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送非洲600億美元 非洲人卻這樣看中國人(組圖)


【看中國2015年12月16日訊】2015年12月4日,中國承諾向非洲提供600億美元,其中包括50億美元的無息貸款。「連自家孩子都不顧」的中國政府,卻向非洲提供了難以計數的援助,那非洲人會否因此對中國人「感恩戴德」呢?


作者劉植榮在喀麥隆的住所前。(網路圖片)

劉植榮,一名在非洲呆過好幾年,曾密切接觸過非洲部長、省長、企業家、酋長、村民等各個層次的非洲人,網上發文詳細講述了非洲人對中國人的印象。12月13日微信公眾號「亞洲參考」以《中國給非洲送去600億美元,非洲人眼裡的中國人卻是這樣子》為題,轉載了劉植榮的這篇文章。

作者在文章從不同方面講述了非洲人對中國人的印象,由於文章很長,我們現在摘錄如下:

中國人吃苦耐勞,這是非洲人對中國人的第一個印象。

中國人不管在非洲搞工程還是經商,他們幾乎都沒有週末和節假日,早7點上班,下午6點半下班,晚上還要加班。


作者劉植榮和當地居民的合影。(網路圖片)

非洲人很佩服中國人的勤勞,有的甚至不可思議,認為中國人簡直成了人肉機器。非洲雖然貧窮,可非洲黑人在勞動態度上與中國人迥然不同。加班,對中國人來說是家常便飯,甚至沒有任何額外報酬。

在非洲,你讓黑人晚下班十分鐘他也向你要加班工資,不付就把你告上法庭。儘管加班工資比平常工資高出很多,黑人也不願加班,他們要充分享受法律賦予他們的休閑。他們對中國人這種苦行僧式的工作態度實在無法理解,不知道中國人的快樂在哪裡,不知道中國人在享受什麼。他們經常和作者討論這樣的話題:工作難道就是人活著的唯一目的麼?

中國人製造的商品廉價但劣質​,這是他們對中國人的第二個印象。

非洲市場上中國商品最多的就是服裝、小家電、五金和摩托車。一個中國同胞在那裡為公司採購物資時,問當地的店主有沒有便宜的,店主張口就來:「有呀,中國製造的就便宜。」在非洲,「中國製造」是廉價、劣質商品的代名詞。一次,衣索比亞交通部的SaifeBerhane先生對作者說:「我知道,你們中國有好產品的,可為什麼出口非洲的中國產品質量這麼差?我現在絕對不買中國製造的東西。」


作者劉植榮和甘永格三世大酉長的合影。(網路圖片)

2009年1月31日,喀麥隆西北大區Bali的DOHGANYONGAIII酋長同樣問作者這個問題:「喀麥隆市場上充斥著中國商品,可這些商品質量很差。」2009年5月18日,作者在喀麥隆西北大區首府BAMENDA的DREAMLAND飯店吃飯,飯後和服務員Brenda聊天。當她下班換上漂亮的裙子時,作者問她這衣服是不是中國製造。她說:「你們中國的衣服是中看不中穿,看上去很漂亮,穿兩天就壞了。我現在不買‘中國製造’了,我穿的裙子是奈及利亞製造的。」

在非洲,「中國製造」也成了劣質產品的代名詞,「Chino」一詞甚至進入了斯瓦西裡語詞彙,專指價廉偽劣產品。在坦尚尼亞,經常聽人說:「哎呀,我又買了一個‘Chino’,過兩天又要換了。」

說實在的,非洲的中國商品質量實在不敢恭維。作者在喀麥隆西北大區住在臨時租的房子裡,廚房的水龍頭壞了,便到省城買了一個,當然是「中國製造」,可沒出兩個星期就壞了,不得不又買了一個「中國製造」,因為在這裡買不到別國製造的,換上後,還是用不住,就這樣,在五個月裡換了4個中國製造的水龍頭。

在非洲,許多中國企業不用國產汽車,支持民族企業,偏買日本的豐田、三菱車,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國產汽車質量不過關。一家在非洲的建築企業買了兩輛國產皮卡,用了不到一個月,就只能開動一輛了,另一輛停在院子裡做配件用,幾個月後兩輛車就成了一堆廢鐵堆在那裡,最後還是買了兩輛日本豐田。

