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3月13日訊】又是一年春節到。親朋好友互相拜年問好,不少經濟條件不錯的總免不了跟我們聊聊「移民」話題。可當聊到;;「移民了,家裡老人怎麼辦?;;」,即使知曉了移民種種好處,也還是往往會停頓這個問題上。
然後,然後就放棄了。
這似乎是一個無法違背的強大理由,完美阻止了很多人想要離開的念頭。
而像我們這種移居海外多年的人,十有八九都會被某些不會說話的親戚朋友,直愣愣地問過一句,;;「你們就這樣把父母扔下不管了?;;」
大年初一,我和先生帶著女兒在視頻裡給公公婆婆拜年,一如既往地又被婆婆罵;;「不孝;;」,她幾年如一日地在視頻裡悲憤地質問我們,;;「你們就這麼不回來了,我們養老怎麼辦?靠誰去?!;;」
我們倒沒有什麼自責或內疚,也從未想過,選擇移居別國就等於拋棄父母,就是所謂的不忠不孝。反倒心裏底氣十足,覺得我們對待父母的養老問題,比不少人要做得更好。
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養老質量一點不差反而更高
早在四五年前,父母們邁入60歲時,我和先生就開始計畫他們的養老方案。我們為雙方父母分別準備一筆錢。一部分用來購買養老保險,一部分用作旅遊基金,一部分用作自費醫療部分,最後一部分用作將來的養老院以及護理費用。
在他們身體健康,有自理能力的狀態下,鼓勵他們到世界各地旅行,孩子我們自己帶,讓他們盡量做自己喜歡的事,有自己的生活。
而當未來他們可能身體狀況不佳時,則啟動專業護理方案,或送專業養老院,或請專業護理人員常駐家中。
也有堅持傳統的朋友說這種方案;;「太沒人性;;」,花錢就行了?父母哪裡需要這些,他們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慰籍,和子女在身邊的安全感。
我就笑笑問他,你覺得像你這樣,從小連一隻碗都不會洗的人,每天照顧臥病在床的父母,能要比一個專業護理人員強嗎?你口頭上噓寒問暖,就能不用天天給他們擦身吸痰通便干所有伺候病榻的瑣事?還有,你真能做到24小時待在他們身邊床前,或是隨叫隨到,給足所謂他們想要的安全感?
於我的價值觀而言,能夠幫父母養老,不在於嘴裡說了什麼,而是具體幫父母干了什麼。關鍵點更是經濟基礎直接決定護理質量,護理質量才直接決定父母的生活質量。
前年回上海的時候,我特地去了浦東一家高檔養老院打樣。每個套間一室一廳,佈滿各種無障礙設施,房間各處有緊急通話按鈕,還有可以同家人分享的私人監控設備。樓裡有24小時值班醫生和護理,連食堂都是24小時無休。二樓整層包括KTV舞蹈電影各種娛樂活動,外出還有班車接送。
費用雖然不菲,但各種放心。而且現在各種便利,要看父母或父母要看我們,隨時可以視頻聊天;他們有什麼想要的,分分鐘淘寶送上門;家中又都在公共區域和門口安裝了監控設備,讓他們都佩戴可以監測心跳血壓的運動手錶,任何情況都隨時可以查看。哪怕是真有什麼緊急情況,從我溫哥華家中出發,打個飛的過去,也就十來個小時,不一定比在北上廣打白領工的回趟老家時間長。
所以照顧父母,我們並不覺得自己和那些跟父母住在一起的朋友有多大區別。當然,有朋友仍不屑一顧,認為孩子不在身邊,什麼都是空談,沒有子孫繞膝的老人注定是孤獨可憐的。
老人真正的孤獨來自哪裡?
可我們有沒有想過,老人真正的孤獨來自哪裡?
