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90後反思歷史 吁還蔣介石公道(視頻)

作者:季節 發表:2015-12-10 01: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對辛灝年教授的理念非常的感動,作為一九九零年出生的「九零後」,我想要談一談我們年輕人對於他的理念,以及對一些相關議題的一些看法,為什麼我要選擇從蔣中正談起?為什麼要還他公道?因為蔣中正被抹黑,不是僅僅是他一個人被抹黑而已,其中包含國民黨、中華民國乃至於中國這三個概念也隨著蔣中正也被抹黑,連帶地受到影響。在臺灣人的心中被「污名化」了。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跟臺灣的特殊歷史、特殊背景有關。

臺灣跟其它省份不同,在經歷中華民國統治之前,受了日本五十年的殖民統治,而中華民國來了之後,頭三十年都是由蔣中正擔任實際上最高領導,後來就是總統,而蔣中正的形象不好,在臺灣人眼中,好,就是你中華民國國民黨來了統治不好,甚至有些臺灣人覺得可能比日本人統治更糟,而他們又把這些概念視為所謂「外來政權」,當你有中華民國蔣中正和國民黨的概念不好時,就等於中國這個「外來政權」,他們也認為「外來政權」不好,那當然他們就會覺得我們不要當中國人,我們要追求「台獨」,因此還原蔣中正的歷史真相和他真正的形象,有助於消弭這些「台獨」的情緒,有助於減緩他們對於中國文化、中國人概念的仇視。

我打算怎麼樣還蔣中正公道呢?我要從五個方面來談起,每一個部分我都做簡短地說明。

一, 蔣中正「抗日不力」?

對於蔣中正的批評通常有兩類,一個是說「蔣中正抗日不力」,也就是說他沒有認真的抗日。第二個是說「蔣中正軍事上指揮無能」,所以讓中國打一大堆敗仗。這兩個部分要怎麼樣澄清呢?我用一些比較簡單的數據或事實來說明,如果以後要對同樣是年輕朋友的人解釋,可以一說就懂,不用費太多的精力。

首先,所謂「抗日不力」的這個謠言。這個很好釐清,在一開始「松滬會戰」,蔣中正派出了幾十萬大軍,幾乎都是「中央軍」,包含他經由德國顧問訓練,德國最先進裝備的「德式師」,通通都派入了戰場,結果死傷殆盡,這怎麼會是「抗日不力」。在往後所謂的「五大主力」,即新義軍,新六軍,第五軍,十八軍,七十四軍通通都是「中央軍」。 各部隊都在國內或是緬甸、印度等地打出了輝煌的戰績,這都是蔣中正的嫡系部隊「中央軍」的功勞。如果他真的「抗日不力」,那他為什麼要派他的嫡系部隊去打呢?所以這個謠言就這樣子可以釐清了。

第二,所謂「蔣中正在軍事上指揮無能,而導致中國屢屢失敗」這樣的謠言。我們必須從當時中日兩國的實際國力對比來看。當時中國的東北已經被日本佔領,成立了「滿州國」,所以扣掉滿州國的部分不算,當時中國的媒產量只有日本的一半;而鋼產量跟石油產量只有日本的百分之一;工業生產的總值部分也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物產不足、錢又不足,所以事實上中國根本就沒有那麼多錢來養軍隊,遑論買先進的裝備了。所以中國人看似雖多,可是裝備卻遠比日本落後,即使是蔣中正當時最精銳的「德式師」,基本上一個師相較於日本同樣一個師,在炮兵、山炮方面也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而已。所以雖然人多但是事實上裝備不足,因此很難有好的表現。

同樣是以歐洲為例。法國當初號稱是歐洲第一陸軍,結果碰到德國,打了六個禮拜就投降了。反觀中國裝備遠遠不如日本,而經濟、資源、工業各方面的建設,甚至「徵兵制度」都還沒有非常完善地建立,卻能夠撐了八年,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當時的中國根本就是一個中世紀落後的農業社會,而日本是個最先進的工業大國,所以以中國抗戰一開始表現不好,而批評蔣中正是不公道的。有人可能會說,後來中國有所謂的「美援」,有「租界法案」,可事實上「租借法案」一開始多半都是給中國在國外的部隊,如駐印軍,駐緬甸的,而不是給國內的部隊。一直到一九四五年的時候,才有比較多的物資能夠進入國內的部隊,中國國內的部隊的裝備還很落後。所以大家不能因一九四四年日本發動「一號作戰令」,中國國內軍隊屢吃敗戰,來批評蔣中正。

二,敗給共產黨是誰的錯

大家批評蔣中正,認為國軍一開始軍力很強,控制的地也很大,可是卻敗給了只擁有所謂「小米加步槍」的共軍,真是這樣子嗎?

