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跟2∼6歲的孩子說這些話 影響一生!(組圖)

發表:2016-09-06 01: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大概在2歲前後,孩子的語言能力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與此同時,他們的動作越來越靈活,思維能力也不斷發展……

伴隨這些能力迅速增長的,還有他們的自我意識。一方面,他們以叛逆的方式,想要掙脫媽媽的束縛,獨立探索;另一方面,在探索的道路上,他們又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孤單,因而頻頻回頭找媽媽。

換句話說,這個時期(2∼6歲)的孩子,亟需要獲得自主感,希望從媽媽的懷抱裡逃脫,但同時他們又如此渴望媽媽的懷抱,希望從中得到更多的心理慰藉。

在這樣的矛盾中,情緒化成為了這個時期孩子心理上的明顯表現。只要媽媽的言行表露出任何拒絕,他們就很容易被激怒。然而,如果媽媽能懂得這一點,能夠接納孩子的情緒,滿足孩子的安全感,並鼓勵他們去探索,那麼,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成長就會相對穩定得多。

今天的文章,我主要想簡單和親們聊一聊「這個階段陪伴的親子溝通技巧」。——孩子的很多問題,往往因為父母的說話方式不正確而致。

這些話,你是否經常對孩子說?「不要……」


你是否常用「不要……」的句型和孩子說話?

如果想阻止叛逆期的孩子的某種行為,你用了「不要……」的句型,那後果就是,你越反對什麼,他越要做什麼。

而且,和孩子說「不」,還會讓孩子的叛逆期提前到來。現在不少小朋友的叛逆期,已經提前到1歲半左右了,這和父母經常跟他說「不」有很大關係。

所以,要對孩子提要求,或者想要孩子做什麼,直接從正面說,如使用「你需要……」「你可以……」的句型,盡量少說「不」字。

「你再不/這樣……,我就……」當孩子不聽話,父母無計可施時,「你再不聽話/這樣,我就……」這樣的句子,很容易脫口而出。這樣的話,反映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的無力感,為了在孩子面前保持權威,他們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威脅加懲罰的方式。


「你再不/這樣……,我就……」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然而,這樣的話通常並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因為他們並不懂得行為問題的真正原因。有時候,只是礙於大人的強勢,而勉強屈從,等大人不在身邊的時候,他們又會重新「犯錯」。有時候,這樣的話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他們甚至會恨父母好長一段時間。

這個時候,有個非常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去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他會很高興地停止正在做的「壞事兒」。比如,很晚了,孩子還不肯放下手裡的積木,不肯洗澡睡覺。而他這段時間對洗澡書非常感興趣,你就可以說「我已經把洗澡書放在澡盆裡了哦!」相信這會兒他對洗澡的興趣肯定大過擺積木了。當然,這需要你在平時做個有心人,細心觀察和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

「你如果……,我(們)就……」和「你再不/這樣,我就……」使用頻率相當的還有「你如果……,我們就……」這樣的獎勵模式。

不少父母習慣了以孩子的表現為條件,制定家庭的活動計畫。可是,決定權在家長,而不是孩子。這樣容易讓孩子形成無力感,而且這種「談條件」並不能使得孩子真正建立起良好的行為模式,反而讓孩子從中學會了討價還價。


「你做好……就可以做……」更能讓孩子接受。

試著幫孩子排序,將這樣的句子換成「我們先做……再……」「你做好……就可以做……」無公害的句型,這種表達方式更客觀,孩子更好接受,而且也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說了你不會吧,還是我來吧!」越發讓孩子自卑。

「說了你不會吧,還是我來吧!」

這個時期的孩子,自主意識不斷增強。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像個小大人一樣,自己穿鞋,穿衣服,收拾碗筷,給花澆水……這些事情,如果得到允許和鼓勵,兩三歲的孩子就可以做得很好。這對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很有幫助。

但是,不少父母或老人因為擔心孩子做不好,或者擔心搞衛生,便經常阻止孩子去嘗試。有時候,他們也會允許,但心裏卻一直不相信孩子能做好。在他們的擔心下,孩子果然不小心打破了碗、倒了水,他們就趁機教育孩子說:「說了你不會吧,還是我來吧!」