中國人法律意識淡漠,這是非洲人對中國人的第三個印象。

中國企業在非洲偷賣免稅建築材料、逃稅等案件時有發生,給非洲人的感覺是,中國企業貓膩多、不規矩。一位南非人Pleb在網上留言說:「當心來自中國的黃禍!」

在中國,企業不和員工簽訂合同,不上任何保險,隨意解僱員工,這是家常便飯,已習以為常。在非洲,一些中國企業老闆無視當地的法律,經常與當地僱員發生衝突,官司纏身。如雇工不簽合同、不交納各種保險、工資標準低於所在國規定的最低保障工資、節假日強迫員工上班、加班不付加班費和隨意解雇勞工等。

2010年10月中旬,讚比亞中資企業科藍煤礦與當地員工發生衝突。原因是科藍煤礦發展不景氣,該礦給礦工放了一週的假,這屬於僱主主動給員工放假,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各國的勞動法都要求僱主支付僱員放假期間的工資。可在10月15日的工資發放中,中方沒有支付給礦工放假期間的工資,由此引發衝突。

在中國,企業老闆財大氣粗,可以用錢擺平一切。在非洲,這就不靈了,老百姓都知道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在非洲的一家中國建築企業,一天法院突然送來了150張傳票。原來,這家企業沒按照法律程序解僱員工,被解雇的員工紛紛到法院把這家企業告上了法庭。


作者劉植榮和當地律師的合影。(網路圖片)

在衣索比亞的一家中國公司開除了一名當地洗衣女工,結果這個洗衣工把這家公司給告上了法庭。法院的判決如下:公司解雇這名洗衣工非法,要麼繼續僱用,兩年內不得解雇,要麼支付2萬比爾的勞動合同剩餘期限的工資和非法解雇賠償費。該洗衣工的月工資才400來比爾,2萬多比爾相當於5年的工資。最後,這家公司只有繼續僱用這個洗衣工。這個案例就是典型的不懂勞動法引起的。

筆者在喀麥隆時,一家中資企業把一女秘書解聘,後來法院給這家企業送來了傳票,原來女秘書把這家企業告上法庭,說她懷孕了。其實這個女秘書並未結婚,公司也不知道她懷孕,但她有醫院的懷孕證明。最後,這家中國公司撤銷對這個女秘書的解聘決定,繼續僱用。在非洲,雇工容易解聘難,因為勞動法對僱主解聘員工規定了複雜的程序,而且對一些特殊人員不得解雇,例如,不能對懷孕的婦女解除勞動合同。

非洲雖然落後,但他們現行的法律,幾乎都是從英國、法國那裡原封不動地搬來的。如在喀麥隆,西北大區和西南大區原來是英國殖民地,這裡就採用英國的法律系統;其他八個大區原來是法國的殖民地,在那裡就採用法國的法律系統。非洲人辦事一定要找出法律根據。中國人開農場辦企業要租用土地,土地許可證上引用的法律法規就有20來項;你要購買政府管制商品,許可證上第一頁就列滿了法律依據。所以,中國人來非洲,第一件事就是要熟悉這裡的法律,這樣才能避免經營過程中因違犯法律造成的被動與損失。

中國人不注意形象,這是非洲人對中國人的第四個印象。

非洲原始,但並不是所有的非洲人都愚昧,他們也有現代文明意識,對一些惡習、陋習也是恨之入骨的。

2006年9月的一天,作者從北京乘衣索比亞航空公司的ET605航班去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飛行了6個小時左右,埃航的空姐找他,說有中國人在衛生間吸菸,讓他用漢語廣播,告訴中國乘客禁止在衛生間吸菸。在印度德里加油後起飛不久,又發現有人在衛生間吸菸。無奈,機乘人員不得不用漢語列印出警告,貼在每個衛生間的門上:對某些中國人在衛生間吸菸的行為已經廣播警告,如再發現吸菸,將在飛機到達目的後交警察處置。

2002年,一中國人從衣索比亞乘坐衣索比亞航空公司的飛機回國,他不聽飛機上的警告,堅持抽煙,結果被罰款並在泰國曼谷機場扣留了一個星期。

作者在喀麥隆聽一個從衣索比亞來喀麥隆的中國同胞講,有幾個中國人與他同機來喀麥隆。開始,他還和臨座的非洲人聊天,非洲人對中國人頗有好感。但在飛行途中,一位中國同胞竟毫無顧忌地向地上吐了口痰,然後用腳在上面碾壓,讓同機的非洲人看得目瞪口呆,再也不願搭理中國人了。在非洲,經常見中國人在車子裡把鞋子脫掉,光腳搭在擋風玻璃前,看上去很不雅觀。