首先,我們看看國軍的裝備。其實,國軍的裝備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先進。共產黨常常說國軍擁有所謂的「美械軍」,全部都是美軍的裝備,而且還有很多坦克等等。可是事實上是怎樣的呢?我們拿出數據來說話。美軍一個軍有三個師,而中國整個一個軍就只有三個師。國軍擁有的火箭筒部分,是美軍的八分之一;國軍擁有的榴彈炮部分,相當於一個美軍師的五分之一;至於重機槍部分,整個「美械軍」三個師加起來,才相當於一個美國的步兵師。所以所謂的「美械軍」看似裝備已經比國內其它部隊先進多了,但是跟美國的部隊相比還是差得很遠。而且在國共戰爭期間有將近一年的時間,美國實行了「武器禁運」,中國得不到美國的任何裝備,所以號稱「五大主力」的七十四軍和十八軍,一度都把裝備換成了國產的裝備。因為美軍的彈藥跟不上來了,「美械軍」猶如無米之炊。 因此,所謂國軍武器多先進,是比共軍先進沒錯,但是沒有差距到那麼大。根據蘇聯解密檔案宣稱,共產黨也從了蘇聯那邊得到大量的裝備,雖然中共方面一直沒有直接承認。

其次,國軍內部的派系問題嚴重,國民政府的控制力受到限制。共產黨人雖然說也分了一野、二野、三野、四野,但是基本上能夠統一指揮。而蔣中正領導的國軍,有廣西的桂系、有雲南滇系、還有山西的閻錫山、西北三馬等等太多派繫了。就算是「中央軍」也有何應欽、陳誠、胡宗南等等各派系。所以我們在最明顯的「淮海戰爭」的時候,或是「孟良崮戰役」,你就會發現國軍面對友軍被共產黨包圍,卻見死不救的情況。因此說所謂的「剿共不力」完全是蔣中正的責任嗎? 那是跟他所領導的國軍下面有太多派系,多年來一直陽奉陰違而無法完全的整合,也是一部分的因素。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當時國內以及國際社會對於共產黨的錯誤認知。當初中央研究院八十一位院士中,只有十位跟著蔣中正撤退到了臺灣,有十二位去了國外,卻有五十九位都留在了大陸。這說明當時大家沒有認識到共產黨的可怕。 而國外更不用說了,費正清等學者錯誤的認知和宣傳,他們把共產黨說成是「土地改革者」,而不是跟蘇聯不一樣,是「共產主義者」,直接影響了國際社會對共產黨的態度,所以當初美國對蔣中正並沒有完全的支持,才會有「武器禁運」。

第四,中國國民黨信仰的是「三民主義」,「三民主義」第一個的「民族主義」。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看起來好像已經達成了目標,所以國軍相對而言已經沒再有當初那種革命的精神和鬥志了,大家不太想再打下去了。 想想看抗戰八年主要是以國民黨和國軍作為主力,正面抗日,死傷慘重,所以損失都很大,大家都累了,因此國民黨這邊都不想再打下去。可是共產黨不一樣,共產黨信仰的是「共產主義」,當時「共產主義」還沒有真正在中國大陸全面實踐,而且他們從抗戰前不到十萬人,在抗戰的八年裡面卻不斷地壯大,最後擴張到了百萬人,因此他們當然想要趁勝追擊。 雙方信仰的主義不同;一個還很有戰鬥意識的軍隊,另外一個幾乎已經沒有了戰鬥意志,一心只想要和平的軍隊,雙方完全處在完全不一樣的狀態。

