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唯一被諡為「大皇帝」的帝王是誰?(圖)

作者:劉繼興 發表:2016-09-06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吳大帝孫權像(唐·閻立本《古帝王圖》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三國時期的三大傑出政治家中,孫權有好幾個「之最」:他壽命最長,活了七十一歲;主政時間最長,執掌東吳政權長達五十二年之久;去世最晚,死於252年,諡大皇帝,廟號太祖,是中國古代史上三百多位帝王中死後唯一被諡為「大皇帝」者,被譽為「千古大帝唯一人」。

軍事家孫權

孫權承繼父兄之業,年未弱冠而坐擁江南。期間孫權善度大局,策略靈活。或降操,或聯劉,一切皆隨時局而變,孫權深諳列國競爭之妙,終成一方霸業。故而歷史學家陳壽曾經這樣評價孫權:「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

他善謀大局,是個很有作為的軍事戰略家;他善於用人,文武大臣願為其用,甘為其死,豪俊之士均願與之共成大業;他善於用威,專斷大政,在政治、軍事思想、用人、拓疆土、開發經濟等諸多方面都很有作為。致使競爭對手曹操也不無感慨地讚揚他:213年正月,曹操再次親率大軍南侵,據《三國志》記載:「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謂‘生子當如孫仲謀’」。另一敵對方的諸葛亮在《隆中對》也不得不誇孫權善於用人:「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

孫權善用良才

孫權領導下的孫吳政權之所以能夠雄踞江東、與魏、蜀鼎足而立,固然有其「地利」,即北控大江、西扼三峽之險,然而更重要的是憑藉「人和」,即孫氏父子在開創吳國基業時表現出的善於籠絡人才、使用人才,內部團結一致,從而「跨制荊吳,而與天下爭衡」。舉賢任能是孫氏父子割據稱雄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一點在孫權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知弟莫如兄,孫策在臨終時對孫權說:「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三國誌•吳書•孫破虜討逆傳》)

《三國誌》記載大臣對孫權的評價:「提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陳,是其明也;獲於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孫權也深深地認識到,為確保江東,需要各方麵人才的通力合作,「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眾之所積也。……故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三國誌•吳書•吳主傳》)

善於用人是孫權的制勝武器。孫權用人不拘一格,不分親疏,且能用人不疑。呂蒙原是一名小校,有次孫權閱兵,看到呂蒙為數不多的軍卒步伐整齊、精神振奮,便破格提拔呂蒙。後來呂蒙英勇善戰,曾打敗關羽,奪取荊州。西元221年,當劉備舉傾國之兵進攻東吳時,孫權派諸葛瑾前去說和。張昭認為諸葛瑾必將一去不返,孫權卻說:「孤與子瑜可謂神交,孤不負子瑜,子瑜必不負孤。」果然,諸葛瑾公私分明,不久便回吳覆命。而陸遜本是一介書生,未有戰功。在孫劉大軍開戰後,經呂蒙推薦,孫權對陸遜賦以大權,大膽提拔。陸遜不負所托,在彞陵之戰中,大敗劉備。正是孫權的知人善任,破格用人,才使得孫吳政權一直是人才濟濟,沒有出現蜀漢後期人才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

孫權善容人

史書記載:「孫權善撫將士,能得臣下死力,將士都願以身事主。」孫權不僅會用人,而且還善容人,有「忘其短而貴其才」的雅量,全面評價下屬,調和他們之間的關係,發揮他們的長處。呂範性好威儀,其居處服飾奢侈,有人舉奏他「服飾僭擬王者」,然而孫權深知呂範為人忠誠,多立戰功,「不怪其奢」。

甘寧粗暴好殺,但甘寧「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孫權不計較甘寧的缺點,對甘寧格外厚待。甘寧深受感動,作戰更加勇敢。

凌統性情暴躁,曾過失傷人,因屢建戰功,一直被任為親信大將。凌統死後,孫權將其二子收養宮中,「愛待與諸子同」。

周泰出身寒門,其部下朱然、徐盛等老將心不服。孫權在宴請諸將時,讓周泰脫下上衣,露出每次作戰留下的傷痕,並把著周泰的手臂流涕說:「卿為孤兄弟,戰如熊虎,不惜軀命,被創數十,膚如刻畫,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隨後又讓周泰帶著兵馬作前導,於是徐盛等稱服。

大司馬朱然病重,孫權白天減食,晚上不睡覺,派人送醫藥食物,相望於道。朱然病死,孫權哭得特別傷心。

呂蒙患病,孫權將其安置在內殿就近治療,不惜重金懸賞以求名醫名藥。其間孫權常來探視,又恐呂蒙傷神勞累,就在牆壁上穿一小洞,隨時看望。

孫權採納建言

孫權不僅親賢愛士,更善於採納下屬的勸諫,向臣下認錯,反躬自責。虞翻數次犯顏諫爭,孫權很不高興。

在一次酒宴上,虞翻喝酒裝醉,孫權大怒,拔劍要殺虞翻。大農令劉基諫說:「大王酒後殺人,不能容賢合眾,令天下人失望,萬萬不可。」孫權不僅認錯,而且下令:「自今酒後言殺,皆不得殺。」

魏國遼東太守公孫淵向孫權稱臣,孫權決定派張彌、許晏率兵萬人及金寶珍貨出使。張昭及朝中大臣認為公孫淵不可靠,堅決勸阻。孫權不聽,張昭一怒之下稱病不起。後來,公孫淵果然殺死使臣,沒其軍資。孫權登門向張昭認錯,「深自克責」,張昭不得已,才又參加朝會。

陸遜為孫權廢太子事再三上疏抗爭,孫權多次派人指責陸遜,致使陸遜憂憤而死。數年後,孫權對其子陸抗說:「我先前聽信讒言,對你父親的忠信產生懷疑,很對不起你們父子。」

更難能可貴的是,孫權高度信任自己選定的統帥,絕少親赴前線帶兵打仗,而是交給屬下去完成使命。這當中突出的有周瑜指揮的赤壁之役,呂蒙指揮的荊州之役和陸遜指揮的彞陵之役。這三大戰役都是決定東吳命運的大戰,可孫權卻完全放心屬下在前線禦敵作戰。

孫權能韜光養晦

孫權本是極有雄心壯志之人,但更能韜光養晦。起初魯肅曾建議孫權在江東稱帝,但孫權拒之未應。當時曹操擁有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處於漢帝皇叔尊位,打著復興漢室的旗號,因而曹、劉在政治上都具有優勢。孫權自知不及,不願過早暴露自己的政治意圖。直至西元229年,曹劉死後,東吳的政局比較穩定,孫權認為條件具備,才稱帝登基。

229年稱帝后,孫權下令修筑蓄水水利工程,開鑿破崗瀆運河,以解決灌溉和運輸問題,發展江南的水利事業。設置農官,實行屯田,平定山越,設置郡縣,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同時孫權也很重視海外貿易,他又多次派人出海。230年,他派衛溫等航行到達夷州(臺灣),242年又派聶友等航行到海南島,加強了兩島和大陸的聯繫。當時的東吳船隊還去過許多國家,東至朝鮮,南至今天的菲律賓、越南、柬埔寨等地,西至印度、阿拉伯等,極大地促進了中外的交流聯繫。

可惜的是,晚年的孫權「年老志衰,讒臣在側,廢嫡立庶,以妾為妻,可謂多涼德矣」。使本已凸顯的內部矛盾更加複雜化,其身後的吳國最終淪落為黨爭劇烈、暴政盛行的黑暗王朝,最終也沒能避免滅亡的命運。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