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子制怒之法(圖)

作者:李曉徑 發表:2016-03-06 18: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制怒」者致勝。(網路圖片)

《易·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曰:「牧,養也。」高亨注曰:「余謂牧猶守也,卑以自牧謂以謙卑自守也。」此外,牧,還有治的意思,自牧即自我修養。意思是說,謙虛又謙虛的君子,用謙卑的德性約束自己。故,真正的君子,面對再大的不公也會保持冷靜,面對天大的冤枉也會泰然處之,絕不會讓憤怒左右了自己。

憤怒是醜陋的,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情緒。古羅馬的塞涅卡在《談憤怒》中講到制怒方法:抑制自己免於憤怒最好的辦法是:當別人憤怒時,你就冷靜觀察那是怎樣的一副德性。

怒有雷霆之怒,有盛怒之下,也有衝冠一怒為紅顏。有怒火中燒,怒不可遏。有天子之怒,也有布衣之怒。然古人也有悉怒之法。

《孫子兵法》有云:「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

據說林則徐幼時聰慧,但脾氣暴戾。其父無奈之下,親筆寫下「制怒」二字懸於林則徐書房中,並為其取名「則徐」,這兩字也有制怒之意。林則徐自少年起,一生以「制怒」二字作為座右銘,每遇怒事,便以此警醒自己。

古人說:氣為心害,養心當先制氣。所謂「制怒」者致勝,發泄不是辦法,修煉心靈才是制勝根本。特摘抄名人格言如下:

不遷怒工夫甚難,惟嘗用力者知之,然亦不可不勉。 
——〔明〕 薛瑄《讀書續錄》卷五

克己所以制怒,明理所以治懼。
——〔明末清初〕黃宗羲《宋元學案》

無事於爭,何有於忿。 
——〔清〕 左宗棠《左宗棠全集·書牘》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宋〕 蘇洵《心術》
〔注〕支:抵禦。制:控制。

凡遇事有可怒,切莫輕發,姑忍著,小者忍一二時,大者忍一二日,其氣自平。 
——〔清〕 陳確《陳確集·辰夏雜言·治怒》

使氣最害事,使心最害理。君子臨事,平心易氣。 
——〔明〕 呂坤《呻吟語·應務》

《太平經》有云:「樂則五方道德悉出,怒則五方惡悉出也。樂則天地道德悉出也,怒則天地惡悉出也。」由此而知,怒乃天地間的惡行,切不可為之。又云:「怒者乃生刑罰,斗之根也;喜樂者,乃道德之門也。」

范仲淹曾著文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因為得到或失去什麼東西而歡喜或憤怒,不因為一已私利而悲傷和憂愁。格言為警句,中土多楷模。只有不斷提高修為,發怒之事才能愈來愈少,最後根本不動心,「忍常人難忍之忍」,恐怕也只有修煉才能達到如此境界吧。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