三,無力收回外蒙古

其實,在辛亥革命之後,外蒙古就已經實質獨立了,並且在一九二零年代初期就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國,受蘇聯的控制長達二十年,到蔣中正要跟蘇聯談判的時候,蒙古早就不再中國的控制之下了。蔣中正想收回來外蒙古,可是蘇聯表明瞭他的底線就是要外蒙古獨立。「雅爾達協定」英美幫著蘇聯一起壓迫中國,中國得不到國際援助。更糟糕的是當時蘇聯即將出兵東北,而蘇聯在新疆支持叛亂,成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如果蔣中正不跟蘇聯談判,東北、新疆可能都會被淪陷,所以最後蔣中正無力收回外蒙古,被迫同意獨立公投,但他考量的是不僅僅是蒙古,還有要考慮東北和新疆。因此我們不能地一味指責蔣中正不應該就外蒙古和蘇聯談判,不應該同意獨立公投,而是應該考量到,如果他不談,那新疆會不會就這樣獨立出去了,蘇聯會不會又要霸佔著東北不還,這兩個因素都是要考量到的。

四,「二二八」該不該派兵

臺灣這邊常常批評蔣中正不應該派兵,可是臺灣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二二八事件」暴發之後,當時臺灣各地出現了一些動亂,如臺中市市長被一些暴徒或是流氓好了抓了起來;嘉義的國軍被包圍;高雄很多外省人都被集中看管;各地的外省平民都被打、被殺;有一個專賣員眼睛被割掉,並被從醫院拖出來打死。在這種情況之下,蔣中正如果不派兵,那請問要怎麼辦?難道就讓臺灣這樣亂下去嗎? 更何況臺灣當時還有臺灣共產黨,那是蔣中正最無法容忍的,所以蔣中正派了兵,但他有下令說嚴禁報復,還有下令尤需注意軍紀不得取民間一草一木,所以派兵雖然造成了一部分的無辜的臺灣人不幸罹難,但那絕非蔣中正本意,他有下令說嚴禁報復,尤需注意軍紀,不得取民間一草一木。所以派兵本身不是錯,錯誤的是執行中的一些傷及無辜。

五,「白色恐怖」殺了何人

大家批評蔣中正實行「白色恐怖」,殺了很多人,抓了很多人。兩年前中共已承認,他們當初派了至少一千多名的共諜,成功進入了臺灣,而這些人後來被國民黨政府抓到, 並被槍決了近一千人。中共還為此建立了一個所謂「西山無名英雄紀念廣場」,有八百四十六個當年在臺灣被處決的「共諜」的姓名被刻在紀念牆上。所以所謂「白色恐怖」一開始是針對中國共產黨的間諜的,「台獨」人士多半只是被關起來,被殺的少之又少,有的也是後來的事情。所以大家如果再批評「白色恐怖」的時候,要釐清的是,難道蔣中正當初抓共產黨間諜不對嗎?如果你們「台獨」人士今天口口聲聲批評中共怎麼樣怎麼樣糟,不想被中共統治,那為什麼你們要批評蔣中正當初對付共產黨的間諜是錯誤的呢?這也是我們必須反思的一部分。

六,蔣中正的貢獻

最後我想要還原蔣中正除了他被「污名化」的那五個部分之外,他不只是在軍事方面有貢獻,他在文化、外交、經濟上面都有各種各樣的貢獻,原本最反對他的費正清,後來都在《中國新史》一書中肯定蔣中正在抗戰時期外交的貢獻。 前幾年美國學者陶涵出了一本書更說到:推動現代中國在二十一世紀前進的是蔣介石的主張,不是毛澤東的主張。所以由這個部分我們可以想想看,蔣中正雖然當初在國共戰爭中輸了,到了臺灣,可是事實上我們看,鄧小平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以及後來中國大陸無論是法律,還是經濟制度上,甚至社會文化上,都跟中華民國這一邊越來越接近。因此,蔣中正當年雖然在軍事上輸了,但他堅持的大方向,他推動的路線,在如今看來是正確的。所以我們應該要還蔣中正一個公道,更應該要還受蔣中正牽連,連帶被「污名化」的國民黨和中華民國一個公道。謝謝!

文稿/視頻來源:《透視中國》工作室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透視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