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想遠播各國,影響無數。圖為日本九州長崎孔子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你曾覺得孔子的話有爭議嗎?
孔子被誤解之語
在《論語・泰伯篇》中,孔子說了一句非常具爭議性的話,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就是一般人,老百姓;「由」有『從、循從』的意思。所以這是談治國管理,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一般百姓只要他們遵照著做就行了,不需要教育灌輸太多的知識。孔子的話幾千年來被中國人奉為圭臬,到了近代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打倒孔家店,這句話就成孔子的「罪狀」之一。一夕間這位有教無類的至聖先師成了愚民政策的代言人,帝王專制的打手,同時還得承擔導致中國封建科學落伍的最大責任。
後來有學者出面為孔子解危,說孔子非常民主,這二句話其實是古人圈點標錯了,應該讀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意思就變成了:人民如果普遍知識高了,就讓他們政治自由,公開選舉投票;如果素養水準不夠,就教育灌輸知識。於是孔子恐怕又成了民主政治的創始元老。隨著現在逐漸民主,我們可能弄不清,也許也不在乎,孔子真正的意思。
修道人之語難懂
其實走過歷史交接年代,現代人更應該思考孔子的話真正的意思,先不說為什麼,到底什麼才是孔子的主張呢?其實,孔子是個十足的修道人,儒家思想根源於道家,老子《道德經》有一篇更直接的論述: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自古以來懂宇宙法則的明君,不是教人民豐富知識,而是用「道」保持他們的淳樸)
民之難治,以其知多。(人民將難以管理,會因為他們有太多知識)
故以知治國,國之賊;不以知治國,國之福。
(所以人民多知識後,用知識來管理國家,將是國家的災難;維持善良本性,人民能自我約束,才是國家的福氣)
知此兩者亦稽式。(認識到用知與不用知的關係,這就是個公式、定理)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能依這個定理行動,就等於積了深遠的大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道德經・六十四章》(玄德是另外空間的白色物質,質高量多;德是吃了苦,承受打擊,做了好事得到的,與人世間的物質性質恰恰相反,積了玄德將來機緣成熟就好修煉、長功快。)
所以,為什麼人們感到《道德經》玄奧,因為是給修煉人講道,教人放棄名利情與返本歸真,不是一般知識理論,更不是政治學。中國古代根本沒有「政治」這個名詞與概念,政治就是典型所謂「以知治國」的產物,所以我們可以確定孔子是主張這種現代人認為的愚民政策,那麼也許有人會問,這位有教無類的教育家,怎麼會主張愚民呢?筆者個人認為:孔子實際上根據道家的理論在為中國社會建構精密的「道德科技工程」。
道德科技工程
大家回想一下,二千五百年前老子與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那是一個政治長期分裂,諸子百家爭鳴,社會開始動盪的年代。百家爭鳴意味就是人民思想非常活躍,從修煉的角度看複雜的思想就是代表離道漸遠,業力漸大,表現就是道德出現淪喪,這就是「民之知多難治」的現象。知識豐富就凸顯人類私心,重視自我權益就不願吃虧,爭權奪利就掩蓋本性,此後戰國時代、秦朝暴政,法家似乎統一中國,其實也把人性扭曲到了極點,直到楚漢爭霸,中原長期處於殺戮戰場,中國幾乎瀕臨崩潰邊緣,人口可能只剩五六分之一。
從修煉的角度看,這也成了必然的消業現象,人造業會有病、磨難出現,社會造業就會帶來災難、戰爭等消業現象。如果不是漢初文景的黃老之治與武帝的獨尊儒術,淨化復原社會,殘存中國人早就成為北方凶奴的奴隸。孔子的弟子們歷經幾代的努力,儒道思想終於正式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多元回歸到單一有道內涵的儒家思想,這是歷史的真實,當然也都是歷史的安排。
孔子看出社會發展的危險,所以道德工程外觀就主張恢復「周禮制度」,而工程核心--「改變人心」部份就是孔子「仁」的思想,給中國人建立做人處世的規範、中庸的價值觀。至於科技的精髓--「道的內涵」,所謂「士志於道」讓根基好的人走向修煉之道。這就是筆者所謂「道德科技工程」。
這個工程計劃並沒有完整的實施,除了周遊列國後並沒有遇見伯樂外,另外發生了二件關鍵事件:顏回早逝與孟子出現,導致道德科技方案演變成為政治維繫工程,筆者另文敘述,此暫不多言。然而由於中國古代特殊的物質觀,科學走了另種發展路線,使中國社會沒有過度的物質化。儒道思想確實使中國文化順利地延續了二千多年,中庸的價值觀維繫了這個地區精神與物質不致不成比例敗壞,為以後眾生中土結緣鋪妥了歷史的大舞台。
孔子在《易經・繫辭》:「一陰一陽之謂道……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古稱有德行的人為君子,鮮字(音險),盡、完成的意思,這段意思是:道這個宇宙法則……讓仁者認識了,知道為什麼要做好人。讓知者開智,知道為什麼要修煉。融在一般人的生活文化中,讓百姓自然遵循卻渾然不知。這就完成道在人這層次讓人能重德、養德生存方式!這是理想的人類生活方式,還是愚民呢?
身為現代人的我們該以史為鑑,以老子孔子的思想來指導自身,歸正行徑。(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以史為鑑
身為現代人的我們是不是該以史為鑑呢?歷史本來就是一面給人看的鏡子,那麼想一想,知識爆炸的時代,現代人的思想復不複雜?接受這麼多的教育知識,我們變的更善良,還是更自私?如果變善良,為什麼法令越訂越多?科技改善物質生活,我們的心變得更溫馨,還是更冷漠?更多物質滿足,我們生活更充實,還是更空虛呢?在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代,已經走過一次思想複雜的年代,歷史也把演變過程、結果和代價展現給了人類。所以,請讀者思考一下,要讓情況更糟糕、更大面積的現代人,不要經過毀滅性消業災難,恢復到能普遍重德行善的社會狀態,這次道德科技工程要有多大難度呢?當然極度艱難,但是也不難!
筆者過去常自問,這些古人寫了這些,人根本不知所云,聖人既然有道,這是讓艱難不難之處。艱難之處,不假外找,所有生命捫心自問,上樓把梯子給你,不是上樓難,難在自己。還是得靠我們自己真正醒悟而後歸正才是。
責任編輯:輕描淡寫 来源:正見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