒人不可嫁的現實。

但實際上,古代男女之間的交往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封閉。先秦時,官府每年為單身男女提供一次交往機會。春秋時期的「仲春會」就是一個典型的男女交友的大派對,其主題是「奔」,意思是與所愛的人一起出走。《周禮》中的《地官•媒民》說,「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從這一規定來看,這項活動是由官方推動的,強制執行,如果到時有人不「奔」,不參加聚會,還會受到處罰

仲春會一般設在每年陰曆的「三月三」,後來的清明節男女「踏春」風俗,便是受到了仲春會的影響。除了這一天,古代正月十五、七月七,也都是單身男女覓偶的良機。七月七又叫「七夕節」,被現代男女戲稱為「中國古代的情人節」。

男大當婚 女大當嫁

古代對於適齡男女婚嫁問題,亦制定了相關法令:越王勾踐規定男子20歲而娶,女子15歲而嫁;宋仁宗時期規定男子15歲而娶,女子13歲而嫁;明太祖規定男子16歲而娶,女子14歲而嫁。

古代人認為「男有室女有家」後,人們才能安居樂業,社會才能穩定和諧。在周代,已到適婚年齡的男女的終身大事還被列入了官方議程,專門設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政府官員。在晉代,如果女子到了一定年齡還沒有嫁人,官府就要強行給她找對象。《晉書•武帝紀》記載,司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詔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意思是說,女子到17歲,如果父母不將閨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找個「剩男」逼其出嫁。

而在南北朝時,如果女孩適齡仍未出嫁即為犯法,家裡人都是要跟著坐牢,這也就是《宋書•周朗傳》中說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而漢朝孝惠皇帝時,誰家要是有女兒15歲至30歲還沒有嫁人,就要罰款600錢。唐朝對於男子20歲以上,女子15歲以上還沒有結婚的也要處罰。

責任編輯:瀋清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