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專欄】康熙首次南巡的故事(圖)

作者:楚天 發表:2015-04-27 11: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康熙南巡。(網路圖片)

康熙大帝在位61年,期間曾六次南巡。南巡的目的,一方面是為瞭解決「黃淮衝決為患」的問題,親歷河道,尋求治河方案,考察治河工程;另一方面是周知吏治,觀覽民情。康熙大帝曾表示,自己南巡就是為了「巡察社會利病,省觀民隱,體念黎民疾苦,問俗觀風,以資勤求治理」。

康熙大帝在這六次南巡中,曾有三次在山東停留,途經泰山、曲阜。

公元1684年,即康熙二十三年深秋,康熙大帝第一次南巡即途經山東泰山。當時的侍臣向他建議,應效法古代「受命於天」、「易姓而王」的皇帝,如秦、漢、唐、宋各代有作為的帝王一樣,舉行泰山封禪大典。

但康熙大帝卻拒絕了臣下們的建議,他認為此種花費巨資的勞民傷財之舉,徒勞無益,會給百姓造成沈重負擔,實不足取。他還訓喻百官說:「朕向來崇尚實政,古人重金泥玉檢(指封禪),徒勞民力,實無意義,故此行只為巡察社會利病,省觀民隱,體念黎民疾苦,問俗觀風,以資勤求治理,絕不效前人銘功紀德,告成於天也。」

康熙大帝在遊歷泰山諸峰後,胸襟暢爽,曾揮毫賦詩抒懷:「岩岩岱岳高無極,攀陟遙登最上頭。路轉天門青靄合,峰回日觀白雲浮。振衣嶻嶭凌千仞,騁目蒼茫辨九州。欲與臣鄰崇實政,金泥玉檢不頌留。」

康熙大帝儘管不願封禪,並謙稱「朕涼德菲躬,實未有豐功偉業,足以照示來茲。何敢效法前人,銘功紀德」,但對「五嶽之尊」的泰山還是非常崇敬的。他深知「岳為五方之長,發生萬物」,所以到泰山後他也禮節性地舉行了祭祀泰山神的活動,「躬祀之為萬民祈福」。

同年十一月,康熙大帝南巡歸來,途經山東曲阜。十一月十七日,康熙大帝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特意來到孔廟祭祀孔子。康熙大帝向孔子像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並在祝文中稱頌孔子:「仰惟先師,得侔元化,聖集大成。開萬世之文明,樹百王之儀範;永言光烈,罔不欽崇。」

從孔廟出來,康熙又來到孔林,謁孔子墓。他本應再對孔子行一跪三叩禮,可是當他走到孔子墓前時,站立良久卻沒有跪拜。此時,引駕官孔尚任看出了帝意,便靈機一動,引康熙到一旁休息片刻。在場的官員都大惑不解,衍聖公孔毓圻事後向孔尚任詢問緣由。孔尚任解釋說:開始時,康熙大帝不拜,是因為他看到了明正統八年大書法家黃養正篆書的「大成至聖文宣王」墓碑。

康熙大帝認為,天無二日,國無二王。自己身為一國之主,不能再叩拜王,這樣不合禮數。他到曲阜是來拜師,而不是拜王。為此,孔尚任才擅自請康熙到一邊歇息,自己上前將墓碑上的「王」字用黃綾蓋上。當康熙大帝再次來到墓前時,已看不到「王」字了,所以才向他敬仰的先師行了大禮。

康熙大帝身為九五之尊,如此謹守禮數,尊師重道,可為一嘆。

在南巡的旅途中,康熙大帝對政務從未荒廢,與在京城一樣,每日例行處理奏章。康熙大帝在途中經過多個城市,都未作停留,晝夜行船三百六十餘裡,住宿多在船中夜泊或以地方官員的府邸、運河岸邊的寺廟作為臨時居所,白天也主要是視察水利河工,沒有半點遊玩的意圖。

康熙大帝在途中還撰寫了《南巡筆記》。在筆記中,他提到自己「夜坐舟中,與侍臣高士奇談論古今興廢之跡,或讀《尚書》、《左傳》及先秦兩漢文數篇,或談周易,或賦一詩,每至漏下三十刻不倦,日以為常。」

可以說,康熙大帝的南巡自始至終貫穿著求索、治世的目的與偉人的風範。

 



責任編輯:修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