有個中學同學,先生拿H1B簽證在美國工作,帶著兩個孩子隨行生活。走前,她的媽媽讓她寫下保證書,五年必須回來侍奉她養老送終。走後,她媽媽依然惶惶不可終日,擔心他們一家就此留在美國,給先生的公司領導寫信打電話,希望五年一到就不要再雇佣她女婿,保證全家返回中國。
她媽還常在視頻裡淚汪汪,;;「你們不在,知道我們兩個老的多可憐多孤獨?說不定哪天死在家裡都沒人知道……;;」
然後他們全家放棄美國的一切回去了。照理說,老太太總該滿意了吧。恰恰相反,抱怨反而更多了。
抱怨住得近也不天天記得買點東西看他們,抱怨外地的親家憑什麼不過來幫忙看孩子,抱怨女婿在上海錢掙少了不能給他們改善居住條件,抱怨他們總請不出假陪他們去銀行辦事醫院看病。
人都在身邊,她媽媽還時常淚汪汪地跟親戚訴苦,女兒在身邊有什麼用?還是孤苦伶仃沒人管。
2016年一個關於中國老年人對於養老滿意度的調查數據顯示,;;「滿意;;」只佔到兩成。五成停留在;;「一般;;」,;;「不滿意;;」佔到了三成。而不滿意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想像中的子女物理距離的遠近,而是;;「子女很少探望;;」,;;「啃老不交生活費;;」,;;「身體不好家務繁重;;」,;;「婆媳矛盾不尊重老人;;」,甚至;;「子女不聽話態度惡劣;;」等等。
其實很多老人家的孤獨感,不是身邊有沒有人在,而是因為沒有自我,所以只能從別人特別是子女身上獲得存在感。
而能消除他們孤獨感的不是陪伴,而是順從。或者說,是不斷去滿足他們所有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就像他們去不斷滿足孫輩們所有合理不合理的要求那樣。
很慶幸我的父母心智成熟又有自己的生活。沒把我從小綁在身邊,也不想把自己綁在女兒身上。他們經濟獨立,有健康的興趣愛好,每天固定鍛練身體,一年兩三次出國旅行,春天的時候就來加拿大看看我們,賞賞櫻花,也對自己將來養老方案有明確的概念和定位。
尤其是根本沒有伺候一家子吃喝拉撒還要幫帶孩子的辛勞和壓力,光這一點就令他們相熟的同輩羨慕不已,比起那些與子女同住又帶孫輩的,他們明顯過著真正意義上的含飴弄孫,高質量的養老生活。
移民了,家裡沒有老人幹活帶孩子了怎麼辦?
;;「移民了,家裡老人怎麼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個自欺欺人的說法。因為其實這句話背後的真正現實是,;;「移民了,家裡沒有老人幹活帶孩子了怎麼辦?;;」
之前我為政府機構做過一年志願者,專門幫助新移民解決各種問題。發現登陸前半年,夫妻間吵架慪氣甚至離婚的情況十分常見。
情況也基本類似,夫妻倆帶著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幾星期興奮勁兒一過,就開始為這衣服誰洗?飯誰做碗誰刷?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等等小事開始爭吵,然後日日升級。
32歲的小衛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移民加拿大之前在國內是一名內科醫生,先生大劉是政府公務員。兩人都是沒幹過一天家務,也沒帶過一天孩子的人,突然就這麼進入到什麼都要自己幹的生活裡去。
曾是學霸的小衛先找到了工作,為一家診所錄入紙質病例。家務以及照顧孩子的任務自然落在暫時沒找到工作的先生身上。
可每天坐在電腦前連續看8小時辨識困難的文檔,頭暈眼花回到家中,先生不光沒有做飯,連白天裡吃過的碗筷還在水槽裡泡著,積了一星期的衣服也還沒洗,更誇張的是,孩子把一整罐的糖吃空了先生居然都沒注意到。
小衛瞬間就抓狂發飆了。
先生也委屈,說自己忙著投簡歷找工作,一刻也沒閑著。小衛忍住怒火給全家泡了三碗速食麵,誰知兒子死活一口不肯吃,撒潑打滾直接動手掀翻了一碗麵,全部撒在了小衛帶回來加班的文檔上……
我見到小衛的時候,她的眼神是渙散的。斜斜沉默攤在沙發裡,一副崩潰過後的絕望。跟她之前打來求助電話時,歇斯底里大叫我要瘋了幫幫我幫幫我,完全像兩個人。
她回過神來跟我說的第一句話迄今記憶猶新,;;「我從小就是個不服輸的脾氣,學習工作再苦再難也沒想過放棄。但現在真的好想回去。還是國內的日子好過,沒有這麼多家務要做,小孩也不用自己操心。這種什麼都要自己幹的日子我是一天也過不下去了……;;」
好多人就是這麼回流了。不是找不到工作,不是不適應氣候環境,不是不想讓孩子接受更優秀的教育,也不是被當地人歧視受辱委屈。而只是受不了父母不在身邊,什麼都要自己幹,孩子不得不自己帶的獨立生活。
不遠的將來,老人老了,誰幫你帶娃?誰幫你帶你娃的娃?