在喀麥隆,筆者去過TOTALCAMEROUN、MTNCAMEROUN等外國人在喀麥隆投資的企業,從他們的辦公環境到員工面貌,一看就是有實力的現代企業。進入辦公樓大門,要用身份證換他們內部的電子證件,然後進每個門都用這個內部證件刷卡,來訪的客人進入了哪個門,公司的電腦系統都有記錄。

非洲也有不少印度企業,他們的商店門面要比中國的氣派,建築工地要比中國的體面。在非洲,中國商店大多是「夫妻店」,小打小鬧,不成規模,連那些在國內號稱排名多少強的大公司,在非洲的門面就像個修理自行車的。在非洲,我經常到印度人開的超市購物,Satkartar(SKT)和Mahima等印度超市就像國內的沃爾瑪和家樂福洋超市一樣,已經連鎖經營,樹立起了品牌。

中國人擾亂市場,這是非洲人對中國人的第五個印象。

《中國非洲》(Chinafrique)一書的作者塞爾日·米歇爾認為,中國企業逐步把歐洲企業擠出非洲市場,這是中國人超低價格投標造成的。塞內加爾有個污水處理項目招標,中國人的報價還不到法國人的三分之一,氣得法國人拽自己的頭髮。

一些企業低價中標後,為少虧、不虧或盈利,便降低施工標準,違反合同規範,偷工減料現象嚴重,產品或工程質量無法保證。企業的生命力取決於產品的質量,產品的質量取決於人的質量。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危機意識,安於現狀,忽視人和產品的質量,那企業必定是短命的。現在,非洲人也對中國企業操縱價格的行為頗為恐懼和憤怒,因為這搶了他們的飯碗,要麼把他們擠出了市場,要麼讓他們沒有機會進入市場。

2007年作者在衣索比亞時,政府曾發布了一個通令,說大批中國人在衣索比亞黑市用比爾兌換美元,造成衣索比亞外匯緊缺,美元匯率上升。不但是外匯,就是木雕等旅遊紀念品的價格,也被中國人炒了起來。好多非洲人說,你們中國人是禍水,走到哪裡,就把哪裡的市場攪亂。

中國人不團結,這是非洲人對中國人的第六個印象。

中國人把歐美人擠出了非洲市場,就開始「窩裡斗」了。

在非洲,一個單位的中國人到外旅遊遇到另一單位的中國人,他們很少打招呼寒暄,雖然遠離中國幾萬里,他們見面後如同見了外國人一樣,沒有任何親切感。也聽一些到非洲闖蕩的人抱怨過,生意上的競爭者都來自中國,互相壓低價格,結果大家都損失。

在非洲同一個城市開店的中國人,因為競爭而大傷和氣,有的發展到勢不兩立、不共戴天的地步。非洲某國的一個省會城市有兩家中國商店,其中的一家商店就放出風來,非要把另一家商店滅掉。在非洲的中國人幫派思想也很嚴重,來自中國各地區的人都形成自己的勢力團夥,互相傾軋攻擊,互相拆臺。中國人做生意都有點貓膩,不是當地的黑人,往往是中國人之間互相向當局舉報,恨不得把對方置於死地。

像這樣中國人在非洲因利益衝突由嘴斗導致武鬥的事例並非個別,中國人自己打架,讓非洲黑人拉架,他們會相信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嗎?

中國人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你當官了,有了權勢,來恭維你的人就多了;你失意了,成了一介草民,連昔日的朋友也不願搭理你了。2000年6月19日,英國多佛爾港的一集裝箱內,發現了58具中國偷渡客的屍體,事發後,中國使館無人出面,而是英國百姓在多佛爾為死者舉行追悼會。

中國人沒宗教信仰,這是非洲人對中國人的第七個印象。

在非洲,到政府部門辦事或到法院參加訴訟,都要填寫一系列的表格,其中有一項就是宗教信仰。這讓作者很為難,填寫什麼宗教信仰呢?開始他空著。他們問,怎麼不填寫,作者說無宗教信仰。他們疑惑不解,人怎麼會沒有宗教信仰呢。後來,非洲人總和他說起宗教信仰一事。問中國人去教堂麼,都信仰什麼宗教。