在大人面前,孩子本來就有自卑感,然而這樣的話,卻恰恰強調了大人的強大和孩子的渺小,越發讓孩子自卑。

當孩子去嘗試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表現出淡定、信任和鼓勵。

當孩子成功了,我們要及時鼓勵;如果沒做好,我們要做的還是鼓勵,比如打破了碗,可以這樣說「你端著碗已經穩穩地走了很多步,這已經很不錯了,我想下一次,你能做得更好。」

如果擔心孩子在探索中受傷,可以跟他說:「媽媽/爸爸和你一起做」,讓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那一部分。

「別人家的孩子都會,你怎麼就不會呢?」

「別人家的孩子都會,你怎麼就不會呢?」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中國的孩子都有一個公敵,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總拿孩子跟別人比,初衷是想以此激勵孩子變得更好,然而往往事與願違,孩子在這樣的對比中,會自覺不如別人,自信心被一次次傷害。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曲線,在人生最初的這個時期,有些人快一點,有些人慢一點,這些都沒有關係。最忌諱的就是揠苗助長,損壞了孩子的自信心。

「動不動就哭,還是不是個男子漢?」


「動不動就哭,還是個男子漢嗎?」讓孩子的負面情緒淤積在心裏。

我們總是希望男孩子勇敢,如果看看男孩子因為小事兒而哭,父母可能就會責備:「男子漢大丈夫,至於嗎?」

其實,男孩子也需要自由表達感情。如果經常對孩子這樣講,讓孩子的負面情緒淤積在心裏,孩子可能最後會成為一個無法自如表達自己情感的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可不少)。

當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共情,而不是指責。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你可以用這樣的句型——「你感到(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因為(客觀陳述),你希望(做什麼事情,可以天馬行空)。」

「​哎呀,你怎麼又……」

這是爸媽最容易說出的一句責備孩子的話。當看到孩子反覆出現類似問題的時候,「哎呀,你怎麼又……」這樣的話很容就脫口而出,話裡充滿抱怨或無奈。

這樣的責備無異於給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籤,對於糾正孩子的行為問題有害無益。其實,當孩子的行為不合適,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就好了。例如孩子隨處塗鴉,可以給他一個自

由塗鴉的小角落,準備一個小畫架,小畫板,或者就給孩子一面塗鴉牆,告訴他可以在這裡畫。如果孩子不喜歡喊人,不要責備孩子沒禮貌,每次見到外人,父母主動打招呼就好了,孩子沒多久就會學會的。

「膽子也太小了,有什麼好怕的?」

害怕其實是這個階段孩子的正常現象,是孩子自然的感受。如圖中的孩子對陌生人產生了恐懼心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然而,媽媽否認了孩子的害怕,就等於否定孩子的自我,反而會讓孩子產生無力感和挫敗感。而且,這種隨意給孩子貼上「膽子小」的負面標籤的做法也不妥當。

還有的孩子,可能確實比較膽小,看到有危險情節的動畫片或繪本,就會害怕得不敢看。這時候,父母往往會跟孩子說「膽子也太小了,有什麼好怕的?」「一點都不危險,你看看就知道了」。他們以為,在孩子面前表現得膽大和勇敢,會驅散孩子心中的恐懼。但是效果往往不如人願。

其實,這時候,倒不如像孩子一樣表現出膽怯,甚至裝得比孩子還膽小。讓孩子知道,害怕是多麼正常的感受,慢慢消除孩子心中的無力感。

「你都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還……你怎麼給弟弟/妹妹做好榜樣?」


「你都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還……」 會讓大寶產生逆反心理。(以上皆為微閱讀)

在二寶家庭,這是很多父母經常對大寶說的話,他們希望通過小寶來催熟大寶,讓大寶變得懂事一些。可是,這種質疑的話,會給大寶帶來一種無形的壓力,甚至會讓大寶產生逆反心理,出現更多的問題行為。

我們最好從正面來鼓勵大寶,觀察大寶做得好的地方,及時給予肯定。比如「你都會(做)……,你越來越像個大哥哥/大姐姐了。」

来源:微閱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