可這樣的日子能過多久?不管移民還是不移民,等老人們真的老了,再也干不動家務,需要孩子幫他們養老了的時候,到底會是誰來伺候全家的吃喝拉撒呢?
有個已經算是知名教師的師姐前陣子來我這裡倒苦水,46歲的她大學一畢業就結婚生子,兒子去年奉子成婚,喜添一對雙胞胎。她70多歲的老母親,帶大了女兒,外孫,再次上陣幫忙帶曾外孫,同樣是70多歲的老父親,則包攬了全家人的吃食和家務。
可就在去年中秋,老母親因為長期的勞累,突發腦梗,癱瘓在床,而後老父親又查出肝癌晚期。原本富足安穩的小家瞬間焦頭爛額。
;;「父母那邊,我只能請兩個護工分別照看,親家也身體不好,幫忙看孫子最多一週兩三天,只能請個住家保姆幫媳婦一起照顧孩子,還有再要另外請一個做飯阿姨給全家人洗衣做飯,活兒不怎樣,三天兩頭說我們家事情太多要請假威脅我們漲工資,可我們家又萬萬少不了她。;;」
師姐算了筆賬,兩個護工10000,住家保姆7000,家政阿姨4000,一個月2萬多,師姐和做公務員的先生已經入不敷出,還不算房貸,老人的醫療費用,全家開銷和孫子們的費用。
但最可氣的就是她兒子和媳婦,不知道節衣縮食補貼家用,仍然月月光。還嫌阿姨活糙飯菜不可口,保姆素質低不會帶孩子。天天埋怨她和先生為什麼不能像外公外婆那樣,一分錢不用花就包攬全部家務給他們帶孩子。
;;「你不知道我現在過的是什麼日子?!;;」從小沒洗過一條內褲的師姐,無奈給全家買了各種型號的一次性內褲,因為家政阿姨拒絕給他們全家洗內褲,家裡也沒有一個人願意像兩個老人那樣把全家的內褲手洗乾淨,晒好太陽,再整整齊齊疊好放在抽屜裡。
對於照顧了自己一輩子的父母,師姐雖然心懷歉疚和記挂,但生活所迫,她白天上班,晚上週末為了多賺點錢,又去兼職授課,過去兩個多月,她和先生分別只去看過父母一次,而且還是因為不得不去繳納各種費用。
;;「就一個多月,我爸就瘦得一把骨頭。我帶點水果去,想給他削個蘋果都不會,我爸看不下去,打著點滴還掙紮著起身給我削……他以前天天做我們愛吃的菜,現在我除了去飯店給他買點還能怎麼辦?;;」師姐語帶哽咽,;;「少去看看也好,多看他們我自己也會崩潰。;;」
什麼樣的生活又看似富足舒適實則危機四伏?
千百年來,中國家庭都順延這種;;「合作式;;」的生存模式。但最大的弊端就是誰也不能倒,每個人都用得盡盡的情況下,誰倒了都很難找到補位的人。
而西方的家庭模式,每個家庭成員,從小被輸入的價值觀就是要獨立,無論什麼年紀,都盡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生活自己去奮鬥。誰離開了都沒關係,因為最起碼誰都可以照顧自己,甚至隨時頂上成為照顧別人的人。
再回到父母養老問題上,其實不遠的將來,我們這代人,考慮完父母的養老,就該輪到自己的養老問題了。而我們這代不光自己,連帶自己的孩子都是被父母精心養大缺少獨立生活能力的人來說,再想用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來保障自己的養老,用我師姐的話來說,可能幾乎就是個笑話了。
於我而言,不管是父母,還是我的孩子,我內心所希望他們能得到的最佳養老生活無非就是與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將會獲得的養老生活一樣:
在一個可以用穩定優渥的養老保障制度來公平回報納稅人一輩子付出的地方,身體健康,獨立自主,見想見的人,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情。即便老了,無需依賴他人,也仍能擁有體面尊嚴的生活。
来源:西洋參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