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潮:在國際道義與國家利益之間的困境(圖)

作者:何清漣 發表:2015-09-10 08: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難民們在德國慕尼黑一個臨時搭建的難民營外進食(2015年9月7日)

【看中國2015年09月10日訊】歐洲的難民問題,正將以「歐洲大同」為目標的歐盟「一家親」攪得爭吵不休。德國彰顯接收難民的國際人道主義姿態,引起其他歐盟國家的反對與批評。對歐盟各國的政治領導人來說,面臨的其實是:彰顯國際道義與顧全本國國家(公民)利益之間,如何平衡?歐盟內部已經意識到:難民問題的挑戰將比希臘債務危機更嚴重。

難民份額分配引起歐盟分裂

久拖未決的敘利亞難民問題終於在2015年9月上旬獲暫時解決。歐洲三個大國決定施行「持久的、強制性的」難民份額分配計畫,由幾個大國分攤難民配額。德國政府最積極,一次性開放邊境讓兩萬餘難民入境,德國政府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裡爾(Sigmar Gabriel)9月7日晚在德國電視二台上表示,德國有能力在未來數年繼續大規模接收難民。未來數年,德國肯定可以每年容納50萬甚至更多難民。

9月7日,法國總統奧朗德發言稱,已做好準備在未來2年內接收2.4萬名難民;英國首相卡梅倫承諾,未來5年,英國將從聯合國難民營接收2萬名敘利亞難民。但他同時表示,比提供援助更重要的是尋找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

這是三個歐洲大國在道義與能力之間掙紮了好久之後做出的決定,但都不容易。默克爾已預知此舉將改變德國社會;法國奧朗德表態接收,稱這決定是頂住國內輿論壓力做出。調查顯示,超過一半法國民眾反對為應對歐盟難民危機而接收更多難民或簡化收容程序。至於英國,因為東歐人合法進入英國,讓失業嚴重的英國公民不滿,加上希臘債務危機,正在考慮明年就「是否退出歐盟」進行公投。

德國人自己也很困惑。一些地方政府對難民接收計畫表示反對,例如巴伐利亞州長勞倫斯·澤霍費爾(Lorenz Lorenz Seehofer)認為,德國政府全數接收難民的政策並不正確,不僅地方政府不堪重負,長遠看也不利於難民得到有效安置。德國民眾本身因為是否接收難民的態度分裂成兩大類意見,因為媒體要保持政治正確,反對者聚集在社交媒體上表達意見。德國之聲評論員Christoph Hasselbach發表評論《德國人瘋了嗎?》,認為「現在的問題是局面已經失去了控制,德國完全放棄了對不斷增長的難民潮的引導和限制,甚至是有意地讓所有難民進入德國境內。這種做法同歐洲其它國家相比顯然不同。無論是倫敦、哥本哈根、華沙、里加,布拉格還是布達佩斯,這些國家的政府都表示:‘如果德國人瘋到這種程度,那別裹脅我們一起瘋’」,文章也提到,「如果這些難民一旦獲得歐盟國家國籍,他們就有權利自由地遷徙到英國。難民問題現在更有可能促成英國退出歐盟。」

難民的製造根源未斷,難民將源源產生

聯合國還算清醒,明白這次歐盟幾個大國之間達成的「強制性的難民份額分配計畫」,只能解決一時之急。聯合國特使德米斯圖拉(Staffan de Mistura)數日前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指出:來自敘利亞的難民數量還會再度急劇增加。如果內戰擴大到至今未受戰火影響的地中海城市拉塔基亞(Latakia),難民人數可能會再增加100萬,而其中多數人會試圖乘坐小船渡過地中海前往歐洲。此外,恐怖主義武裝"伊斯蘭國"的繼續推進也會導致更大難民潮。

這位聯合國外交官所言非虛。今年6月18日,聯合國難民署(UNHCR)發布的《全球趨勢》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底,在世界範圍內因戰爭、武裝衝突和迫害而流離失所者的人數已達近6000萬人,並且還在持續增加。10年前是3750萬。2013年為有史以來增長人數最多的一年,達5120萬。在全世界範圍內,每122個人當中就有1人是難民、境內流離失所者,或正在尋求庇護。如果這些人能組成一個國家的話,那將會是世界上排在第24位的人口大國。