2009年復活節,喀麥隆BUEA大學四年級會計專業學生Zita發手機簡訊問作者相信耶穌復活麼。中國憲法賦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可信教者在中國畢竟是少數,來非洲的中國人大多沒宗教信仰的。非洲人見中國人星期天也不休息,從來不去教堂,對中國人的人生態度甚是不解。他們說,工作賺錢是人生的過程,但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一種精神追求,人生的歸宿是與上帝在一起。

中國人什麼都吃,這是非洲人對中國人的第八個印象。

中國人的食譜很廣泛,幾乎吃除了人之外的所有動物。和非洲人交流時間長了,他們總會問你:「聽說你們中國人吃狗、吃猴子?」之類的話。

在非洲某國,一家中國建築公司偷吃了一隻狗,當地黑工知道後集體罷工,表示抗議。還有一家建築公司,剛來的時候附近水庫裡好多野鴨子,這家公司就把這個水庫當作養鴨場,天天來抓鴨子吃,沒幾個月,鴨子就被吃光了,水面上漂滿了野鴨毛。中國人在非洲,尤其是那些中方員工較多建築單位,所到之處都搞「三光」政策,豬光、雞光、野味光。一次,西北大區的工業局Beckley局長對作者說:「當年你們中國人在這裡修公路,把這裡的豬都吃光了。你們中國人要來這裡,須提前一年通知我們,我們好號召村民們為你們養豬。」來非洲的中國人,一定要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如在衣索比亞,驢和狗是絕對不能吃的。

中國人搶非洲人的飯碗,這是非洲人對中國人的第九個印象。

最近幾年,外國驅逐中國商人事件時有發生,這主要是由中國人違反當地市場准入制度和勞工、移民法規造成的。


作者的秘書Mesier(網路圖片)

作者在非洲經常見中國人開的「黑店」,也就是沒有辦理登記、註冊手續的旅店、餐館和商店,很多連個招牌也沒有,大門緊閉,主要靠中國人的「口碑」招攬客人。作者也遇到過不少在非洲擺地攤的中國人,開著輛舊皮卡,哪裡有集市就到哪裡擺攤賣服裝和日用品,雖然也能維持生計,但這種經營模式著實不能給中國人的臉面增光,更主要的是,它違反了當地的相關法規。

2011年1月5日,坦尚尼亞工貿部副部長拉扎羅·尼亞蘭都對首都一家繁華市場裡做生意的中國商人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們在30天內全部離開,因為中國商人以投資的名義進入坦尚尼亞,然後開起了「夫妻店」,侵佔了本地人的就業機會。尼亞蘭都氣憤地說:「政府不會容忍以投資者身份進入我國的外國人最後變成小商販或是擦鞋匠,這種工作我們當地居民完全可以勝任。」他還警告:「雖然有些人來自與我國關係密切的國家,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方面沒有人情可言。」

世界各國都用法律保護自己國家的勞動力市場,本國能提供的勞務,絕不允許從外國進口。南非政府官員PatrickCraven說,從中國進口廉價勞動力,就相當於是「非法人口販運」。根據南非警方的調查材料,在南非的中國勞工月薪只有2500南非蘭特,而要僱用當地勞工則不得低於每月30000南非蘭特,僱用一名南非當地勞工相當於僱用12名中國工人。南非公眾對此事件反響強烈。署名EricWest的網友留言說:「中國人在衣索比亞的一個新建大壩工程上也是這麼做的,他們從中國帶來自己的勞工。」Rockspider說:「也應該查查中國某某公司(本文隱去了該公司名稱)在約翰內斯堡的用工情況,南非移民當局與他們串通,中國人給了移民局官員一提包美元。這就是中國人的做事方式。」

非洲經濟欠發達,勞動力供給充足,他們需要的是資金、技術及先進的管理經驗,他們需要的是外國企業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任何非洲國家絕對不允許外國人到非洲擺地攤做小買賣。然而,還是有不少中國商人利用各種不正當的途徑到非洲,在那裡開起了「夫妻店」,搶了當地人的飯碗,這當然是不受非洲各國政府和人民歡迎的。

作者最後引用老子的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表達自己的觀點:「你在人家門口做事,當然要考慮人家的感受。要想在非洲取得長遠利益,每個到非洲的中國人都要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給非洲人民留下良好印象,讓非洲人民歡迎我們。如果連過去曾被人買賣的黑人都瞧不起我們,那我們這個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真是無地自容了。」



責任編輯:張海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