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百病生於氣而止於音」 音樂獨特的養生功能(圖)

發表:2017-07-31 12: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古語有「百病生於氣而止於音」,充分說明音樂對人們健康的重要性。
古語有「百病生於氣而止於音」,充分說明音樂對人們健康的重要性。(圖片來源:pixabay)

音樂是一種旋律,一種語言,一種心境,是「歡樂、悲哀、憂鬱、幽默、憤怒……等情緒以聲音形式的體現」,音樂的魅力可以抵達人的心靈、撥動人的神經,讓人在流動的、玄想的體驗中澆註心靈的藥方,音樂以獨特的形式反映了宇宙的本質,也反映了人類的心靈狀態,它能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人的身心,具有獨特的養生功能。故產生了以音樂保健醫療為內容的「音樂療法」,亦稱為「音樂養生」或「音樂醫療」。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音樂養生源遠流長

《易經》上「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正為說明我國音樂養生的歷史悠久。醫和大概是我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音樂治療專家,春秋時代,秦醫和為晉平公診病,就對音樂與健康的關係作過深刻論述。孔子、莊子、荀子、韓非子也都對音樂養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如孔子提倡音樂應「中聲以節」,莊子的「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的精闢論述其實已涉獵了音樂欣賞心理,荀子提倡禮樂治人、治國。

自唐宋以來,音樂空前繁榮,音樂的養生和治療作用,被人所知曉,利用音樂治療疾病已較廣泛地應用於臨床。深諳音樂之理的偉大詩人白居易在詩篇中有很多關於音樂養生的詩句,曾有詩《好聽琴》曰:「本性好絲桐,心機聞即空,一聲來耳裏,萬事離心中;清暢堪銷疾,恬和好養蒙,尤宜聽『三樂』,安慰白頭翁。」詩句強調了音樂對人的心理調節功能。

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在《歐陽文忠公集》中記載:他曾因憂傷政事,形體消瘦,屢進藥物無效。後來,孫道滋以「宮聲數引」治癒了「幽優之疾」,歐陽修深有感觸地說:「用藥不如用樂矣。」這可以算是我國歷史上以音樂治病的典範事例之一。

金元時期,四大家之一張子和善用音樂治病,如在《儒門事親》中載「以針下之時便雜舞,忽笛鼓應之,以治人之憂而心痛者」等。他還提出「好藥者,與之笙笛」,提倡學習樂器,以提高音樂素養來沖淡疾病的痛苦。

至明清時期,音樂療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對音樂治病的機理研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明代的張景岳對音樂療法推崇備至,並對其治病機制研究頗深,他在《類經附翼》中對音樂療法有專篇《律原》進行論述,提出音樂「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

明代龔居中提出「歌詠可以養性情。」清代名家吳師機,尤其重視音樂療法的作用。他在《理論駢文》中讚曰:「七情之為病也,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矣。」醫家徐迪、萬全、張潮均有關於音樂療疾病例的記載。清代醫書《醫宗金鑒》更進一步深入地將如何發五音,五音的特點與治病的機理作了詳細的描述。綜觀以上,音樂養生,在中醫歷史上可謂成就燦爛。

陰陽與音樂養生

陰陽學說是中古的哲學思想,貫穿整個中醫體系的一個基本脈絡,陰陽平衡是身心健康的基礎。東漢《太平經》運用陰陽學說解釋音樂的起源和養生意義,認為,音樂的發展是順應宇宙萬物陰陽相生、動靜相應的規律的。對音樂的陰陽之理,我們可詮釋為:高為陽,低為陰;大調為陽,小調為陰;強為陽,弱為陰;剛為陽,柔為陰;金革之聲為陽,絲木之聲為陰等。

音樂養生,恰是針對機體陰陽偏勝偏衰的屬性,用音樂的陰陽屬性來補偏救弊,從而協調陰陽平衡。如對陽虛寒證患者,可溫陽散寒,選用活躍、歡快、興奮、激情的音樂進行欣賞。

五行與音樂養生

《素問.陰陽應像大論》中將五音與天、地、身、心相聯繫,將角、徵、宮、商、羽分屬木、火、土、金、水,從而五音與五臟相通,有了「五臟相音」學說,即宮聲入脾,商音入肺,角聲入肝,徵聲入心,羽聲入腎。

一般說來,宮調式和徵調式色彩明亮,具有健脾、養心的作用,羽調式和角調式色彩上較暗淡,具有補腎、舒肝的作用,商調式介乎兩者間,可使人感欣慰而有清肺之功效,因此根據不同的癥情,依據五行學說選用適當的音樂可獲得較好養生效果。

具體說:宮調樂曲,悠揚和諧,助脾健運,旺盛食慾。商調樂曲特點:風格高亢悲壯、鏗鏘肅勁,善治躁怒,使人安寧。角音調暢平和,善消憂鬱,助人入眠;徵音抑揚詠越,通調血脈,抖擻精神;羽音柔和透徹,發人遐思,啟迪心靈

七情與音樂養生

《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百病生於氣,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喜怒憂思悲恐驚,即被稱為七情。而「曲調的變化摹仿心靈的動態」,音樂恰與人的心靈感受相融合。

對於在七情所致疾病中,音樂所起的獨特作用,醫家張子和頗有見地:「以悲治怒,以愴惻苦楚之音感之;以喜治悲,以謔戲狎之言誤之;以恐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師之;以怒制思,以污辱欺罔之事能之;以思治恐,以慮彼誌此之言奪之。凡此五者,必詭詐譎怪,無所不至,然後可動人耳目,易之視之。」七情和悅乃健康長壽之基,音樂正是通過意識情感的作用,對五臟的生理病理產生影響,用音樂「雪其躁心,釋其競心」,追求「淡泊寧靜,心無塵翳」,達到養生的目的。

古語有「百病生於氣而止於音」,充分說明音樂對人們健康的重要性。歷史上用音樂治病的例子有很多。如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曾勤於政事,過於憂心,導致形體消瘦,醫治數次無效。後來,每天聽古曲《宮聲》數次,心情逐漸由憂鬱轉為愉快,不藥而癒。

現在,五音療法不僅會用於緩解精神壓力、抗焦慮憂鬱、治療失眠等傳統領域。還能協同震動、光電、針灸、推拿等多種手段,治療痛症、腦癱、功能性消化不良、原發性高血壓等多種疾病,顯示出了廣闊的發展潛力。對於健康人而言,在生活中應善於充分利用五音調節情緒,養生保健。

責任編輯:心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