該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五年裡,世界至少爆發或重新爆發了15次武裝衝突:八次在非洲(象牙海岸、中非共和國、利比亞、馬里、奈及利亞東北部、剛果民主共和國、南蘇丹和今年的蒲隆地);三次在中東(敘利亞、伊拉克和葉門);一次在歐洲(烏克蘭);還有三次在亞洲(吉爾吉斯斯坦以及緬甸和巴基斯坦的很多地方)。

各國消化難民的能力與民意

據前引聯合國報告,2014年產生了將近6000萬流離失所者,其中僅有12.68萬難民返回他們的祖國,大多數則成為難民,接收成了大問題。

美國與歐洲各國,一直是世界上承擔收容各種難民的主力。70年代末的越南難民潮,最後就是以美國為主,歐洲各國為輔接收的。無論是前蘇聯還是現在的中國,以及非洲、中東地區因戰亂災害產生的各種難民,基本都被這些國家接納。但接納國的接納總有個限度,再加上接納難民的各國,本身因文化不同,外來移民(難民)的融入程度也不一樣,帶來的後續困擾也完全不同。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對處理Refugee(因戰爭、災害而產生的流離失所者);asylum seeker(因制度而產生的政治迫害尋求避難者),immigrant(移民)有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比較有經驗。美國移民文化號稱熔爐(melting pot),第一代也許將自己看作移民,第二代就全是美國人,只是分成非裔、拉丁裔、亞裔,按自己的選擇信奉不同的宗教,但認同美國的價值觀。

加拿大主張多元文化,每個國家的移民可以遵奉本國文化。因此,世界各國移民只要形成群體,就按自己的習俗,各得其所地過自己的節日。以前,這些都不是問題,但最近這些年在某些區域形成了某個族群佔優勢並影響噹地經濟生活的情況,多元文化所帶來的問題才被注意到,但僅僅只是個開頭。

歐盟各國不同,移民多年還無法真正融入接收國。以法國為例,今年1月《查理週刊事件》將法國穆斯林人口這道隱藏得很深的創口揭開,其中穆斯林主體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但還是無法認同「法蘭西價值」。這些穆斯林移民與法國的矛盾,在經濟上升時期不太明顯,但進入經濟困難時期,所有問題就突顯出來。因此,有人將法國穆斯林問題說成是「在政治與經濟雙重壓迫下的法國某群體的邊緣化生存狀況及其抗爭」。

德國的移民問題沒法國那麼突出。在德國居住的外國人超過7百萬,其中土耳其人190萬,南斯拉夫人93萬,大約三分之二居住在西德中部的北威州、巴登-符騰堡州和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州。這些外國人中約四分之一出生在德國,但這些從小在德國完成社會化的移民第二代仍然被視為外國人。西德人、特別是大城市居民,對外國人相對比較友善,當然也有人明顯不喜歡外國人;東德人對外國人的寬容度較低。2010年10月13日,《紐約時報》曾以「德國反外國人態度在上升」(Anti-Foreigner Attitudes Surge in Germany)為題寫了一篇報導,介紹了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艾伯特基金會公布的一份民調報告,儘管2千多被調查者的教育程度、性別、就業狀況、年齡、社會階層不同,但有三分之一的人認為,在德國居住的外國人應該被遣返回國;55%的被調查者不喜歡阿拉伯人。據位於漢堡的德國領先的網路統計公司Statista.com數據,今年7月底的民調:23%認為應該多接納,38%認為應該少接收,剩下的34%是希望維持原來接收難民的數量。位於德國勃蘭登堡州小鎮瑙恩今年已爆發多宗針對難民的抗議示威以至暴力攻擊事件,8月中下旬曾發生過兩起縱火焚燒難民營事件。

捷克與匈牙利等都明確反對接收移民,均是出於對本國承接能力與今後移民處境的考慮。德國國內這種情緒正在上升。聯合國也明白「不能讓德國解決整個歐洲的問題」,希望歐洲國家共同解決這一問題。但真正的難題是:面對全球不斷增加的難民,接收國的能力有限,這些國家公民的施善願望隨著難民增加而減少,何時是個盡頭?

也許是聯合國拿出決心制止伊斯蘭國勢力擴張的時候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